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38篇
  免费   231篇
  国内免费   361篇
测绘学   579篇
大气科学   428篇
地球物理   275篇
地质学   351篇
海洋学   530篇
天文学   21篇
综合类   149篇
自然地理   97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49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79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18篇
  2016年   90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127篇
  2011年   135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106篇
  2008年   136篇
  2007年   120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80篇
  2003年   70篇
  2002年   59篇
  2001年   47篇
  2000年   43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8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用改进后的三维多先导模型,允许高矮建筑物上均可以始发上行先导,对多次地闪的连接过程进行模拟.结果 表明:矮建筑物始发上行先导和被击中的概率较小,高建筑物对矮建筑物上行先导的始发具有较明确影响.建筑物间的高度差是影响上述连接过程的主要因子,当建筑物间高度差较小时,高建筑物对矮建筑物的屏蔽效应不明显,下行先导通道的相对位...  相似文献   
992.
鄂尔多斯草原针茅生长高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对鄂尔多斯草原短花针茅(Stipa breviflora)的大范围对比观测试验,得出针茅的旬生长高度与旬平均气温和旬降水量相关密切。针茅本旬生长高度与上一旬的生长高度相关系数高达0.957,得出针茅的生长符合线性生长规律。因此分析建立了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和生长高度预测模型。经拟合检验效果较好,预测模型能在一定精度水平上准确地预测针茅的生长高度。  相似文献   
993.
994.
The multi-scale characteristics of wave significant height (Hss) in eastern China seas were revealed by multi-scale wavelet analysi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relation between wave and wind, the TOPEX/Poseidon measurements of Hs and wind speed were analyzed. The result showed that Hs and wind speed change in multi-scale at one-, two-month, half-, one- and two-year cycles. But in a larger time scale, the variations in Hs and wind speed are different. Hs has a five-year cycle similar to the cycle of ENSO variation, while the wind speed has no such cycle. In the time domain,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Hs and ENSO is unclear.  相似文献   
995.
In a recent paper in this journal series of horizontally critical symmetric periodic orbits of the six basic families of the photogravitational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were computed (Perdios, 2003). In this paper, such series are determined in the framework of the restricted three–body problem when the more massive primary is an oblate spheroid. The vertical stability of the horizontally critical orbits is also computed.  相似文献   
996.
中国探空位势高度资料的非均一性检验与订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哲  吴茜  熊安元  吴宜进 《气象》2013,39(10):1337-1343
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FT均一化检验方法,结合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整理的中国区域各探空台站元数据信息,对我国123个探空台站各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和订正。结果表明:仪器换型、探测系统升级以及辐射订正方法改变是造成中国区域月平均探空位势高度资料不均一的主要原因。两个观测时次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台站数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各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位势高度序列不均一的探空台站平均订正幅度也随着位势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两个观测时次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序列均为负订正,表明我国各标准等压面位势高度资料存在系统性偏高的问题。123个探空台站在对流层顶和对流层高层位势高度序列订正前是位势高度降低趋势,订正后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对流层中低层原始位势高度序列呈增高趋势,订正后这种增高趋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997.
Abstract

The future role of carbon sinks with reference to the Kyoto Protocol depends significantly on developing an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 carbon-sink assessment and carbon accounting. A clear and practical approach is needed that allows both the scientific community and policy-makers to construct a viable operational framework. This article proposes that a new strategy be developed for carbon-sink assessment based on full carbon accounting (FCA) alongside a separate political tool for carbon accounting. This approach is derived from the experience of the European critical loads (CL) concept, which seeks to quantify levels of pollutants (such as sulfur) that can be absorbed by the environment without causing ecological harm. Crucial to the implementation of such a strategy are robust institutional settings, such as an internationally coordinated monitoring system, open and fair access to the assessment processes, and international research cooperation programs for addressing associated problems of carbon-sink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998.
