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0篇
  免费   227篇
  国内免费   370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586篇
地球物理   235篇
地质学   406篇
海洋学   133篇
天文学   148篇
综合类   126篇
自然地理   389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79篇
  2018年   60篇
  2017年   58篇
  2016年   79篇
  2015年   83篇
  2014年   88篇
  2013年   101篇
  2012年   97篇
  2011年   112篇
  2010年   83篇
  2009年   115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115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64篇
  2002年   68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38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39篇
  1994年   29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5篇
  1976年   7篇
  1975年   2篇
  1973年   3篇
  1972年   2篇
  197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陈书让 《陕西地质》2003,21(2):70-76
通过选取描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各种特征参量,借助模糊数学工具,利用最优聚类中心所具有的代表特征,建立分级指标,对油气化探综合进行分级评价。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化探综合异常的评价实例结果表明,利用油气化探综合异常各种特征参量进行动态聚类分级评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2.
李玉中  陈沈良 《沉积学报》2003,21(3):487-494
根据崎岖列岛海区现代沉积物的分选系数、砂粒含量和粘粒含量 3个粒度特征参数,采用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划分现代沉积环境,与已知的沉积环境特征信息较为吻合。除水动力条件外,研究区的现代沉积环境深受物源条件和地形因素的影响。在有效划分研究区现代沉积环境的 3个粒度参数中,砂粒含量是受物源条件影响最为显著的参数,分选是对地形与流场相互作用最为敏感的参数。偏度对研究区沉积环境差异的敏感性是有限的。峰度几乎不能作为研究区沉积环境划分的粒度参数。水动力条件的特殊性值得在沉积环境的划分中予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43.
The objective of this experimental study was to account for the role of sediment availability and specific gravity on cluster formation and cluster geometric characteristics (spacing and size). To isolate the effects of sediment availability and specific gravity on cluster evolution, mono‐sized spheres were used to simulate the cluster evolutionary cycle. Overall, twelve experimental runs were carried out in the laboratory flume. Six of these tests were performed by using glass spheres (specific gravity, SG = 2·58) and the other six by employing an equal combination of glass and Teflon spheres (SG = 2·12) of the same diameter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specific gravity on cluster evolution. The three sediment availability conditions that were investigated here simulated isolated gravel elements, pool–riffle sequences and densely packed gravel‐bed. An advanced image analysis technique was employed to track the evolution of cluster microforms and provide quantitative information about the size and shape of clusters and the number of clusters per unit area.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showed that: (1) sediment availability affects the architecture and size of cluster microforms; and (2) clusters consisting of mono‐sized sediments start disintegrating at twice the incipient conditions. By performing complementary tests for the isolated gravel elements case, it was found that the evolutionary cycle of individual clusters could be described as follows, in order of increasing stress: no cluster→two particle cluster→comet→triangle→rhomboid→break up. Copyright © 2003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44.
Formation of rhythmical layering in intrusive basic and ultrabasic rock bodies is explained in different ways, in particular, by the movement of microparticles (mineral clusters) of plagioclase and pyroxene within the basalt melt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rmal and gravitational forces. A model of cluster movement is proposed as a consequence of the forces appearing when ultrasonic elastic fluctuations pass through the melt. The model is based on fundamental dynamic equations. Depending on cluster density, wave parameters, and magmatic chamber size, in the melt there can form different combinations of rhythmically alternating layers of different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45.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6.
通过对1994~2002年间9次由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分析,发现广西前汛期冷锋云系中尺度对流云团的源地主要是黔西南和黔中;移动方向是东或东南;当环境云场强度指数≥28有利对流云团的发展,≤26时不利对流云团的发展;初步研究了中尺度对流云团生命史不同阶段的卫星云图形态特征,给出了中尺度对流云团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47.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低空急流、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由几个小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成1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相似文献   
48.
用TRMM/TMI估算HUBEX试验区的云中液态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云中液态水。由于微波成像仪85.5 GHz通道对云中液态水非常敏感,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运用迭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的液态水路径。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中,分别运用微波成像仪85.5 GHz垂直极化单通道和微波成像仪85.5 GHz极化亮温差两种方法来估算陆地上空的云中液态水路径,反演结果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测量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当地表比辐射率或地表温度误差较大时,用极化亮温差法估算云中液态水路径相对较好,尤其是对于低云,因为该方法对地表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49.
根据不同作物不同发育阶段的需水特性,建立了作物蒸腾耗水模型。利用水分平衡方程。根据降水量及前期土壤水分储存量与作物蒸散耗水量的差,确定作物不同生育期水分满足程度的时间变化曲线,用以衡量水分的满足程度。  相似文献   
50.
大气对流边界层中的涡漩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桑建国 《气象学报》1997,55(3):285-296
大气边界层中存在尺度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的大涡漩运动。它们在边界层中动量、热量、水汽等垂直输送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从边界层中对流和上部稳定层中波动相互作用的观点,发展得出大涡结构的对流波动理论。根据此理论,大涡的波谱构成主要由上、下层大气中风向、风速、层结以及两层之间的温度跃变等因素决定。本文根据卫星云图和天气资料分析了一次冷空气爆发流经暖洋面上形成云街、对流单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演化的过程,并用对流波动理论,依据各阶段的大气条件计算出它们的波数构成,并得出了垂直速度、辐合带、界面扰动的分布,解释了云街、对流单体的形成、结构及相互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