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232篇
  国内免费   465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748篇
地球物理   89篇
地质学   233篇
海洋学   285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38篇
自然地理   5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52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56篇
  2014年   74篇
  2013年   78篇
  2012年   54篇
  2011年   62篇
  2010年   49篇
  2009年   80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3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51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14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00 毫秒
81.
82.
梅雨锋次天气尺度涡旋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收支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汪钟兴  刘勇 《高原气象》1994,13(1):28-34
本文选取1991年7月5日20:00-6日20:00梅雨锋上移动性次天气尺度涡旋引起的长江中下游特大暴雨为实例。采用准拉格朗日球坐标系的旋转风和辐散风动能方程,计算得到次天气尺度涡旋发展和成熟两个阶段对流层各层旋转风动能和辐散风动能的收支特征为:在对流层高层(100-400hPa)两个阶段的旋转风动能源汇相同,辐散风动能源汇有异,即水平动能通量项和“摩擦”项符号相反;在中层(400-700hPa)  相似文献   
83.
张掖绿洲“冷岛效应”对大气扩散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柳艳香 《高原气象》1993,12(1):77-83
  相似文献   
84.
85.
The Kuroshi'o front eddy's surface and sectional isotherm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were analyzed on the basis of observation data obtained in April 13-16 of 1989 in the East China Sea. It was found from the similarity between these isothermal distributions with those in January and beginning of June for the years 1986-1990 that the Kuroshio front eddy often occurred from March to the beginning of June. The Kuroshio front eddy movement in the East China Sea in spring was along two routes: the Okinawa Trough route, and the continental shelf slope route. The two moving routes both in the surface layer and in the section are described, their causes are discussed, and differences are compared.  相似文献   
86.
梅雨锋锋生过程的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易兵  乔全明  张立 《大气科学》1991,15(2):92-100
本文分析了一次梅雨锋的锋生过程,并利用锋生函数和温度平衡方程,讨论了影响梅雨锋形成和维持的因子。结果表明:感热加热是使江淮流域低层锋区消失的主要原因,潜热加热以及水平运动造成的变形是维持梅雨锋存在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7.
春季高原东侧水平稳定层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稠密的探空资料,分析了春季高原东侧的水平稳定层。确定了该稳定层的范围和强度,指出了其温度、湿度和流场特征,并初步探讨了其维持机制。  相似文献   
88.
黑河地区绿洲和戈壁小气候特征的季节变化及其对比分析   总被引:20,自引:23,他引:20  
左洪超  胡隐樵 《高原气象》1994,13(3):246-256
  相似文献   
89.
应用双光谱云图判识梅雨锋云系降水等级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1991年梅雨期间的部分GMS红外,可见光数字云图及同时的地面实测降水资料,从分析各等级降水云的二维频数分布着后,探求降水强度与红外,可见光亮度值之间的关系,最终实现用红外,可见光双光谱阈值法判识大暴雨,暴雨,大雨,中小雨4个等级的降水云。  相似文献   
90.
黑河实验(HEIFE)──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新认识   总被引:63,自引:2,他引:63  
胡隐樵  高由禧 《气象学报》1994,52(3):285-296
综合介绍“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野外观测实验研究(HEIFE)”的概况。系统分析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一些基本问题,它们是:(1)干旱地区地表面热量平衡的基本特征:干旱地区蒸发量很小,地表热量平衡中以感热为主.潜热可以忽略不计。(2)干旱地区陆面过程参数化问题:干旱地区能量和物质湍流输送的参数化必须考虑层结影响,否则将造成严重误差。(3)干旱地区一种特殊现象──绿洲与沙漠环境的相互作用:绿洲的“冷岛效应”和临近绿洲沙漠或戈壁的“逆湿现象”是这种相互作用的结果。这些研究结果将加深我们对干旱地区陆面过程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