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4篇
  免费   237篇
  国内免费   437篇
测绘学   32篇
大气科学   140篇
地球物理   219篇
地质学   1036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2篇
综合类   97篇
自然地理   463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36篇
  2021年   56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8篇
  2017年   66篇
  2016年   78篇
  2015年   63篇
  2014年   106篇
  2013年   84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06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92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3篇
  2006年   11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75篇
  2003年   87篇
  2002年   52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31篇
  1999年   40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211.
张春华  李修楠  吴孟泉  秦伟山  张筠 《地理科学》2018,38(11):1904-1913
利用2015年Landsat 8 OLI遥感影像和DEM作为分类数据源,结合野外调查数据,采用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昆嵛山地区土地覆盖信息进行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精度评价与比较分析。研究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提取的各地类连续且边界清晰,分类效果与实际情况基本吻合。昆嵛山地区占主导地位的土地覆盖类型是针叶林,面积为1 546.81 km2。研究区土地覆盖分类的总体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91.5%和0.88,其中针叶林、草地、水体和建设用地的生产者精度均达到87%以上。相对于监督分类方法,本研究提出的土地覆盖信息提取方法的总体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提高14.7%和0.17。基于面向对象的中分辨率遥感影像,能够获取较高精度的土地覆盖信息,为大范围土地覆盖分类研究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212.
地形起伏是约束山区人口分布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尤其在山地平原过渡带其约束作用更为显著。以位于秦岭-黄淮平原过渡带的豫西山区为例,基于200 m分辨率DEM数据,采用均值变点法确定地形起伏度的最佳统计单元,并提取地形起伏度;以1∶10万土地利用、乡镇人口和县域各产业数据为基础,建立人口和经济空间化模型,同时生成200 m分辨率的栅格人口和经济密度图;在系统分析地形起伏度、人口和经济密度空间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借助统计分析方法基于栅格单元定量揭示了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并与其他地形因子的影响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① 豫西山区地形起伏度以低值为主,58.6%的区域地形起伏度小于等于0.5个基准山体的高度(相对高差≤ 250 m);空间上呈西高东低、中间高南北低的格局,与海拔、坡度均呈较强的正相关,且与坡度的相关性更大。② 被选作验证的人口和经济数据与对应模拟值的线性拟合度分别为0.943和0.909,表明空间化结果能反映人口和经济分布的实际状况。③ 地形起伏度对人口和经济的影响强于其他地形因子的影响,与人口密度和经济密度呈较好的对数拟合关系,拟合度分别为0.911和0.874;豫西山区88.65%的人口居住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0.5的地区,88.03%的生产总值分布在地形起伏度不超过0.3的地区。相对人口分布,研究区的经济发展向地形起伏度低值区的集聚态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13.
选择2014年"十一"黄金周及其前后为案例时段,运用移动通信运营商获取的旅游流大数据,使用客源地地理集中指数、客源吸引半径、距离衰减曲线和引力模型,对天津盘山景区国内客源市场空间结构短期动态变化进行研究。结果发现:随着工作日、周末、黄金周三类时段闲暇时间的增加,盘山景区远程客流比例明显增加,客源吸引半径增大,客源地集中指数降低,距离累计曲线变缓,但盘山景区黄金周前后时段的客源市场空间结构并没有显著的变化;距离因素在各时段对客流量的影响都是最大,而人口因素对天津以外的客源市场客流量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14.
This article analyzes lightning/landscape interactions across the State of Colorado. Ten years (2003–2012) of warm season cloud-to-ground (CG) lightning activity are mapped at 500 × 500 m2 to characterize the distribution of thunderstorm activity. Geospatial analyses quantify lightning activity by elevation, physiographic region, and mountain range, and time-series animations outline the general movement of thunderstorms. From these spatio-temporal perspectives, our objective is to elucidate lightning/landscape interactions as they occur over a topographically and climatologically diverse landscape. The information aids meteorologists by exposing orographic and rainshadow effects,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effects, fluxes of moisture sources, thunderstorm initiation zones, and thunderstorm movements. Other benefits extend to wildland fire managers, those who maintain lightning-vulnerable infrastructures, and, from a human risk perspective, an overall awareness to those who work and play outdoors. Major findings include (1) elevation alone does not determine the degree of lightning activity, (2) across the state's mountain ranges, lightning density varies considerably, but the number of lightning days does not, and (3) the time of lightning initiation and maxima varies by elevation, with higher mountain elevations experiencing most activity 1 h before lower mountain elevations, and 3 h before lower Great Plains locations.  相似文献   
215.
