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9篇
  免费   213篇
  国内免费   280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374篇
地球物理   268篇
地质学   425篇
海洋学   79篇
天文学   23篇
综合类   32篇
自然地理   18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46篇
  2020年   59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6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9篇
  2010年   44篇
  2009年   66篇
  2008年   82篇
  2007年   70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52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4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4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0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991.
浅析历史特大洪水在设计洪水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费永法 《水文》1998,(6):6-10
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研究了实测系列中加入4种不同情况的历史洪水对设计洪水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的历史洪水重现期越长,则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越好;在同一历史洪水考证期内,加入1-2个历史洪水对提高设计洪水成果的稳定性和精订作用很明显。  相似文献   
992.
本文根据NMC客观分析资料进行诊断分析,揭示了1976-77年及1982-83年这两次ElNino事件海气相互作用过程中的若干特征。结果表明:70年代末赤道西风异常背景场、SST背景场及其准4年周期振荡均存在年代际变化;SST背景场冷(暖)、80°W-0°E赤道区域850hPa纬向风异常西(东)风以及赤道太平洋SSTA准4年周期振荡东传型(西传型)共同决定了这两次事件的强度与类型的差异,即1976/77年事件为较弱的东部型EINino事件,而1982/83年事件表现为很强的西部型EINino事件。  相似文献   
993.
本文通过对两个典型地形起伏的四个水平界面理论地质模型的计算和分析,进一步阐明了在复杂地形条件下用常规水平基准面静、动校正方法进行反射波法多次覆盖,不仅达不到较为理想的多次覆盖的目的,反而使之同相轴发生畸变并产生假的同相轴特征的主要原因及该方法所存在的问题;证明了滑动基准面静、动校正叠加方法在复杂地形地区从事地震反射波法多次覆盖技术勘探的有效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994.
前寒武纪的超大陆旋回及其板块构造演化意义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2  
太古代末早古生代存在4次超大陆或大陆聚合时期,超大陆的聚合与裂解造成全球性的重大构造热事件,成为全球板块构造演化的主线,威尔逊旋回在早前寒武纪已明显起作用。超大陆的聚合表现为克拉通的增生与陆块的碰撞造山作用;超大型的裂解表现为非造山岩浆活动、大规模基性岩墙群侵位及大陆裂谷的爆发等。超大陆的裂解可能与地幔柱上涌或超大陆下放射性物质积聚造成的热能积累有关,或地外物质冲击的触发有关。华北克拉通与世界古陆块的前寒武纪构造演化对比,及其在超大陆中的拼合模式成为我国大陆地质学研究面临的挑战性重大科学问题。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译自《东特提斯二叠—三叠纪(P/T)事件》(英文本)第一章,包括六方面内容:(1)生物地层学,利用腕足类、菊石类、牙形石和植物,建立P/T界线间隔的生物地层表;(2)地球化学研究,讨论目前可用资料,绘出P/T界线间隔的δ~(13)C和δ~(16)O剖面;(3)古地磁研究,借以决定同一界线间隔的划分;(4)火山作用,大多数作者用火山成因解释P/T界线间隔;(5)生物更替原因,包括主要的海侵,广泛的火山作用和火流星的溅射;(6)多方面证据说明P/T界线最好划在Changxingensis带和Isarcica带之间。  相似文献   
996.
秦岭树轮记录中的ENSO事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通过秦岭树轮宽度年表和1949年以来6次最强El Nino年和7次最强La Nina年进行对比,发现每个El Nino年都对应正的年表指数正距平,而每个La Nina年都对应年表指数的负距平,赤道东太平洋(Nino3、4)海水表层温度(SST)和树轮宽度差值年表显著正相关(r=0.269,N=121,α=0.008),1960年以后,相关系数0.480(N=33,α=0.028),同时,树轮年表序列和南方涛动指数(SOI)显著负相关(r=-0.484,N=33,α=0.013),在此基础上对1743年以来的SOI进行了重建,并且重建序列具有显著的2-3a周期。  相似文献   
997.
古海洋溶解氧与缺氧和富氧问题研究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西藏南部晚白垩世红色灰岩层为大洋富氧条件下的沉积产物,红色灰岩层内有机碳极低,生物极其繁盛,碳同位素偏低,但从上往下又呈增高趋势。溶解氧含量在古海洋演化史中是非线形波动变化的,既有全球溶解氧含量偏低时期(缺氧条件),也有全球溶解氧含量偏高时期(富氧条件),古海洋溶解氧含量重建和富氧问题的解决对于理解大洋循环、古气候、生命绝灭、地质事件以及有机质演化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998.
As a consequence of climate change, flood and drought events are increasing in frequency throughout the world. Nevertheless, knowledge of the effects on zooplankton estuarine communities is still scarce. The present study aimed to examine zooplankton ecology over two contrasting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 regular years and extreme dry years, in a shallow temperate southern European estuary, the Mondego Estuary (Portugal). Monthly samples were carried out during three consecutive years: 2003 characterized as a regular temperate year concerning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flow, and an extremely dry period during 2004–2005. The spatial and temporal structure of the biological data was evaluated by a three-mode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PCA), which allowed us to distinguish three distinct ecological areas based on their biological compositio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hydrologic parameters. The severe drought in 2004–2005 was responsible for spatial shifts in the estuary regarding zooplankton community and interannual variability, with an increase in abundance and diversity during the period of low freshwater flow. This freshwater flow regime influenced the composition of the zooplankton community at the most upstream section of Mondego estuary (zone 3), with a replacement of the freshwater community by one predominantly dominated by estuarine organisms. The occurrence of such estuarine community contributed to the increase in zooplankton abundance which is ascribed to the estuarine species Acartia tonsa. The comparison with previous data obtained for this estuarine ecosystem, demonstrated the occurrence of a different scenario at times of high freshwater flow, being defined the existence of two sub-estuarine systems, the north and south arm, presenting the south one the highest values of abundance.  相似文献   
999.
海洋地球化学若干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洋地球化学是20世纪中期形成的一门新兴边缘科学,是在海洋科学飞速发展和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的基础上产生的。从海洋同位素地球化学的发展、海洋元素的循环与示踪技术的研究、短周期气候变化与突变事件的发现以及海底矿产资源的大面积勘测等方面论述了海洋地球化学若干领域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000.
利用1979—2019年国家级气象观测站日降水资料、ERA5再分析资料以及CMA热带气旋最佳路径集,对51例发生在广西的汛期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进行了统计分析与天气学分型研究,重点探索了不同类型过程的关键环流特征与锋生结构差异。主要研究结论如下:大范围持续性强降水过程有华北槽、南支槽、低涡切变、副高边缘、热带气旋以及季风低压等六种主要类型,均以稳定天气环流背景为共同特征。华北槽型发生频率最高,南支槽型平均持续时间最长且平均影响范围最广。华北槽、南支槽和低涡切变型过程的降水强度相当,主要落区在桂东北,由该区特殊地形及其与冷暖空气交绥共同作用而引起锋生,较强锋生起始高度较高且不深厚,但在中低层都存在一定干冷空气的侵入,尤以华北槽型最明显,有利于增强大气不稳定度以及锋生发展;另外,南支槽型在沿海伴有暖区雨带。副高边缘、热带气旋和季风低压型降水强度较大,主要落区位于桂南,大多则由地形抬升暖空气、狭管效应以及地形摩擦辐合作用而引起锋生,触发和维持高效的暖云降水,后两者强锋生起始高度较低且深厚,暖云降水效率更高,而南支槽型沿海锋生区和副高边缘型强锋生相较浅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