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3篇
  免费   603篇
  国内免费   769篇
测绘学   433篇
大气科学   792篇
地球物理   1024篇
地质学   1244篇
海洋学   288篇
天文学   83篇
综合类   224篇
自然地理   12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5篇
  2022年   77篇
  2021年   95篇
  2020年   105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124篇
  2017年   108篇
  2016年   138篇
  2015年   131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81篇
  2012年   192篇
  2011年   204篇
  2010年   151篇
  2009年   209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207篇
  2006年   207篇
  2005年   175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7篇
  2002年   158篇
  2001年   104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89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7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22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8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1.
DLT程序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裴亮  蔡锋  李国庆 《测绘工程》2003,12(4):50-54
在近景摄影测量直接线性变换原理的基础上,加入附加条件建立附加有平行条件的直接线性变换函数模型,探讨了在解算过程中用数据探测法剔除粗差,用验后补偿的方法补偿系统误差的实现。鉴于非量测像机在近景摄影洲量中应用导致直接线性变换解法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及数据量大、解算过程过于复杂的情况。用VC 编制了直接线性变换的解算程序,对其关键的方法和用法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92.
某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伊犁地区,影响工程的主要问题为坝基岩体软弱结构面和断层的抗滑稳定问题。根据工程实际条件和软弱夹层特性,采取现场断层软弱结构面试验和室内模拟试验相结合,获得软弱夹层的抗剪参数。实践证明,把两种方法结合起来的试验成果可靠,尤其对一些不具备进行现场大型岩体软弱夹层抗剪试验的工程,采用室内中型直剪仪进 行剪切试验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93.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4.
探讨了比值参数在高密度电阻率法中的应用;根据工程实例说明比值参数在压制局部干扰和邻近异常分离中有良好效果;将比值参数断面与电阻率反演断面比较研究,能取得较好的异常解释效果。  相似文献   
95.
卫星遥感敦煌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9,他引:12  
卫星遥感在研究沙漠化地区非均匀地表特征参数时有其独到的作用。本文提出了一个基于Landsat-7 TM资料推算沙漠化地区地表特征参数的方案,并把其用于中国西北地区“我国重大气候和天气灾害形成及预测理论的研究”的敦煌试验区,并且利用3个景Landsat-7 TM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得到了一些有关沙漠化地区非均匀地表区域地表特征参数(地表反射率、地表温度、修正的土壤调整植被指数MSAVI和植被覆盖度)的新概念。  相似文献   
96.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低空急流、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由几个小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成1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相似文献   
97.
用TRMM/TMI估算HUBEX试验区的云中液态水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文中应用热带降雨测量卫星微波成像仪的微波遥感资料反演云中液态水。由于微波成像仪85.5 GHz通道对云中液态水非常敏感,通过离散纵坐标矢量辐射传输模式,运用迭代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反演出陆地上空非降水云中的液态水路径。在淮河流域能量与水分循环试验中,分别运用微波成像仪85.5 GHz垂直极化单通道和微波成像仪85.5 GHz极化亮温差两种方法来估算陆地上空的云中液态水路径,反演结果与地基微波辐射计的测量结果是较为一致的。当地表比辐射率或地表温度误差较大时,用极化亮温差法估算云中液态水路径相对较好,尤其是对于低云,因为该方法对地表温度不敏感。  相似文献   
98.
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反演植被生物量参数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该文利用 1988年小麦生长期中生物量参数和微波 (10 2GHz)主被动遥感实测数据 ,作为输入输出I/O矢量对 ,训练人工神经网络为参数反演模型。然后用 1989年小麦生长期中微波主被动遥感实测数据和该神经网络模型 ,来反演其生物量参数在整个 1989年生长期中的变化。反演结果与遥感实测结果作了很好的比较  相似文献   
99.
大气对流边界层中的涡漩结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桑建国 《气象学报》1997,55(3):285-296
大气边界层中存在尺度从几百米到几十公里的大涡漩运动。它们在边界层中动量、热量、水汽等垂直输送中起重要作用。作者从边界层中对流和上部稳定层中波动相互作用的观点,发展得出大涡结构的对流波动理论。根据此理论,大涡的波谱构成主要由上、下层大气中风向、风速、层结以及两层之间的温度跃变等因素决定。本文根据卫星云图和天气资料分析了一次冷空气爆发流经暖洋面上形成云街、对流单体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演化的过程,并用对流波动理论,依据各阶段的大气条件计算出它们的波数构成,并得出了垂直速度、辐合带、界面扰动的分布,解释了云街、对流单体的形成、结构及相互转化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0.
王治平  刘耀宗 《气象》1997,23(6):49-52
介绍了单块积云的雷达回波参数与降雨参数的一元、二元回归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单块积云的降雨量、雨强和持续时间与雷达皮的顶高、面积的相关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