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36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87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云并合过程中物理特征演变的模拟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云并合过程中物理特征的变化对云降水过程的演变至关重要,对降水的短时预报和研究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文利用新一代中尺度天气预报模式WRF (Weather Research Forecast)对2005年5月5日发生在贵阳的一次云并合过程进行模拟,结合雷达观测资料以及MICAPS资料,分析了降水对流云的合并过程,及其伴随...  相似文献   
92.
不同发展阶段对流云合并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翟菁  胡雯  冯妍  黄勇 《大气科学》2012,36(4):697-712
使用MM5 (Mesoscale Model 5, 简称MM5) 中尺度模式和雷达组网产品,对2008年7月22日发生在安徽等地的一次强对流天气过程中对流云合并现象进行观测和数值模拟分析.观测结果表明,30 dBZ以上回波水平尺度约10 km,回波中心相距近20 km的小单体通过合并形成了水平尺度几十公里的大单体.首先是外围较弱的回波相连接,其次是中低层的强回波中心发生合并,合并后有雷达回波中的强回波面积增加等现象出现.对模拟结果和观测资料进行的对比验证的结果表明,模拟结果和实况特征基本一致.基于雷达观测结果和第三层细网格模拟结果,对两类不同发展阶段的对流单体之间的合并过程分析结果表明,当两个单体都处于相近的发展阶段,合并后单体发展增强;当一个单体强度大于另一个单体时,合并后一个单体得到增强,另一个单体减弱消亡.合并时,两云间下部的低压辐合区会有新的云水中心产生,前一类合并过程中,新产生的云水中心代替了原有的两个云水中心,而后者在合并时,新产生的云水和其中一个原有的云水发生了合并,而另一个云水中心减弱消散了.模拟分析结果还表明,对流云合并过程可引起回波增强、云顶抬高、云水、冰相物质含量增加、地面降水增加现象.  相似文献   
93.
在积云中,大多数云粒子的直径在7到10微米之间,而在层云中,大多数云粒子的直径不超过2微米.云滴有效半径与云中行星边界层(PBL)及PBL上层的气溶胶数浓度(Na)呈负相关.在1500米以上的高液态水含量区域,云滴浓度(Nc)变化不大,Na含量降低.高雷达反射率对应于大的FCDP云粒子浓度和小的气溶胶粒子浓度.积云中的...  相似文献   
94.
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中国东部降水模拟的对比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顾茗  黄安宁 《气象科学》2008,28(5):488-493
本文将目前国际上气候模式中应用比较广泛的三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引入到P-σRCM9区域气候模式中,并考察了不同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P-σRCM9区域气候模式模拟中国降水性能的影响.分析发现四种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包括原方案)下模拟的积云对流加热率基本上都呈现出单峰特征,且加热峰值出现在对流层中低层.并发现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对冬季降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模拟的影响较小,而对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更加重要.同时注意到Kuo方案和Anthes-Kuo方案模拟的冬、夏季降水平均场和年际变率均较其他两个方案更接近观测.  相似文献   
95.
云并合的初始位置探讨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李艳伟  牛生杰  姚展予 《大气科学》2009,33(5):1015-1026
尽管很多云的并合过程最初是从云的中下部开始的(在这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 但我们在观测中发现也有相当数量的云并合过程最初是从云的中上部开始的 (然而这方面的文献记载很少)。基于云并合对云降水过程演变的重要作用, 本文从个例研究入手,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 模拟2005年5月17~18日发生在我国西南山区 (主要以贵州省为主) 的一次云并合过程。在整个云 (系) 的发展过程中, 前后共经历了数十次并合。观测和模拟结果表明并合共经历了三个阶段: (1) 对流云单体间并合形成较大的对流云; (2) 对流云并合形成对流云团; (3) 对流云团并合形成范围较大的降水云系。在此次个例中: 第一和第二阶段的并合首先是从云的中下部开始的, 往往是处于发展阶段的云发生并合; 第三阶段的云并合却是从云的中上部开始的, 往往是那些比较成熟的对流云团发生并合。两种并合机制截然不同, 但都与风切变和云内的上升气流速度密切相关。本文系统阐述了两种不同的并合机制。  相似文献   
96.
We compare results from numerical simulations with observations of edge-on galaxies interacting/merging with a small companion (Schwarzkopf and Dettmar,2000), hereafter S&D00). Observations show a clear influence of the merging and interacting process on disk scale parameters h (radial scalelength), z 0 (vertical scalelength) and their ratio (h/z 0), leading to a heating and thickening of the stellar disk. Our numerical simulations show the same behaviour but differ significantly in the magnitude of the change of the disk scale parameters. This revised version was published online in September 2006 with corrections to the Cover Date.  相似文献   
97.
近年来,企业兼并浪潮风起云涌,引起了学术界人士的强烈关注。应用博弈论分析了企业兼并中影响和决定企业兼并成败的主要因素。力求能够为企业兼并的决策分析探索一种可行的思路。  相似文献   
98.
WRF模式对青藏高原南坡夏季降水的模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WRF研究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网格嵌套技术和模式分辨率对陡峭的青藏高原南坡夏季降水模拟的影响。对2006年7月青藏高原南坡地区降水的模拟分析表明:降水对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的选择很敏感,不同方案模拟的结果差异显著,采用Grell-Devenyi质量通量方案时的模拟效果优于其他方案。在此基础上,通过5种试验方案比较发现,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提高模式分辨率和应用网格嵌套技术能改善降水强度和空间分布的模拟,组合使用时模拟的降水与观测资料更接近。它们均能改进风场,使得水汽的输送和辐合过程的模拟更加准确;还能影响大气的垂直加热状态,导致不同的对流发生,使垂直速度的分布趋于合理。未使用积云对流参数化方案时,大气湿度偏小,而模式分辨率和网格嵌套技术对大气湿度的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99.
设计了基于GIS的昆明市园林绿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结构,对园林绿化数据中图斑碎片出现的原因进行了说明,并提出了图斑碎片合并的解决方案,实现了图斑碎片的自动合并;根据城市绿地的分类标准与我国城市园林绿化指标计算的制定情况,实现了昆明市绿地规划建设三大指标的计算与分析功能、园林绿地分类与数据更新等功能。  相似文献   
100.
1991年江淮特大暴雨的降水性质与对流活动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从计算大尺度热源和分析TBB资料两个方面,阐述了1991年江淮梅雨期间降水性质与对流活动的季节性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梅雨期间江淮上空3个强上升运动时段分别形成了3场暴雨,由暴雨释放的热量使江淮大气出现了3个时段的强加热;3场暴雨的降水性质呈显著的季节性演变,由第1场暴雨以锋面性降水为主发展到第3场暴雨异常强的对流性降水。文中详细分析了热源和水汽汇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从大气运动场和热力结构讨论了盛夏强对流降水期间积云对流以涡动形式对热量和水汽的强铅直输送作用。江淮地区TBB值能很好地反映降水状况,雨期一致地对应于TBB低于250K的时段。梅雨中后期东亚地区对流活动季节性地增强,带状对流区(特别是TBB高负距平区)与雨带位置相符。对流带位置及对流活动强弱与西南暖湿气流活动密切相关,它很好地表征了东亚地区的低空急流(给积云输送热带对流大气)。梅雨期间对流带主要出现在江淮流域,但可在东亚范围内飘移,它落在江淮与否则决定了江淮暴雨的维持与中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