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9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617篇
测绘学   79篇
大气科学   1665篇
地球物理   324篇
地质学   1278篇
海洋学   230篇
天文学   71篇
综合类   136篇
自然地理   48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132篇
  2021年   142篇
  2020年   119篇
  2019年   184篇
  2018年   128篇
  2017年   167篇
  2016年   144篇
  2015年   183篇
  2014年   209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143篇
  2011年   250篇
  2010年   191篇
  2009年   220篇
  2008年   199篇
  2007年   196篇
  2006年   170篇
  2005年   158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21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100篇
  2000年   86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50篇
  1996年   68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9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包括平原和山区)76个气象站1961-2010年的逐日地面观测资料,对比分析了两个沙漠及其周边地区气温和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明显高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但是升温速率低于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两大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的差值在缩小,塔克拉玛干沙漠周边山区上升速率接近或者大于大部分平原地区,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边山区上升速率与平原地区相比总体偏小,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年平均气温的突变时间在1989-1993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突变时间在1994-1995年,同时均存在8~9a振荡周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年降水量是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2.5倍,增加速率高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增加相对幅度小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地区,两大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年降水量的差值进一步加大但加大的速度在减缓,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突变时间在1984年,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的突变时间在1983-1986年,塔克拉玛干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存在5a、7~8a和18a的振荡周期,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及其周边地区存在2~4a、6~8a、18a的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992.
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预估:CMIP5模式结果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胡芩  姜大膀  范广洲 《大气科学》2015,39(2):260-270
本文使用国际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5阶段(CMIP5)中对青藏高原气候模拟较优的气候模式, 在RCP4.5中等偏低辐射强迫情景下对青藏高原未来气候变化进行了预估研究。结果表明, 青藏高原年均地表气温在2006~2100年的线性趋势平均为0.26℃/10a, 增暖幅度与海拔高度大体成正比;相比于1986~2005年参考时段, 2090年代平均升温2.7℃, 21世纪末期增温幅度明显高于早期和中期;在早、中和末期, 年均增温分别为0.8~1.3℃、1.6~2.5℃和2.1~3.1℃;各季节也均为变暖趋势, 其中冬季增温最大。对于年均降水来说, 未来百年将小幅增加, 集合平均趋势为1.15%/10a, 2090年代较参考时段增加10.4%;在早、中和末期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8%至15.2%、-0.9%至17.8%和1.4%至21.3%;季节降水也呈增加趋势, 夏季增幅明显高于其余三个季节且在21世纪末期较大, 青藏高原未来年均降水增加主要来自于夏季。需要指出的是, 上述预估结果在气候模式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未来气候变化的不确定性范围较大, 地表气温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而降水的则偏低。  相似文献   
993.
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变化预估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晓晨  徐影  姚遥 《大气科学》2015,39(6):1123-1135
本文基于耦合模式比较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18个全球气候模式的模拟结果,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在不同典型浓度路径(RCPs)下达到2℃、3℃和4℃阈值时,中国地区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并采用了具有稳定统计意义的27个极端气候指标定量评估了全球平均气温达到不同阈值时,中国地区极端气候事件的可能变化。结果表明,未来我国平均气温增幅将高于全球平均增暖,极端暖事件(如暖夜、暖昼、热带夜)明显增多,达到4℃阈值时,暖夜指数相比参考时段增加约49.9%。极端冷事件(如冷夜、冷昼、霜冻)减少。随全球气温升高,中国北方平均降水增多。在不同升温阈值下,中国地区降水的极端性都体现出增强的趋势,强降水事件发生频率(如中雨日数、大雨日数)和强度(如五日最大降水量、极端强降水量)都明显增加。随升温阈值的升高,这些变化幅度更大,在 RCP8.5 情景下全球升温 3℃和4℃时,中国平均五日最大降水分别增加 12.5mm和17.0mm。我国西南地区极端降水强度的增幅高于其他地区。  相似文献   
994.
土壤湿度初始异常对东亚区域气候模拟影响的敏感性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耦合了CLM3.5陆面模式的区域气候模式RegCM4.0,通过敏感性试验,探讨了人为减小春季初始土壤体积水含量对短期时间尺度东亚夏季气候模拟的可能影响。结果表明:较低的初始土壤湿度场能够明显改变区域的地表能量平衡,引起地表净长波辐射和感热通量的显著增加,进而加强了地表对大气的加热,因而引起东亚大范围地区特别是中国东部、印度北部和中亚地区地表温度、气温的升高。与气温不同,初始土壤湿度场对降水的影响很小而且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同时偏暖的下垫面使得对流层中高层出现暖高压异常,但这些影响均不显著。综合来看,土壤湿度初始场的初始异常,对RegCM4.0 模式东亚气候模拟的结果有一定影响,特别是在地表温度、气温和能量平衡方面,应在以后的模拟中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995.