徐栋夫  曹萍萍  王源程 《气象》2020,46(7):948-958
利用微脉冲激光雷达观测数据、PM_(2.5)浓度数据、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探空数据对成都2017年1月1—6日连续出现的重污染过程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激光雷达反演的消光系数演变与PM_(2.5)浓度值变化对应一致,PM_(2.5)浓度升高,近地面消光系数增大;反之,则近地面消光系数减小。对于此次过程,在无冷空气影响时,混合层高度和相对湿度的日变化对消光系数廓线有明显影响,混合层高度降低,大气环境容量减小,相对湿度增加,气溶胶吸湿增长,消光系数增大,地面污染加重。天空状况对气溶胶垂直分布影响显著,晴天或多云天气,早晨强逆温使得水汽和大量气溶胶集中在逆温层顶以下区域,地面污染严重;中午混合层发展,使得混合层内的气溶胶均匀混合,气溶胶层变厚,近地面消光系数显著减小,地面污染减轻。在前一日为晴天或多云天气,当天为阴天时,早上气溶胶明显分为两层,一层在近地面,另一层在残留层顶附近;中午由于垂直湍流增强,一部分残留层气溶胶向下混合至混合层内,使得混合层内的气溶胶粒子增多,地面污染加重,消光系数明显增加。近地面强逆温层、混合层高度降低、残留层气溶胶向下混合、相对湿度增加均是导致地面污染加重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9.
基于济南站边界层风廓线雷达(wind profile radar,WPR)观测的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Cn2),采用偏离度法确定夏季白天边界层高度(HBL),分别与基于L波段雷达探空资料的干绝热曲线法、基于地面气象观测资料的国标法确定的HBL进行对比。结果表明:1)三种方法确定的25 d日最大HBL的平均值分别为2 500.0 m、2 529.1 m、2 469.9 m,总体一致;25 d同日期比较,偏离度法与后两者的标准偏差(σ)分别为337.1 m、636.7 m;前两方法结果的相关系数(R)较高为0.668,但两者与国标法的R分别为-0.130、-0.064,证实国标法HBL的均值准确度尚可但实时值准确度低。2)偏离度法确定的日最大HBL出现时间,25 d平均和最多均在15时,逐小时HBL07—15时呈缓慢增高态势、15—19时则快速降低;但国标法日最大HBL25 d平均和最多均出现在16时,且HBL在午后13—15时出现坍塌现象,与对流边界层午后峰值规律显著不同。3)前两种方法的HBL与地表温度、气温的相关性均较好,与风速的相关性则较差;而国标法HBL与风速的相关性较好,与地表温度、气温的相关性则较差;偏离度法日最大HBL对最高气温、最高地表温度的平均响应时间分别为1、2 h左右,符合太阳辐射—地表温度—气温—HBL的响应关系和次序,但国标法的日最大HBL未能反映这一响应。4)偏离度法HBL与各污染物的逐小时质量浓度均呈显著负相关,但国标法HBL的相关性较差。5)三种方法综合对比,偏离度法HBL准确度较高,且能给出时空演变;干绝热曲线法HBL准确度较高,但不能给出时空演变;国标法实时HBL准确度低,虽能给出时空演变但午后峰值偏差大。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成都市2017年1月14—29日环境监测数据、气象观测数据和激光雷达探测资料,系统分析了对应时段灰霾过程的演变机理。结果表明:该灰霾过程与天气形势的高低空配置有密切关系;气象因子的变化对颗粒物扩散具有重要作用,风速、温度和相对湿度与PM 2.5质量浓度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6、0.45和0.20;灰霾过程期间混合层高度平均值较低(378 m),呈现出白天高和夜晚低的特征;通过混合层高度与地面颗粒物质量浓度的超前滞后相关性分析表明,混合层高度通过2 h左右可对地面颗粒物的扩散起明显作用(二者相关系数较对应时次的-0.47提升至-0.63),这在一定程度上可对未来数小时的颗粒物质量浓度的演变趋势做出指示。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灰霾过程预警预报及污染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和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