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48篇
  免费   3644篇
  国内免费   4773篇
测绘学   1120篇
大气科学   11484篇
地球物理   1721篇
地质学   4556篇
海洋学   1421篇
天文学   163篇
综合类   865篇
自然地理   2335篇
  2024年   192篇
  2023年   581篇
  2022年   807篇
  2021年   860篇
  2020年   730篇
  2019年   828篇
  2018年   645篇
  2017年   685篇
  2016年   643篇
  2015年   777篇
  2014年   1105篇
  2013年   945篇
  2012年   951篇
  2011年   1005篇
  2010年   1031篇
  2009年   993篇
  2008年   1001篇
  2007年   988篇
  2006年   822篇
  2005年   884篇
  2004年   775篇
  2003年   761篇
  2002年   639篇
  2001年   619篇
  2000年   529篇
  1999年   435篇
  1998年   487篇
  1997年   498篇
  1996年   455篇
  1995年   462篇
  1994年   424篇
  1993年   251篇
  1992年   224篇
  1991年   200篇
  1990年   163篇
  1989年   143篇
  1988年   27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10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4篇
  1954年   2篇
  1948年   2篇
  1943年   2篇
  1941年   4篇
  193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9,自引:4,他引:5  
利用青藏高原72个气象台站的冬季逐日冻结深度资料, 采用动力学Q指数和小波分析方法, 研究了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的时空变化特征. 结果发现: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各站点相互间的动力学Q指数在高原大部分地区都比较小, 仅在高原南部部分站点值较大, 表明在高原上总体来说季节性冻土的动力学结构是一致的. 各站季节性冻土1980年代前后的Q指数在高原主体也都比较小, 只是在高原东南部和柴达木盆地的部分地区Q指数较大, 表明在高原大部分地区季节性冻土变化的动力学结构特征没有发生突变. 青藏高原季节性冻土总体上呈现下降趋势, 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有一次均值突变, 突变以前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在93 cm左右, 突变以后的冬季平均冻结深度下降了10 cm左右. 高原季节性冻土冬季平均深度有准4 a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32.
大凌河流域河道生态需水量估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大凌河流域存在的环境问题出发,分别估算了各水资源分区的河道生态需水量(包括生态基流量、自净需水和输沙需水)及各区的河道生态需水贡献量。提出了使用偏枯年(75%保证率)水文数据估算河道生态需水量的方法.弥补了Tennant法、枯水季最小流量法等方法计算结果偏大或偏小的不足。结果表明,大凌河的4个河段(建凌站以上、建凌站至朝阳站、朝阳站至义县站、义县站至锦县段)的河道分区需水量分别为0.55×10^8m^3、5.21×10^8m^3、3.9×10^8m^3和1.34×10×10^8m^3。锦县水文站以上河道生态需水总量11×10^8m^3,占地表水总资源量的59.75%,因此.大凌河地表水资源取用率应在40%以下。  相似文献   
33.
朱金凤  陈师逊 《探矿工程》2008,35(8):22-23,26
介绍了SYZX75绳索取心液动锤钻探技术在山东招远玲珑金矿区的使用情况;并对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34.
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符新军  赵仲辉 《岩土力学》2008,29(2):381-385
通过对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含10 %粉土)进行一系列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CU),研究了粉土、孔隙比和围压对饱和粉砂不稳定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净砂与粉砂在不排水剪切条件下均会出现应变软化现象(即不稳定性)。同一围压下脆性指数(IB)随孔隙比增加,但不稳定线的应力比随孔隙比增加而减小。引用等效粒间孔隙比(ege)后,净砂和粉砂在ege-ln p?平面上拥有基本相同的临界状态线。在临界状态理论及等效粒间孔隙比的基础上,提出在同一修正状态参数(?ge)下净砂和级配良好粉砂有相似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35.
