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845篇
  免费   1939篇
  国内免费   1802篇
测绘学   774篇
大气科学   1414篇
地球物理   2946篇
地质学   3899篇
海洋学   748篇
天文学   515篇
综合类   707篇
自然地理   583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99篇
  2021年   272篇
  2020年   284篇
  2019年   375篇
  2018年   275篇
  2017年   297篇
  2016年   322篇
  2015年   394篇
  2014年   437篇
  2013年   493篇
  2012年   526篇
  2011年   549篇
  2010年   408篇
  2009年   548篇
  2008年   452篇
  2007年   611篇
  2006年   547篇
  2005年   444篇
  2004年   420篇
  2003年   401篇
  2002年   353篇
  2001年   311篇
  2000年   324篇
  1999年   315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64篇
  1996年   253篇
  1995年   193篇
  1994年   195篇
  1993年   167篇
  1992年   128篇
  1991年   89篇
  1990年   84篇
  1989年   74篇
  1988年   53篇
  1987年   33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13篇
  1984年   9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1篇
  1954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84 毫秒
991.
李明  李姗姗  张小林 《测绘科学》2007,32(6):110-112
随着地球重力场信息多元化的发展及其应用领域越来越广,科学高效的管理和应用重力场信息数据就显得尤为重要。文中介绍了基于Oracle Spatial技术设计与构建的重力场信息数据库的结构框架,分析了存储数据信息的种类、属性及特点,研究了数据的存储方式。在多元化重力场数据与基础地图数据统一管理的基础上,初步实现了多元化重力场信息的存储、查询、计算、绘图及显示等功能。  相似文献   
992.
The degree and scale of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re growing with the continuous advancement of urbanization in China. The lack of research on the change of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before and after the development of underground space has led to various problems in the process of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and operation. This paper took the key development zone of the Xiong’an New Area as the study area, and used the Groundwater modeling system software (GMS) to analyse the influence o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under the point, line, and surface development modes. The main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underground space development would lead to the expansion and deepening of the cone of depression in the aquifer. The groundwater level on the upstream face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would rise, while the water level on the downstream face would drop. The “line” concurrent development has the least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and the maximum rise of water level on the upstream side of the underground structure is expected to be approximately 3.05 m. The “surface” development has the greatest impact on the groundwater flow field, and the maximum rise of water level is expected to be 7.17 m.  相似文献   
993.
确定填埋场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分布特征可为好氧通风工程提供关键技术和理论支撑。以现场单井注气试验为依托,在渗流力学理论的基础上,开展了不同注气强度条件下气体压力分布监测试验,分析了注气过程中气体压力的径向分布特征,推导了注气条件下垃圾土体内部以解析解形式表达的气体压力预测(analytical gas 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AGPP)模型;结合现场气体压力监测结果,构建了以注气井压力为核心参数的经验公式形式的气体压力预测(empiricalgaspressure prediction,简称EGPP)模型。试验结果表明:低压注气强度也可以达到良好的注气效果,在较短时间内可以让气体充满注气井周围;通过现场监测数据与AGPP模型、EGPP模型的对比,初步验证了两种模型的可靠性。以上成果为预测和评估好氧通风过程中垃圾填埋场气体压力分布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994.
为探究覆水饱和砂土场地中土-群桩基础-桥梁结构体系动力相互作用规律,自主设计并制作了直(斜)群桩基础-桥梁结构物理相似模型,开展了不同地震动强度和不同特性地震波输入下的离心机振动台试验,分析了群桩基础-桥梁结构动力特性指标,探究了覆水饱和砂土地基超孔隙水压力发展规律和桩-土相互作用动力响应特性。研究结果表明:覆水的存在对地基土-桥梁结构体系的基本周期和阻尼影响很小,但会导致直群桩基础桥梁结构的振动幅值增加20%,而斜群桩基础桥梁结构的振动幅值降低10%;斜群桩基础模型阻尼比是直群桩基础模型的2倍。上覆水导致饱和砂土地基由受低频振动液化深度更大变为受高频振动地基液化深度更大,同时导致小震作用下促进超孔隙水压力发展,而大震作用下则反之。上覆水会增大桥梁上部结构的动力响应和桩身弯矩。上述研究结果可为覆水场地中桥梁工程抗震设计提供关键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95.
王香增 《地学前缘》2023,30(1):143-155
延长石油集团在鄂尔多斯盆地大力推动石油、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多类型资源协同发展,取得显著效果。在石油勘探方面,提出延长组特低渗石油“交替式”成藏理论认识,建立盆地中生界多期差异性成藏新模式,近10年特低渗石油年均探明地质储量超1×108 t。建立细粒沉积风暴、地震等控砂理论,以及甜点预测方法,致密油累计探明地质储量2.1×108 t。针对致密气田砂体成因机理不明、天然气运聚成藏规律不清等主要难题,揭示了“浅水环境岸线频繁迁移控砂”机制,建立了致密砂岩气优质储层成储模式,明确纯石英砂岩和富石英低塑性颗粒岩屑砂岩是致密气分布的“甜点”,形成了基于多要素、全过程天然气运聚模拟的目标优选技术。经勘探实践,发现了延安气田,累计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7 635×108 m3。页岩气方面,提出陆相页岩气“三元”成藏富集地质理论的创新认识,认为湖相优质页岩是陆相页岩气富集高产的物质基础,多类型、跨尺度的复杂孔隙网络决定页岩气赋存条件,厚层页岩自封闭能力及高压是保存的关键,实现陆相页岩气产量突破。未...  相似文献   
996.
