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0篇
  免费   392篇
  国内免费   453篇
测绘学   11篇
大气科学   1386篇
地球物理   336篇
地质学   422篇
海洋学   126篇
天文学   11篇
综合类   37篇
自然地理   106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6篇
  2021年   68篇
  2020年   78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69篇
  2016年   83篇
  2015年   92篇
  2014年   153篇
  2013年   120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20篇
  2010年   100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44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22篇
  2005年   97篇
  2004年   70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62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32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深入挖掘气象站点的观测降雨数据,研究区域降雨的雨型规律,对于洪涝灾害预警和减灾措施制订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河北省2005-2017年3189个站点逐小时降雨观测数据,进行"场雨"的划定,进而提取历史上各场雨的累积雨量、时长指标.采用数据挖掘技术中的DTW相似性算法进行场雨雨型的自动归类,将场雨分成Ⅰ-Ⅶ共7种雨型,包括...  相似文献   
102.
2021年10月3—6日,我国北方地区经历了历史罕见的持续性极端强降水过程,暴雨中心稳定维持在陕西中部、山西、京津冀、辽宁等地南部和山东北部,给上述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严重的人员伤亡。基于台站观测降水、NCEP/NCAR和ERA5再分析资料诊断了本次降水过程的极端性。结果表明,本次暴雨过程无论是降水强度、持续时长还是经向水汽输送均表现出典型北方夏季暴雨和大气环流配置特征。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的过程累计雨量强度远远超过秋季其他暴雨个例,即使在夏季也位列第二。本次过程的极端性与强降水中心稳定在上述地区密切相关。上述五省二市区域平均降水连续4日均超过15 mm,这在秋季历史上从未出现过。除过程的极端性强外,9月山西等地降水异常偏多对10月初秋涝也起到了叠加作用。本次秋涝对应的大气环流呈现出典型的北方夏季主雨季环流型,表现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副高)偏西偏北,副高西侧的经向水汽输送异常强盛,同时10月4—6日北方地区发生一次强冷空气过程,冷暖气流交汇在上述地区。水汽收支计算表明,本次过程的经向水汽输送强度为秋季历史之最,甚至超过了盛夏时期北方大部分暴雨过程水汽输送强度。上述分析结果表明,即使在仲秋时节亦可产生有利于北方极端持续暴雨的环流形势和水汽输送,并导致秋涝发生。  相似文献   
103.
甘肃中东部初夏一次暴雨天气过程的动力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Micaps常规和ECWMF资料,对造成2004年5月28~29日甘肃省中东部初夏区域性暴雨过程的高、低空急流及锋区等天气系统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西风带急流轴(≥20m.s-1)从乌拉尔山中底部向巴尔喀什湖移动,其分裂的短波槽和冷空气沿急流底部向甘肃河西至青海省中部发展,为这次大降水的形成和维持提供了能量;(2)在副热带高压快速南压东退中,高压边缘的西南暖湿气流为此次降水过程提供了充沛的水汽来源;(3)垂直速度、水汽通量、水汽通量散度等物理量对此次大(暴)雨有很好的指示意义。从能量场上,总温度平流和差动平流场对这次降水过程也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4.
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承坤 《地理学报》1989,44(1):22-31
本文根据地学原理,建立了长江口泥沙的来源分析与数量计算的模式。定量分析了长江口泥沙来源,计算了泥沙的数量。通过验证表明沙量的计算值与验证值两者十分吻合。  相似文献   
105.
The Kuskokwim River at Bethel, Alaska, drains a major mercury-antimony metallogenic province in its upper reaches and tributaries. Bethel (population 4000) is situated on the Kuskokwim floodplain and also draws its water supply from wells located in river-deposited sediment. A boring through overbank and floodplain sediment has provided material to establish a baseline datum for sediment-hosted heavy metals. Mercury (total), arsenic, antimony, and selenium contents were determined; aluminum was also determined and used as normalizing factor. The contents of the heavy metals were relatively constant with depth and do not reflect any potential enrichment from upstream contaminant sources.  相似文献   
106.
1990 年京津冀三次暴雨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90年京津冀地区三次暴雨过程,结果发现:(1)三次暴雨是属于相伴有冷锋的高空槽影响的暴雨;(2)暴雨开始前约10小时雨区的西南方存在湿有效能量高能舌,高能舌的西方和北方有能量和水汽的积聚;(3)对流层低层的锋生和地形对气流的抬升作用是触发暴雨开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07.
大气中低频重力波指数与西南低涡发展及其暴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振锋 《高原气象》1994,13(1):50-56
采用低频重力波指数法,对西南低涡发展演变及其暴雨强度,落区进行了诊断分析和预测。结果指出:(1)低频重力波指数Cp,Ci对西南低涡的发展及其暴雨强度,落区都有一定的预测意义,其预见期可达24小时以上;(2)低频重力波指数随时间变化与西南低涡发有较好的对应关系;(3)低频重力波指数的大小与西南低涡暴雨强度相联系;(4)西南低涡暴雨落区通常发生在Cp,Ci指数的最大负值区内和Cp等值线梯度最大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8.
丁治英  陈久康 《气象科学》1994,14(4):344-353
本文通过1991年梅雨后期,7月1—13日200hPa非地转场分析得出,梅雨期200hPa非地转风主要由积云对流动量转换形成。其次是风速平流,并通过数值试验得以证明。非地转风形成的高层辐散,可进一步使暴雨增强与维持。另外梅雨期非均匀层结对非地转风及暴雨也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9.
The early diagenetic environment of intertidal sandy sediments (sands) and muddy sediments (muds) is described and compared from two cores taken from an unpolluted part of the Manukau Harbour, New Zealand. Extraction techniques characterized the form of the trace elements (Fe, Mn, S, C, Pb, Zn, Cu) at different depths in the sediment. Dissolved forms of Fe, Mn, and S were measured in interstitial water. Nonresidual metal concentrations, humic acid, FeS, and FeS2 are an order of magnitude higher in the muds than in the sands because of dilution by unreactive sand particles. Muds contain a larger proportion of metals in the mobile fractions; exchangeable (Mn), carbonate (Mn, Fe, Zn), and easily-reducible oxide (Fe, Mn, Zn, Pb). This is due to greater surface area (for Mn adsorption); th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MnCO3, FeCO3, and FeS precipitation; and higher concentrations of easily reducible iron oxide and humic acid. Therefore, compared to the sands, muds are more important as reservoirs for toxic metals, both in terms of quantity and availability. At either site there was very littl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orms of Zn, Pb or Cu identified by sequential extraction as sediments changed from oxic to anoxic conditions. One reason for this is that the amounts and proportions of some of the important components that bind metals, viz., amorphous iron hydrous oxides, humic acids, and FeS2, do not change much. Other components that do change with redox conditions, for example, manganese phases and FeS, are only minor components of the sediment. Redox conditions, then, have relatively little effect on trace-metal partitioning in the sediment matrix of these unpolluted sediments.  相似文献   
110.
东亚梅雨锋暴雨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对梅雨锋的大尺度环流、梅雨锋的次天气尺度和中尺度特征、梅雨锋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等问题的研究进展作了概述,对低空急流和暴雨发展的各种观点进行了评述,并提出了新的见解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