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141篇
  国内免费   241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67篇
地球物理   115篇
地质学   700篇
海洋学   80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1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0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26篇
  2017年   26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69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48篇
  2008年   50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53篇
  2005年   34篇
  2004年   47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2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8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21.
122.
为探究成岩作用过程中所形成的次生黏土矿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借助偏光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的镜下分析,并结合储层物性等数据,对渤中凹陷附近沙垒田凸起东南部CFD18-2油田东三段高岭石的特征、类型、成因及其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研究区高岭石为有机酸溶蚀长石形成的自生高岭石,呈现典型的"手风琴状"及"蠕虫状",常充填于粒间孔、长石次生溶孔及碳酸盐胶结物溶孔中并形成良好的晶间孔隙。2)研究区主要发育两期高岭石,第一期主要充填于早期碳酸盐胶结物溶孔中,呈微小"蠕虫状";第二期充填于铁方解石与铁白云石胶结物溶孔中,部分高岭石具碱性溶蚀特征,且第二期高岭石与晚期伊利石共生。3)研究区东三段储层具备一定的渗流能力,使长石溶蚀形成的"副产物"被流体带走;但在破坏性成岩作用下,储层渗流能力会逐渐变差,最终使得"副产物"堆积于孔隙,降低储层物性。4)高岭石及同期硅质胶结物对储层物性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当高岭石及硅质的体积分数低于6.81%时,长石溶蚀有利于改善储层物性;当高岭石及硅质的体积分数高于6.81%时,则不利于储层物性的改善。  相似文献   
123.
牟奎南  宫兆宁  邱华昌 《地理学报》2021,76(9):2312-2328
潮沟是陆海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主要通道,具有高度的时空动态性。以黄河三角洲新旧河道为界,划分黄河北岸(Ⅰ区)、南岸东(Ⅱ区)、南岸西(Ⅲ区)为对比研究区,选择1998—2018年5个关键时间节点的遥感影像为数据源,利用GIS空间分析功能,定量表征了潮沟发育程度的典型形态特征参数,剖析了黄河改道、湿地恢复工程和外来物种入侵等因子对潮沟发育过程的影响,挖掘潮沟网络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表明:① 潮沟的形态特征具有明显的时空异质性。从1998年黄河改道初期至2004年湿地恢复初期,Ⅰ区各等级潮沟数量大幅减少;由于潮滩淤进和互花米草固滩作用,Ⅱ区潮沟数量、密度、分汊率呈现增长趋势,在2013年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期,潮沟曲率、分汊率明显增大;Ⅲ区潮沟发育的等级、长度、密度最大,等级间的转化频率最高,湿地恢复工程导致低等级潮沟数量、长度明显减少,较强的海洋动力抑制了潮沟曲流的发育。② 黄河改道和侧弯丁坝建设导致平均归槽长度(OPL)增大,潮沟网络的排水效率减少。互花米草的快速扩张使排水效率增大,OPL不断降低;潮沟发育程度Ⅲ区>Ⅱ区>Ⅰ区。③ 潮沟系统由快速变化青年期整体进入缓慢变化中年期,发育状态趋于动态平衡。研究成果有助于了解大范围潮沟的发育过程及演变机制,为沿岸潮滩开发与利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24.
目的 探究持续封闭负压引流技术(VSD)对瘢痕切除创面成纤维细胞生长环境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5年11月于笔者医院行植皮手术的四肢瘢痕切除术后患者60例,根据植皮手术前是否接受VSD治疗分为负压组(n=30)和包扎组(n=30),负压组均于一期植皮前接受VSD治疗,包扎组未接受VSD治疗。回顾性分析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首次植皮存活率、创面感染率、住院时间之间的差异。并用TUNEL染色、CD34染色法对比瘢痕标本中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及血管生成情况。结果 负压组菌培养阳性率明显低于包扎组(P<0.05),植皮存活率明显高于包扎组(P<0.05)。两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时间、疼痛评分、随访VSS评分间比较,负压组均明显较低(P<0.05)。负压组成纤维细胞凋亡指数明显较低,微血管计数明显较高(P<0.05)。结论 负压封闭引流可以减轻瘢痕切除创面感染率,有效减轻炎性水肿,且可以通过改变局部血液循环微环境以及机械应力作用促进成纤维细胞增殖分裂,提高创面恢复效果。  相似文献   
125.
