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69篇
  国内免费   109篇
大气科学   224篇
地球物理   19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16篇
综合类   3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0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应用主成分分析和旋转主成分分析方法,利用陕、甘、宁、青四省(区)170个测站,对1961-2008年大气干旱指数S=ΔT/δT-ΔR/δR的地域相关和年际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西北地区东部旱涝异常在空间上表现为较高的整体一致性,其次表现为东西相反和南北相反的变化趋势。西北地区东部旱涝异常存在三个基本相关的区域:甘肃东南部及陕西、河西走廊及河套地区、青海区。50 a来,各区在1974-1977年间和1982-1985年间湿润多雨,1994年以后相对少雨干旱。进一步分析发现,研究区域中西部尽管降水是增加的,但干旱指数变化不明显,而区域东部地区干旱指数变化很明显,说明区域中西部地区变湿不明显,而区域东部暖干化趋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2.
曹杰  李湘瑞  应俊 《大气科学》2012,36(2):283-296
应用NOAA提供的1950~2008年月平均500 hPa高度场再分析资料、海表温度、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指数和大西洋三极模(ATM)指数, 研究了20世纪70年代末前后北半球冬季对流层遥相关的时空演变规律。相关分析、Mann-Kendall分析和凝聚小波分析的结果表明,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太平洋—北美(PNA)型、欧亚(EUP)型、西太平洋(WP)型和西大西洋(WA)型四种遥相关空间分布和时间演变产生较为显著的变化。空间分布的变化既体现在遥相关正、负异常中心的强度上, 也体现在正、负异常的范围上; 时间演变方面的变化则体现在PNA和WP遥相关指数具有上升趋势, EUP和WA遥相关指数具有一定下降趋势。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 影响北半球冬季5种遥相关型的海温关键区均有所改变。其中, 各大洋上影响EUP遥相关型的海温关键区面积显著缩小, 影响WA遥相关型的太平洋海温关键区面积显著缩小, 影响EA遥相关型海温关键区在北大西洋中南部改变明显; 在16年以上时间尺度上, PDO变化是造成北半球冬季PNA、 EUP、 WP三种遥相关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ATM变化是造成北半球冬季WA和EA两种遥相关型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3.
华南6月降水异常及其与东亚—太平洋遥相关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59~2010年共52年的大气环流和降水资料,我们分析了华南前汛期季风降水 (6月降水) 的变化特征,发现6月华南降水与同期EAP (East Asia-Pacific,东亚—太平洋) 遥相关型有显著的相关关系,两者之间的相关系数为0.35.EAP指数为正时,长江中下游以南的地区降水偏多,而长江以北和黄河之间的地区降水偏少.将华南6月降水分为与EAP相关的降水序列和与EAP独立的降水序列,比较了二者所对应环流异常的异同点.结果表明,与EAP相关的降水异常对应着EAP相关型的环流异常分布特征,降水为正异常时,850hPa风场从低纬度到高纬度呈现“反气旋、气旋、反气旋”的异常分布,湿的偏南风和干的偏北风在华南上空交汇,降水增多;而整个淮河流域上空为偏北风异常,导致南风带来的水汽输送减少,降水偏少,因此降水异常呈现偶极子分布.相比之下,与EAP独立的降水正异常对应的环流异常表现为热带西北太平洋上空的反气旋性环流异常,华南地区上空为显著的西南风异常,输送到华南地区的水汽增多,导致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24.
黑河流域生态-水文过程集成研究是我国近年来干旱半干旱地区的研究热点,气候变化条件下流域生态-水文过程的响应机制是其中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基于1956-2015 年黑河流域气温、湿度、降水观测数据及多个大气环流特征量监测资料,采用小波分析方法研究了流域气象要素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周期性及遥相关。结果表明:(1)流域气温与大气环流特征量的遥相关关系最为明显,湿度、降水次之。(2)气温与Niño3.4 SSTA、SOI 的显著遥相关共同周期为12~16 a,与NAO、AO为9~11 a,与WP遥相关周期为5~9 a,与PDO为8~15 a。(3)湿度与NAO遥相关周期为4~5 a,与POL为3~6 a,与WP为9~15 a,与PNA为2~8 a。(4)降水与Niño3.4 SSTA遥相关周期为9~15 a,与NAO为2~4 a,与AO为3~7 a,与POL为11~19 a,与WP为9~14 a。(5)上述各遥相关周期的地域分布、显著时段与时滞特征各有差异。本文研究有助于加深流域气象要素对环流特征量响应机制的认识,为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内陆河流域严峻的水-生态问题的解决及水资源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25.