全球定位系统(GPS)是一种全天候、高精度的连续定位系统,它以速度快、方法灵活多样、操作简便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工程测量和变形监测中。结合水厂铁矿GPS边坡变形监测实例,对GPS监测网的星历预报、基线向量平差计算、网平差计算、结果及残差不确定度进行了细致分析研究,以验证GPS技术在边坡变形监测中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36.
河口及浅海环境中细颗粒悬浮泥沙长期输运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提出了一个细颗粒悬浮泥沙的动力学判据。文中研究了悬浮泥沙颗粒的输运过程,并导出了细颗粒悬浮泥沙的长期输运方程。研究结果表明,细颗粒悬浮泥沙的长期输运过程是由拉格朗日余流控制的。最后结合实测资料讨论了本文结论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37.
登陆我国热带气旋活动的年代际变化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叶英  董波 《海洋预报》2002,19(2):23-30
本文利用1950-1999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资料,对50年来登陆我国热带气旋的月际、年际和年代际变化及异常情况进行了统计分析,指出了登陆我国的热带气旋频数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差异,并对比分析了同期的副热带高压等海洋大气环流指数的统计特征。  相似文献   
38.
使用1979年1月至1984年12月向外长波辐射(OLR)资料,对热带地区积云对流的长期变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带地区积云对流活动存在显著的季节变化,冬季积云对流区主要是东西向,位于南印度洋和西太平洋的近赤道地区;夏季则北移至北印度洋和菲律宾附近的西太平洋地区。低纬地区积云对流活动存在明显的季节性位移,北印度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主要集中在5—10月,7—8月位置最北;北半球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则主要集中在6—11月,8—9月位置最北。标准差分析表明,冬季北半球热带西太平洋、赤道中太平洋及热带印度洋东部地区积云对流的年际变化最明显。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主要空间型反映了赤道中太平洋、热带西太平洋、阿拉伯海和副热带西太平洋地区的积云对流活动存在一定的关系。结合遥相关计算还表明秋云对流存在4种遥相关型,即2种东西向偶极型涛动型、西太平洋型和北印度洋型。  相似文献   
39.
探讨海区环境容量的估算,为海水水质标准的制订提供理论依据,采用1次培养实验方法,研究了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Pb(Ⅱ)对旋链角毛藻(Chaetoceroscurvisetus)、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costatum(Greville)Cleve)的生长影响.采用抑制率-重金属离子浓度的对数方程拟合求算出3种浓度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Pb(Ⅱ)对2种赤潮藻的96hEC50值,分别为8373,2563,2307;18523,10445,3494μg·dm-3,并根据方程应用origin7.0拟合3种不同浓度的营养盐(NO3-N,PO4-P)条件下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在不同浓度Pb(Ⅱ)条件下的生长曲线.实验结果表明,较低浓度Pb(Ⅱ)对旋链角毛藻和中肋骨条藻生长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最佳促进藻类生长浓度分别为454,258,51;351,194,35μg·dm-3;高浓度Pb(Ⅱ)对它们的生长则表现为抑制作用,并且随着营养盐(NO3-N,PO4-P)浓度的增加,Pb(Ⅱ)对两种赤潮藻生长的抑制作用是逐渐降低的,营养盐(NO3-N,PO4-P)与Pb(Ⅱ)之间可能存在着拮抗作用.  相似文献   
40.
固定化鲅鱼乙酰胆碱酯酶的制备及部分性质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酶的固定化是酶传感器制备过程中重要的1个环节.研究采用直接共价法固定鲅鱼乙酰胆碱酯酶(AChE).制备方法为:0.1g CNBr活化的Sepharose 4B凝胶用1mmol/L的HCl充分溶胀后,与活力为10U的AChE溶液混合,于4℃下150r/min振荡8h.所制备的固定化酶活力回收率较高(96%),对pH值和温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均优于非固定化酶;在3个月保存期内,前者的活力损失13%,而后者的活力则下降89%.这说明固定过程能够大大提高AChE的抗逆性和保持酶活力的稳定,有利于酶传感器的制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