Data on Middle and Upper Devonian deposits studied in southeastern flank of the Siberian platform are considered. A scheme of stratigraphic zoning in the study region is presented. Nineteen sedimentological and biotic events, which are recorded in the studied sections, are of the regional, interregional and global ranks. Their connection with eustatic sea-level fluctuations is established. Sections of the formation and regional horizon stratotypes and parastratotypes are described. The revision of species Mucrospirifer novosibiricus (Toll) is carried out.  相似文献   
216.
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恢复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勘探实践表明,对柴达木盆地西部中生界原型盆地认识不够,是导致该区侏罗系油气勘探难以取得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以古流分析为主要手段,结合地表露头及地震解释资料研究认为,中生界在古阿拉巴斯套山与古昆仑山间发育一个大的近EW向展布的内陆山间坳陷(古泛茫崖坳陷)。坳陷演化可分为早—中侏罗世和晚侏罗世—白垩纪两个阶段,分别对应发育了伸展断陷和挤压坳陷两种原型盆地类型。早、中侏罗世,阿尔金山尚未隆升,为主要沉积区。沉积环境比较动荡,沉积物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沉积中心在现今的阿尔金山区,坳陷西北部边界越过阿尔金山区与塔东南地区相通;东北部边界位于阿拉巴斯套山前;南部边界在煤沟—采石岭—黑石山—月牙山一线。晚侏罗世—白垩纪,阿尔金山快速隆升为物源区,开始分割塔东南和柴达木盆地西部沉积。坳陷沉积物以干旱气候下的红色粗碎屑岩建造为主,沉积、沉降中心由阿尔金山区向盆地内部发生迁移,南部边界已迁移至阿拉尔—红柳泉—红沟子—月3井一带。该研究对柴达木盆地资源潜力评价及勘探部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17.
对伏牛山中段南坡不同海拔高度7 个土壤剖面进行了野外调查和室内土壤理化分析,选择土壤氧化物迁移系数、硅铝铁率、活性铁与全铁之比、活性锰与全锰之比、Ba值、β值等指标,运用聚类分析等方法,从土壤物质迁移和积累角度深入探讨了河南省伏牛山南坡亚热带北界的划分。研究结果表明,该界线大约在海拔950 m左右。  相似文献   
218.
桌子山—贺兰山地区石炭纪沉积了一套巨厚的碎屑岩层,含少量碳酸盐岩夹层。自下而上依次为中统靖远组、羊虎沟组和上统太原组。该沉积为一套包括水下三角洲平原,上、下三角洲平原等三角洲沉积体系。区内备组段均含煤,其中以上三角洲平原成煤条件最好,煤层稳定,厚度大。   相似文献   
219.
昆仑山高原面上的风沙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拔4000m~5000m以上的昆仑山高原面上, 有风沙土分布。高原风沙土的特点表现在: 形成历史久, 分布广, 类型多, 植被恢复缓慢.高原面上气候干旱、植被稀疏、大风频繁, 构成了风沙土形成的自然条件。  相似文献   
220.
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夏季的天气特征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队 1 998年 1 2月至 1 999年 1月在东南极格罗夫山地区地质考察期间所获得的天气资料 ,对该地区的温度、雪面温度、风速、风向等天气要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 :夏季格罗夫地区温度日变化和盛行风向与中山站相类似 ,但温度日较差和强风频率比中山站大。当受来自北方暖湿气流影响时 ,常出现降雪天气 ;在东风气流控制下 ,天气以晴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