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79篇
  免费   2151篇
  国内免费   3352篇
测绘学   142篇
大气科学   9965篇
地球物理   371篇
地质学   1590篇
海洋学   676篇
天文学   9篇
综合类   287篇
自然地理   1042篇
  2024年   102篇
  2023年   313篇
  2022年   369篇
  2021年   385篇
  2020年   355篇
  2019年   423篇
  2018年   316篇
  2017年   360篇
  2016年   317篇
  2015年   407篇
  2014年   582篇
  2013年   537篇
  2012年   493篇
  2011年   560篇
  2010年   494篇
  2009年   542篇
  2008年   536篇
  2007年   595篇
  2006年   536篇
  2005年   571篇
  2004年   490篇
  2003年   573篇
  2002年   526篇
  2001年   498篇
  2000年   434篇
  1999年   310篇
  1998年   354篇
  1997年   358篇
  1996年   317篇
  1995年   298篇
  1994年   264篇
  1993年   208篇
  1992年   181篇
  1991年   189篇
  1990年   122篇
  1989年   95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4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2篇
  1944年   3篇
  1943年   4篇
  1942年   5篇
  1941年   8篇
  1938年   2篇
  1936年   7篇
  193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的海温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将北海分局1976-1999年的断面观测资料,用Visual Foxpro 5.0建立数据库。并用本数据库表层、底层、断面海温计算及分析图产品,分析了渤海、黄海冬夏季主要月份海温的分布特征,并获取了一些较新的有关厄尔尼诺事件与黄海海温相关的结论。结果表明:冬季表层等温线分布密集,研究海域由黄海暖舌、北部结冰区、胶东半岛南部弱冷舌几个系统组成,底层海温分布与表层一致,黄海中部断面呈上下均匀一致的温度分布。夏季表层等温线分布稀疏,底层冷水团发展最强,黄海中部断面有强温跃层出现;各年黄海海温垂直分布场对厄尔尼诺年及尔尼诺年有较显著响应,其程度以准高温均匀层及温跃层较明显,深层无明显响应。即:厄尔尼诺年的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小,温跃层明显向表层突起,而反厄尔尼诺年准高温均匀层高温线包围的面积大,温跃层较平缓。  相似文献   
62.
利用气象观测资料、NCEP/NCAR 1°×1°再分析资料以及GDAS资料,对2021年10月2-7日山西持续性强降水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稳定的乌拉尔山低槽后部冷空气扩散,中纬度短波槽东移,与副热带高压外围西南暖湿气流持续交汇,同时高低空急流耦合形成强烈上升运动,低层切变线和地面辐合线稳定维持,及低层水汽不断输送并形成辐合,为持续性强降水的发生发展提供有利动力和水汽条件。此次强降水过程分为对流性降水和稳定性降水2个阶段,2阶段水汽输送通道的源地、路径、高度均有明显差异,但水汽输送贡献率均以对流层中低层山西南侧的水汽输送占主导地位。降水开始前,对流层中上层存在对称不稳定,大气可降水量明显跃增;对流性降水阶段,干空气不断入侵,对流不稳定快速建立与释放,对流层中低层水汽辐合区与强上升气流配合,导致山西出现强对流天气。地形的阻挡、抬升及地形收缩作用,对局地极端强降水具有增幅作用。  相似文献   
63.
《地球科学进展》2008,23(2):F0002-F0002,F0003
2007年11月26~28日,"热带西太平洋国际研讨会:ENSO成因和全球遥相关"在广州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科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WCRP、US-CLIVAR、IRD-France联合主办,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热带海洋环境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和卫星海洋环境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承办,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亚印太交汇区海气"973项目共同协办.  相似文献   
64.