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的若干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11,他引:2  
赵海坤  吴立广 《气象科学》2015,35(1):108-118
热带气旋气候变化研究不仅是当前国际热带气旋气候界的热点科学问题,而且也是具有现实意义的社会问题,各国气象学者和科学家们对此进行了广泛的研究。虽然热带气旋活动与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及其相应的内在物理机制至今还处在探究之中,但是近20多年来热带气旋气候学的研究还是取得了显著的进展。本文主要针对濒临中国的西北太平洋海域,回顾了热带气旋活动季节内、年际、年代际变化及其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变化趋势的气候学研究。此外,文中也对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气候学的研究进行了展望,并提出了该领域中一些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6.
为了适应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多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通过区内地热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调查、抽水试验、地热地质钻探等资料及以往地热地质研究成果,对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地质条件进行了分析总结,将其分为层状、带状热储类型进行了地热资源量计算,从地热资源勘察、开发、利用条件和地热资源开发前景方面入手,结合区内交通、经济发展等社会环境,对半岛蓝色经济区地热资源进行开发利用区划,提出了地热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及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997.
Identification of temporal changes in hydrological regimes of river basins is an important topic in contemporary hydrology because of the potential impacts of climate change on river flow regimes.For this purpose,long-term historical records of rainfall(P),runoff(Q)and other climatic factors were used to investigate hydrological variability and trends in the Tajan River Basin over the period 1969e1998.Actual evaporation(E),rainfall variability index(d),evaporation ratio(CE)and runoff ratio(CQ)were estimated from the available hydroclimatological records.Mann-Kendall trend analysis and nonparametric Sen's slope estimates were performed on the respective time series variables to detect monotonic trend direction and magnitude of change over time.Rainfall variability index showed that 1973 was the wettest year(δ=+2.039)while 1985 was the driest(δ=-1.584).Also,decades 69e78 and 89e98 were recognized as the wettest and driest decades respectively.The gradient of variation of climatological parameters showed that during the study period,all three parameters of rainfall,evaporation and runoff have decreased and the variations of rainfall and evaporation were significant at the 95%level.Investigation of hydrological changes due of dam construction(1999)showed that the amount and annual distribution of discharge were completely different pre and post-dam construction.Discharge decreased in high water months and increased in low water months to meet water supply demands,especially for agricultur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rainfall trends is compared for three stations in Mazandaran Province(Gorgan,Babolsar and Ramsar)from 1956 to 2003 and nine other stations with different statistical periods of 19e36 years,relating trends to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global trends.Decreases in temperature were accompanied by decreases in rainfall,and vice versa.These trends were not observed in northern hemisphere and world scales,where temperature increases are accompanied by decreases in rainfall.These variations of hydroclimatological parameters show undesirable water resources situations during the statistical periods if the trend continues severe water resource crises.  相似文献   
998.
长江源区近44年气候变化的若干统计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长江源区5个气象站44年的气温、降水量资料以及其中2个探空站500hPa露点资料,分析了该地区气候变化趋势、突变等情况。结果表明:近44年来长江源区气温普遍升高,冬季升温幅度较大,夏季增温趋势明显,进入21世纪后,长江源区春季平均气温在降低,夏、秋季平均气温增高较趋缓,而冬季增温加剧的趋势十分明显;年、夏季降水量变化呈微弱减少趋势,而冬、春和秋季降水量呈现出增加趋势,其中春季增幅较大,冬季增湿趋势明显;长江源区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就显现出波动回升的趋势,在1986年前后发生了由冷到暖的突变,冬、春季降水量均在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了由少向多的突变。长江源区气候在波动性变暖变干过程中,自1986年起出现了气候转向暖湿的信号,其主要原因在于全球变暖并由此引起的海洋蒸发和陆地蒸散加强,地气水分循环加快,空中水汽输送加强。  相似文献   
999.
Interactions between climate change and contaminant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re is now general consensus that climate change is a global threat and a challenge for the 21st century. More and more information is available demonstrating how increased temperature may affect aquatic ecosystems and living resources or how increased water levels may impact coastal zones and their management. Many ecosystems are also affected by human releases of contaminants, for example from land based sources or the atmosphere, which also may cause severe effects. So far these two important stresses on ecosystems have mainly been discussed independently. The present paper is intended to increase awareness among scientists, coastal zone managers and decision makers that climate change will affect contaminant exposure and toxic effects and that both forms of stress will impact aquatic ecosystems and biota. Based on examples from different ecosystems, we discuss risks anticipated from contaminants in a rapidly changing environment and the research required to understand and predict how on-going and future climate change may alter risks from chemical pollution.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破碎带的研究过程及最新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南京市及其附近区域(活动断层探测目标区范围)所开展的浅层人工地震探测、槽探、钻探,以及第四纪地层划分、新年代学测试数据等多学科资料,综合评价了长江破碎带的最新活动年代、活动性质、断层相关参数及其与地震活动关系方面的最新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