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33篇
  免费   827篇
  国内免费   1034篇
测绘学   378篇
大气科学   1288篇
地球物理   964篇
地质学   1165篇
海洋学   866篇
天文学   68篇
综合类   320篇
自然地理   34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68篇
  2020年   173篇
  2019年   210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181篇
  2016年   178篇
  2015年   208篇
  2014年   251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263篇
  2011年   229篇
  2010年   201篇
  2009年   269篇
  2008年   226篇
  2007年   278篇
  2006年   216篇
  2005年   187篇
  2004年   202篇
  2003年   140篇
  2002年   152篇
  2001年   126篇
  2000年   110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99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83篇
  1994年   76篇
  1993年   52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30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4篇
  1988年   22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5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7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7篇
  1976年   2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In a novel biomanipulation experiment salmonids were used as a tool to improve water quality. The manipulation was initiated in spring 2000 as a response to non-point sources of phosphorus in a drinking water reservoir in Saxony, Germany. Salmonids (brown trout, Salmo trutta forma lacustris) were chosen as predators as the reservoir has a large hypolimnic water body and surface temperatures rarely exceed 20 °C. The vertical distributions of prey fish and brown trout were analysed with a fleet of vertical gill nets set in the pelagic zone of the reservoir. Consumption of brown trout was estimated by means of a bioenergetic model and the diet analyses of the trout. While the dominant planktivore (roach, Rutilus rutilus) was caught almost exclusively in the epilimnion during the stratification period trout were caught mainly below a depth of 10 m. Diet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trout performed vertical migrations to consume food in the epilimnic layer, as an important food component were adult terrestrial and aquatic insects. The amount of fish in the food increased strongly with the size of the brown trout. The consumption estimate suggested that the trout had consumed 2-3% of the total roach stock during the study period (May-November 2000) of the first year of biomanipulation. We conclude that in general salmonids are suitable for food-web manipulation in deep reservoirs, but the stocked fish should be as large as possible (> 300 mm) and the proportion of large trout (> 500 mm) should be as high as possible.  相似文献   
122.
论述了高精度推求正高的两种方法 ,并对正高精度的推估及其在模型上的试算也作了讨论 ,对于海拔为 5 0 0 0m的高山 ,正高的误差一般不超过± 1 0cm ,这与距青岛水准原点达数千公里的西部高山 (原 )处正常高的精度也比较接近  相似文献   
123.
GPS滑坡监测专用的Gquicks软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Guicks软件的数学模型,Gquicks软件的结构和功能.经实测检测检验,当基准点与监测点之间距离在3km内,用20分钟GPS观测值,Gquicks软件解算的水平精度可达±2-3mm,垂直精度可达±4-6mm.Gquicks软件不仅适用于GPS滑坡变形监测,也可应用于其他变形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124.
介绍了在利用GPS观测电离层TEC和反演上电离层剖面过程中,如何选择最适宜GPS星,如何计算卫星有关参数,如何计算卫星到测站间斜向TEC等问题,最后给出了一个剖面反演实例。  相似文献   
125.
论述了卫星测高空间技术的主要特征、科学意义及其在军事和经济建设领域的重要价值,阐明了国内外测高卫星系统的发展现状及利用卫星测高空间技术建立数字化海洋所取得的成果,分析卫星测高目前的研究方向,提出了发展我国卫星测高空间技术以及利用该技术建立数字化海洋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26.
陈洪滨  林龙福 《大气科学》2003,27(5):894-900
为了能在静止气象卫星上实现微波被动遥感探测大气温度廓线,并保持一定的地面空间分辨率(如视场小于60 km),就需要使用高频微波及大天线.欧洲和美国下一代静止气象卫星上都已考虑采用118.75 GHz附近通道.为了充分了解118.75 GHz附近通道遥感反演温度廓线的能力,为仪器研制及今后资料的解释反演提供必要的基础数据,作者开展了采用118.75 GHz附近六个通道遥感反演大气温度廓线的数值模拟研究.统计反演的数值试验表明,118.75 GHz附近六通道对温度垂直分布有一定的遥感反演能力;温度反演较好的层次对应于权重函数峰值所在的位置.  相似文献   
127.
天津气象塔风温梯度观测资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解以扬  刘学军 《气象》2003,29(1):12-16
利用天津气象塔风温梯度观测资料对其统计特征及平均风温廓线的日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特别是分析了稳定层结的风温廓线特征,还给出了几种典型天气的低层大气结构的个例分析。  相似文献   
128.
论我国大地测量基础建设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概述了我国大地控制网、高程控制网和地球重力场等基础建设的基本情况、需求分析与任务建议。提出我国空间大地网应由连续运行参考站、一级网、二级网和三级网组成 ;一、二等水准网复测和高程基准再定义 ;为精化大地水准面 ,要补测重力点和加测GPS/水准点。  相似文献   
129.
新一代天气雷达观测的福建夏季对流云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2001年和2002年7~9月利用福建省建阳市和龙岩市二部新一代天气雷达对福建夏季对流云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观测资料的统计分析和实例分析得到不同类型福建夏季对流云的生命史、尺度、强度等特征;多单体合并对流云液态水总量最大,发展-成熟阶段平均值达4.8×109 kg,是福建夏季对流云中最重要降水云型;对流云发展的不同阶段,不同高度层辐合辐散特点.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夏季南方对流云结构、降水原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0.
利用常规天气图、物理量诊断分析、逐时红外云图、单站资料等,对2003年4月12日影响鹰潭市的强对流、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认为该过程是在一定的大尺度环流背景下,由不同层次的天气系统共同作用下产生的;其触发机制是冷空气从近地层楔入暖空气中,在高、低空急流、层结不稳定等诸多有利条件下,由几个小尺度对流云团合并发展成1个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