The distribution of troughs and ridges of geopotential height,the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and the propagation patterns of stationary waves are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January mean geopotential height field at 500hPa.Data analyses and numerical experiments indicate that these three characteristics are associated to one another and closely related to the mechanical forcing of the Rocky Mountains and Tibetan Plateau.There exists a prominent negative correlation in the intensity variation between the American trough and the Asian trough at high and middle latitudes.Such negative correlation,in connection with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he intensity of the jets in front of the two troughs,leads to the existence of similar teleconnection patterns in North America and East Asia.On the other hand,the different propagation behaviour of quasi-stationary waves downstream of the two main mountains results in a fundamental difference in the distribution of correlation chains in North America and East Asia.  相似文献   
126.
利用1982、1983年7—9月的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ECMWF)网格点资料,分析了北半球中高纬度以及热带地区500百帕高度场的30—50天周期振荡的遥相关结构及其演变特征。发现30—50天周期振荡的分布,在热带与对流活动中心相对应,在中高纬地区与主要的气压活动中心相配合。振荡的相关中心分布于15—70°N之间,并成大弧状排列,具有波列的结构特征,其路径具有显著的年际变化,其弧状排列的振荡中心具有纬向移动,移动方向与高度场振荡位相的纬向移动相一致,高度场振荡的纬向移动和波列的能量频散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7.
本文用1980年5—9月ECMWF客观分析资料,对青藏高原上空30—60天振荡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高原附近30—60天振荡相联系的遥相关波列有两支,一支为高原-伊尔库茨克-欧洲-大西洋东部;另一支为青藏高原-伊尔库茨克-雅库茨克-堪察加半岛-阿留申群岛。30—60天振荡在高原北侧和南侧地区,对流层上层和下层表现出不同的垂直结构。时间变化主要表现为向西的能量频散。  相似文献   
128.
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的遥相关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采用1951—1998年我国东部(105°E以东)59个站点夏季大雨及以上降水量资料与北太平洋海温场资料,借助于SVD分析方法,逐季分析我国东部极端降水与北太平洋海温及南方涛动指数的遥相关,进而检测影响我国东部地区极端降水空间分布的海温关键区和南方涛动及其显著季节(月份)。结果表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同期太平洋SST的遥相关主要在太平洋130~170°E,5~25°N之间海域;Ni-no区域SST与次年夏季极端降水的相关主要表现在与华东地区的正相关;黑潮海域及加利福尼亚海流区春季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呈明显的负相关;冬季太平洋SST与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的遥相关主要表现在,赤道东太平洋、黑潮海域的冬季海温与华东地区、河套地区降水的正相关;我国东部夏季极端降水与前一年秋季Nino区海温为负相关,与西太平洋海温为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9.
Diagnostic study on two intraseasonal progressive and retrogressive progress of anomalous subtropical high in western Pacific is carried out with the aid of daily 2.5°× 2.5° grid point data of ECMWF inJuly and August of 1980 and 1983. It is revealed that the anomalous progression and retrosression ofthis high is intraseasonally teleconnected with that in the eastern Pacific, shown as low-ftequency wavespropagating westward along a latitudinal wave train across the northern Pacific i the same oscillatory displacement of eastern subtropical high is again triggered off by the variation of convergent sink of uppertropospheric divergent wind field in eastern Pacific, being resulted from anomalous heating from monsoon area in South Asia through trade wind zone in the Pacific Ocean.  相似文献   
130.
傅云飞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7,21(4):485-492
本文通过观测资料分析和数值模拟,对80年代两次ENSO事件产生过程中,东亚西风异常活动对热带西太平洋西风爆发及ENSO发生的作用进行了研究。资料分析结果表明,热带西太平洋低层西风异常的发生,与东亚低层西风异常向南向东传播有关。数值模拟结果表明,东亚低层西风异常向南向东传播至赤道附近,然后继续向东传播,可以在赤道中、东太平洋产生El Ni?o现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东亚西风异常向南传播过程中,欧亚大陆有欧亚遥相关环流形势与之配合,使得赤道西太平洋西风异常猛烈发展,并且随着西风异常东传,从而造成强的 El Ni?o 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