据KCl含量的概率分布特征,晶间卤水分为7个总体。晶间卤水KCl,在三级系统内水平分异有2种、剖面分异有5种,二级系统内水平分异呈环带状、剖面分异形式为三级系统内分异形式的组合,垂直分异有13种;富集的总体为Ⅳ(kcl)、Ⅲ(kcl)用V(kcl)、三级系统为(8)和(10)号、部位为固相钾高含处;分异及富集的成因主要为晶间卤水的阶段性淡化。  相似文献   
126.
在奈曼站农业观测场进行了5种水肥处理的玉米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各处理的玉米株高快速生长期均从6月下旬始,至8月初达最高值。不施肥处理株高和茎粗生长在拔节后期落后于其他处理,早于其他处理停止生长。根量快速增长从6月底开始,至7月底结束,8月下旬根开始死亡,至9月20日,细根数量减少至峰值期的50%。高肥处理的根系增长率高于其他处理,其根密度值最大,不施追肥处理的最小。不浇水的处理在7月初雨季到来时根系开始快速增长。不施追肥的处理早于其他处理7d停止根系的增长。5种不同处理的根系生长动态趋势一致,均为单峰形。施肥量最大的处理(T1)产量最高,不施肥的处理产量最低。玉米生长期多次灌溉并不能促进生长,相反使产量减少。  相似文献   
127.
煤层的生气条件主要通过有效阶段生气量来影响煤层气的富集。有效阶段生气量取决于有效生气阶段的起止煤级和煤中原始有机质的丰度及其组成。本文给出了估算有效阶段生气量的基本公式,重点讨论了煤中原始有机质的丰度和组成的恢复方法,并以沁水盆地南部主要矿区3号和15号煤层为例,对有效阶段生气量进行了估算。   相似文献   
128.
Arps递减开发模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本文在Arps递减产能预测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Arps递减开发模型,提出了开发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的数学关系式,分析了参数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影响,提出了开发初期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确定方法,便于开发初期决策,制作了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logVd-logRp图版,logVd-log(Dt)图版,logRp-log(Dt)图版,提出了开发中晚期Arps递减开发模型的判断方法,三点抛物线法和三  相似文献   
129.
北印度洋孟加拉扇远源区的半远洋沉积记录在氧同位素第2期早期及第3期包含大量高频气候波动信号。该区MD77190柱状样自第3期起由以富钙质生物壳体和贫钙质生物壳体为主要特色的两类沉积物构成韵律互层,它们的分布状态、互换频率及在生物和化学组分方面的细微变化反映出59000~21000aB.P.期间研究区可与Heinrich和Dansgaard/Oeschger事件遥相对比的气候演化特征。有关的全球热传输机制有待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30.
柴达木震旦纪—三叠纪盆地演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汤良杰  张兵山 《地质科学》1999,34(3):289-300
柴达木盆地震旦纪-三叠纪构造演化经历了2 个一级构造旋回,即震旦纪-中泥盆世开合旋回和晚泥盆世-三叠纪开合旋回,它们与祁连洋、赛什腾-锡铁山洋、昆仑洋和阿尔金洋在不同阶段伸展张裂、俯冲消减和闭合作用有关,其分划性时间界面分别为800Ma、377 Ma 和208 Ma,时间跨度分别为423 Ma 和169 Ma.第一个旋回自震旦纪开始张裂,柴达木形成大陆裂谷盆地;寒武纪-中奥陶世伸展为被动大陆边缘,柴达木表现为克拉通内(伸展)盆地;晚奥陶世开始俯冲消减,泥盆纪晚期碰撞闭合,柴达木形成克拉通内(挤压)盆地。第二个旋回表现为海西-印支期与南昆仑洋有关的弧后拉张-弧后造山事件,柴达木在晚泥盆世-早二叠世形成弧后裂陷盆地,晚二叠世-三叠纪形成弧后前陆盆地。在两个开合旋回的末期,均发生大规模盆地反转作用,导致柴达木及邻区构造格局、海陆分布和沉积特征发生根本变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