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6篇
  免费   132篇
  国内免费   101篇
测绘学   86篇
大气科学   378篇
地球物理   128篇
地质学   134篇
海洋学   74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54篇
自然地理   152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24篇
  2021年   27篇
  2020年   30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30篇
  2017年   29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40篇
  2013年   57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42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41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7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5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25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Salt-loaded effluents were introduced into the river Wipper during the mining period for almost a century. Beginning with the year 1990, the waste water load was strongly reduced due to the termination of the potash industry. Prior to 1990, monthly means of the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at times exceeded 6,000 mg l−1 in the strongly polluted sections. Maximum concentrations reached twice these values. Up to 1998, mean annual chloride concentrations decreased to values below 2,000 mg l−1. This led to more balanced fluctuations in salinity which had been pronounced before, depending on discharge and short-term changes in production. Similarly, the physiologically adverse ion conditions improved due to decrasing potassium and increasing calcium proportions.

In 1963/64, 1986 and 1998, samples of epilithic, epiphytic and epipsammic diatoms were taken at locations of different salinities along the river and examined for the effects of the salinization on the structure of the diatom assemblages. These structures changed in dependence on salinity. Increasing salt concentrations coincided with decreasing oligohalophilic and increasing mesohalophilic and polyhalophilic species numbers. Above a chloride concentration of about 3,000 mg l−1, the proportion of the latter exceed that of the former (halobion index > 50). Corresponding to different conditions of salinization along the river, characteristic diatom assemblages occur differring from each other and which are specific for the river section. Spring and autumn aspects of the diatom assemblages show also salt-dependent differences. The assemblages found in 1998 after decrease of salinization have changed markedly in comparison to those from 1963/64 and 1986. Halobiontic species predominating formerly occurred only occasionally or not at all. They were replaced by oligohalobic-indifferent forms.

An ecological assessment of the changes was performed based on the halobion index calculated from all the samples. For the strongly salinized section of the river Wipper, a shift from -mesohalobic/polyhalobic conditions in 1963/64 and 1986 to -oligohalobic/β-mesohalobic conditions in 1998 was found. However, constant -oligohalobic conditions are still not given. With regard to the transition from -oligohalobic (limnetic) to β-mesohalobic (brackish) conditions, a maxim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of 600 mg l−1 was found. To guarantee -oligohalobic conditions, a maximum chloride concentration of 400 mg l−1 should not be exceeded.  相似文献   

62.
国外灾害遥感应用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灾害遥感(调查和监测)是遥感技术应用及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本文根据大量的资料及笔者在国外参加的工作,对经济发达国家及部分第三世界国家将遥感技术用于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以及在减少灾害损失方面所进行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效益作一概略介绍。  相似文献   
63.
一种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在台风业务预报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离散变量分级预报的公平技术评分方法引入台风路径业务的预报评估中,对1989-1991年的台风业务预报作评估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量客观,不但可用于台风分类预报评估,也可对台风移向移速预报进行客观评估。  相似文献   
64.
形变,应变短临前兆标志体系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3」中给出了标志体系的整体框架结构和各标志的内容,本文讨论标志体系的进一步应用问题。首先讨论了异常信息合成的几种形式,然后根据标志体系的特点,给出了前兆追踪分析的方案;最后将专家系统的有关理论瑟形变应变前兆标志体系相结合,给出了一个地震预报专家系统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65.
评估地震人员伤亡的软件系统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程家喻  杨哲 《地震地质》1996,18(4):462-470
设计了地震人员伤亡评估系统软件包,并利用该系统对北京地区假定地震发生后的人员伤亡进行了预测。为设计该系统,建立了北京地区的人口数据库、唐山和邢台地震人员伤亡数据库,对一天中人在不同时间段逗留在房屋内部的概率进行了讨论,从而建立了地震人员伤亡评估的数学模型。该系统作为地震灾害评估系统的子系统,主要用于地震人员伤亡的快速评估  相似文献   
66.
段星北 《地震研究》1992,15(3):271-282
分析G-R-闵公式后得出,它是从点源幅射场导出的,与地震宏观场不相应。因在近场震源不能视作点源。在分析过程中,导出相当于点源、线源或面源以及复杂源的幅射场的深度公式。对实际的地震,它的源类型一无所知,所以不预作假定,将源指标几何扩散率n作为待定参数,导出了一个物理意义明确而又普遍化的震源深度公式。此公式的诸解法中,以计算方法准确、精度高,作图法有直观的优点,但准确性差、精度低,图算法只作获取粗略值和考察数据均匀性用。计算了9个8级以上巨震、1个71/2大震,和两个M_L=3的有感地震的震源深度,经对比结果很好,利用计算得出震源类型,结合宏观场研究了这些地震的震源几何学。并且首次在国际上给出宏观地震震源深度值的标准误差。  相似文献   
67.
关于辽宁地区b值方法定量预测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利用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和“八五”攻关成果中提出的地震b值定量预测方法,对辽宁及邻区1969年以来发生的8次地震震例作了回顾性检验研究。在此基础上,根据震前b值的变化特征,总结出了可能适用于辽宁地区半年左右尺度的b值预测方法的异常羊别指标及预报规则。  相似文献   
68.
中国半湿润/半干旱类型及区域划分指标的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半湿润与半干旱地区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但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区划所采用的原则、方法和指标不同, 对它们之间的划分存在着较多的分歧和争议。本文对我国从综合自然地理学角度进行半湿润与半干旱区划分的指标进行了对比分析, 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在指标的选取上应着重考虑的几个方面。试图为中国生态地理区域系统的建立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69.
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期旱情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赵昕奕  刘继韩 《地理科学》1999,19(2):181-185
黄淮海平原降水较少且年际、季际变化大,因此水分供应状况成为该区作物,特别是以冬春季为主要生育期的冬小麦的主限制因素。鉴于作物实际蒸散量与潜在蒸散量关系依赖于作物生长状况和土壤水分的事实,提出反映作物缺水状况的干旱指标———作物水分胁迫指数(CWSI)。计算黄淮海平原冬小麦生长期间的CWSI,并分析其在自然降水条件及适量灌溉条件下的时空分异规律  相似文献   
70.
莲沱砂岩——南华大冰期前气候转冷的沉积记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冯连君  储雪蕾  张同钢  黄晶   《岩石学报》2006,22(9):2387-2393
湖北宜昌地区出露的莲沱组中上部细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LA)介于60~70之间,表明是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的。比较莲沱组与板溪群中下部沉积岩的主化学成分和 CIA 值表明,板溪群源区遭受过强烈的化学风化,相应的古气候是温暖湿润的,而莲沱组源区化学风化弱,可见两者形成时的古气候环境明显不同。根据 CIA 值推测,地层层序上莲沱组位于板溪群的中上部,莲沱砂岩的 CIA 研究表明南华大冰期前全球气候已经从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CIA 值继续降低预示着全球性的冰期到表,不久就发生了"雪球地球"事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