多年平均表层水温超过28℃的"西太平洋暖池",是全球海平面高度的加热中心和大气三大环流的辐散中心。为评价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域海洋生物泵的演化特征、规律与机制,本文以位于热带西太平洋暖池核心区——Ontong Java海台的WP7柱状样为材料,通过提取浮游有孔虫δ13C组成、底栖有孔虫群落和钙质超微化石下透光带属种Florisphaera profunda相对百分含量变化等指标,反演该区250kaB.P.以来的古生产力的演化历史。研究结果表明,250kaB.P.以来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的古生产力演化与地球轨道变化控制的冰期-间冰期旋回以及岁差控制的太阳辐照率密切相关。在冰期-间冰期尺度上,西太平洋暖池中心区距今250ka以来的生产力变化间冰期明显低于冰期,而且在间冰期阶段生产力相对稳定,冰期波动幅度较大。在冰期或间冰期背景下显著的岁差周期是该区古生产力演化的又一重要特征。而且在岁差波段生物生产力的变化可能领先极地冰体积变化2~4ka左右。热带东西太平洋的古生产力演化在冰期-间冰期变化和岁差尺度上存在ENSO式的变动机制,而且二者互相调谐,产生了似30ka和19ka周期,并出现了"半30ka周期"和半岁差周期。此外,WP7孔Neogloboqudrina dutertrei的δ13C显示在MIS 1/2,MIS 3/4和MIS 5e/6的冰期向间冰期的过渡期的冰消期阶段存在变轻事件,可能与数千年尺度的大洋环流演化有关。  相似文献   
65.
印度空间研究组织准备打造“地球”(Bhuvan)工程.发布比“谷歌地球”分辨率更高的网络地图。  相似文献   
66.
《岩土钻凿工程》2008,(5):32-32
马可尼水库位于印度德干高原东南的奥斯曼巴德地区,海拔600米,属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年均降雨量为700毫米。由于缺水,1980年当地政府把流经此地的特纳河改建成水库,集水面积达1800平方公里,永久蓄水量为225亿立方米,汛期蓄水量达1016亿立方米。河床型马可尼水库自北向南绵延十几公里,成为阻挡印度东气西输管道工程的“天堑”。  相似文献   
67.
《国土资源情报》2008,(7):52-52
印度政府正在考虑禁止出口扁钢产品,以抑制国内不断加大的通货膨胀。印度秘书委员会说:“如果对扁钢产品价格不加限制,那就要提高其出口关税,或者考虑禁止出口扁钢产品,以加大国内扁钢的可获量。”  相似文献   
68.
论文研究了成都经济区天降水和下渗水中元素含量、在农田耕层中的输入输出通量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雨水中含有大量SO2-4、NO-3等酸性物质,雨水中SO2-4 >NO-3>Cl-.雨水中Ca2 和NH 4含量最高,且NH 4>Ca2 >K >Na >Mg2 .雨水的pH与阴、阳离子摩尔浓度差值具有显著相关性.下渗水中以Ca2 为主要阳离子,且Ca2 >Na >Mg2 >K >NH 4;HCO-3为主要阴离子,且HCO-3>NO-3>SO2-4>Cl->F-,下渗水pH与阳、阴离子摩尔浓度差值具有显著相关性.不同地区雨水中Pb>As>Cd>Se>Hg,下渗水中Pb>As>Se>Cd>Hg,因此,Cd、Pb、Se和Hg等元素累积在耕层中,而As则被下渗水携带迁移出耕层进入地下水.由降雨输入土壤中的Cd通量均大于下渗水输出Cd的通量,局部地区As下渗通量高于雨水输入通量的5.45~13.16倍.土壤中元素的下渗比与土壤质地、pH有关.  相似文献   
69.
王华  张远明  覃嘉铭  李强  杨琰 《地球学报》2008,29(6):725-728
攀枝花市西区龙洞煤矿经过十余年的生产,不但在地下形成了较大范围的采空区,而且通过影响地下水形成了较大范围的疏干,致使矿区内大部分泉点断流.因而,为确定矿山地下水长期疏干对龙洞泉流域的影响程度,笔者通过比较水库水、大气降水、地下水与渗漏水之间的同位素特征,区分出了地下水的补给来源,并为查明本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及确定矿坑地下水疏干的影响范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70.
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在何时何地碰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的初始碰撞时间是所有相关的喜马拉雅-西藏造山体系演化模式的主控条件,并严重影响到对众多与青藏高原隆升和东亚大陆挤出相关的地质过程速率的解释,以及对新生代全球气候变化的理解。尽管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汇聚的速率在55Ma突然减缓被广泛地认为是初始碰撞的标志,但这次碰撞所造成的主要构造效应直到20多个百万年以后才显现出来。对印度板块和亚洲大陆相对位置的重新估算,表明它们在55Ma时并没有达到可以彼此发生碰撞的距离。基于来自西藏新的野外证据和对已有数据的重新评估,认为初始碰撞发生在始新世—渐新世之交(约34Ma),并对55Ma时发生的地质事件提出了另一种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