古潜山地热资源具备岩溶孔隙发育程度高、热储面积厚度大、地热水储量大的优点。冀中坳陷内古潜山分布密集且地热资源丰富, 河间潜山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中东部, 具有良好的地热地质条件, 开发潜力巨大。本文基于河间潜山及其周缘地区测井资料、岩石热物性并进行了计算, 发现其地温梯度为29.8 ℃/km到44.5 ℃/km之间, 平均值为40.7 ℃/km。大地热流值介于64.8~80.6 mW/m2之间, 平均值为 73.4 mW/m2。通过水热耦合模拟方法模拟选定的地热资源有利区的温度变化, 结果发现河间潜山合理的开采井距为800 m, 合理开采量为60 L/s, 回灌温度为35 ℃, 总可开采量为6.32×1016 J, 单年可开采量为 6.32×1014 J, 可供暖面积为1.22×106 m2, 对于冀中坳陷潜山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7.
深部温度场与岩石圈热结构特征是认识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系统分析渭河盆地及其邻区现今大地热流特征基础上,基于旬邑—西峡宽角反射/折射地震测深剖面揭示的地壳分层结构,采用二维有限元方法,对渭北隆起、渭河盆地以及北秦岭构造带的深部温度场和岩石圈热结构开展数值模拟研究,在此基础上分析渭河盆地地热系统深部热源机理。结果表明,旬邑—西峡剖面上大地热流介于57.6~75.7mW/m2之间,平均为(70.4±4.7)mW/m2;地幔热流在29.5~38.6mW/m2之间,平均值为34.1mW/m2;莫霍面温度变化范围约在600~740℃之间;“热”岩石圈厚度约为95~110km。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大地热流、莫霍面温度和地幔热流值表现出低→高→低的变化规律,相应地“热”岩石圈厚度则表现出厚→薄→厚的变化趋势。渭河盆地地壳厚度减薄明显,莫霍面温度显著高于渭北隆起和秦岭造山带,暗示着渭河盆地地壳活动性显著。然而,从渭北隆起—渭河盆地—秦岭造山带,“热”岩石圈厚度变化范围不大,且渭河盆地内...  相似文献   
998.
王丹丹 《地质与勘探》2023,59(2):328-336
豫西地区济源凹陷由山地和丘陵组成,地形条件复杂,地震资料品质较差,盆地内断裂形态结构、深部古生界展布特征等不清楚,制约着济源凹陷的油气勘探和资源潜力评价。本文利用广域电磁法在豫西地区济源凹陷进行方法应用研究,采用“地球物理资料综合处理解释一体化系统”进行数据处理与反演,获得了地下真实的电性特征,建立了目标层与视电阻率的电性关系,刻画了研究区目标层的构造特征。本研究查明了济源凹陷西部斜坡的断裂结构特征,新识别出12条断裂;揭示石炭-二叠系厚度分布范围在200~1800 m,最大埋深2200 m;奥陶系顶界面埋深分布在300~2450 m,呈“条带状”展布,得到了地质调查井岩心编录的证实。  相似文献   
999.
孙茂锐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43-1053
近地表隐伏断层直接影响工程安全施工。通过构建浅覆盖层下方陡立界面断层数值模型,分析近地表隐伏断层地震波场的传播与转换规律。通过工程实测数据验证了数值模拟波场响应特征的可靠性,并利用初至波走时层析成像技术对地下介质波速进行成像。研究结果表明:(1)初至波转换形成的断点绕射波具有1频率升高、速度突变的特点,可清晰指示测区内断裂带的存在,可作为现场数据采集时断层的直观反映;(2)工程实测中通过原始波形到时、频率信息可初步判断断层的存在,基于射线追踪的初至波层析成像结果与后期钻孔揭露情况基本吻合,说明初至波层析成像在浅层地震勘探中的实用性;(3)接收测线排列内布设震源的方式,两侧震源延拓距离短,无需额外为震源激发提供场地,在工程施工中具有经济、快速、高效的特点,可作为野外复杂地表条件地下浅层结构探测的有效观测系统使用。  相似文献   
1000.
白诗筠 《地质与勘探》2023,59(5):1054-1064
为明确位于新疆北部的布尔津盆地的资源状况,以实际采集数据为基础,采用建场测深法成果剖面研究了该盆地的地层地质结构,并对深层油气及浅部砂岩型铀矿进行评价。通过利用已知测井电阻率曲线模拟计算不同深度的电磁信号频率响应,论证了该方法探测从浅层第三系到深部石炭系的采集参数和工作方案;在数据处理成果的基础上,结合研究区已知地层物性特征,推断沿线的地质结构,揭示了布尔津凹陷的结构及下二叠统卡拉岗组、上石炭统哈尔加乌组、上石炭统恰其海组地层的分布,认为哈尔加乌组是本区有潜力的烃源岩。同时利用电阻率及双频相位属性对研究区浅部第三系砂岩型铀成矿条件进行分析,其结果与附近已知矿点情况吻合。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为类似地区进行多种矿产资源勘探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