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05篇
  免费   473篇
  国内免费   495篇
测绘学   648篇
大气科学   492篇
地球物理   647篇
地质学   1096篇
海洋学   218篇
天文学   147篇
综合类   189篇
自然地理   236篇
  2024年   9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100篇
  2020年   98篇
  2019年   144篇
  2018年   95篇
  2017年   147篇
  2016年   142篇
  2015年   143篇
  2014年   190篇
  2013年   197篇
  2012年   171篇
  2011年   156篇
  2010年   134篇
  2009年   158篇
  2008年   177篇
  2007年   170篇
  2006年   175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41篇
  2003年   120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89篇
  2000年   85篇
  1999年   78篇
  1998年   69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65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39篇
  1993年   3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8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5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961.
子波提取是采用优化快速模拟退火法进行反演,提高叠加地震波分辨率的关键。本文应用最小平方法计算在合成地震记录与井旁地震记录差平方条件下的地震子波,制作合成地震记录,并进行反演以达到提高信噪比的目的。这是一种通过钻井资料来去噪、提高地震分辨率的方法,该方法原理简单、使用方便、效果较理想,有推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962.
张勇  汤国安  彭釮 《山地学报》2003,21(2):252-256
本研究以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为试验样区 ,综合运用统计分析及比较分析的原理与方法 ,通过数学模拟、对比分析、误差可视化分析 ,研究不同空间尺度下DEM地形描述误差的数学转换模型。实验结果证明 ,目前适用于欧洲地区的地形描述误差的模拟方程EtD=q·a·(EtD′) b,经过参数的修正 ,在我国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具有较高的模拟精度。该模型的建立可以实现应用低空间分辨率的DEM数据在栅格水平模拟高空间分辨率DEM所提取的地形描述误差 ,从而 ,在一定精度范围内大大提高Et的计算速度和计算效率。并且 ,对我国其它地貌类型区类似模型的建立 ,都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63.
马新力  王清明 《湖南地质》2002,21(4):302-305
宁乡灰汤矿泉出露点水温高达88℃,含氟、锂、偏硅酸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组分,医疗价值很高,是创办旅游疗养胜地不可多得的宝贵地热资源。由于其交通欠方便,湘晖有限公司拟将其输送至宁乡城郊长—常高速公路旁创办国际旅游度假区。管道输送距离长达49km,在国内外均属罕见。该文简要介绍了灰汤高温矿泉水资源概况及其对创办旅游度假区的可供水量;阐述了辅水管线、输水工艺与方法、辅水设备及存在问题。  相似文献   
964.
A simple and accurate method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Cr, Ni, Cu and Zn at μg g?1 levels in milligram‐sized bulk silicate materials is reported using isotope dilution high‐resolution 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mass spectrometry (HR‐ICP‐MS) with a flow injection system. Silicate samples with Cr, Ni, Cu and Zn spikes were digested with HF‐HBr and Br2, and subsequently decomposed at 518 K in a Teflon bomb. In this procedure, all sulfides and chromite, major hosts of these elements, were completely decomposed, thus allowing for isotope equilibration between the sample and spike. Magnesium and Al fluorides formed after the digestion of the sample were removed by centrifugation, and the supernatant was directly aspirated into a HR‐ICP‐MS at a mass resolution of 7500, where interfering oxide ions, ArO+, CaO+, TiO+, CrO+ and VO+, were separated from Cr+, Ni+, Cu+ and Zn+. No matrix effects were observed down to a dilution factor of 50. Detection limits for these elements in silicate samples were < 0.04 μg g?1. The effectiveness of the technique was demonstrated by the analysis of 13 to 40 mg test portions of USGS and GSJ silicate reference materials with a major element composition ranging from andesite to peridotite, in addition to 8‐23 mg of the Smithsonian reference Allende. Both the reproducibility and the deviation from the reference value for most reference materials of various rock types were < 9%, and thus confirm that the method gives accurate analytical results for small sample sizes over a wide range of Cr, Ni, Cu and Zn contents. This method is, therefore, suitable for analysing small and/or precious bulk samples, such as meteorites, mantle peridotites and mineral separates, and for the characterisation of silicate and sulfide minerals for use as calibration samples in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metry or laser ablation ICP‐MS.  相似文献   
965.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is often controlled by both ferromagnetic (sensu lato) and paramagnetic minerals. The anisotropy of magnetic remanence (AMR) is solely controlled by ferromagnetic minerals. Jelínek (Trav. Geophys. 37 (1993)) introduced a tensor derived from the isothermal AMR whose normalized form equals the normalized susceptibility tensor provided that the ferromagnetic fraction is represented by multi-domain magnetite. The present paper shows the clos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se tensors for a collection of strongly magnetic specimens containing multi-domain magnetite. In addition, acceptable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ensors was also found for a collection of specimens containing single-domain magnetite. A new method is developed for the AMS resolution into ferromagnetic and paramagnetic components using the AMR. Some examples are presented of this resolution in mafic microgranular enclaves in granodiorite and in gneisses of the KTB borehole.  相似文献   
966.
川东长兴组生物礁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谢继容 《矿物岩石》2002,22(1):49-54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是近年来层序地层的新发展,它极大地提高了层序地层分析的分辨率和储层预测的准确性,对油气勘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简要介绍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在川东长兴组生物礁组合中的尝试研究,包括利用岩芯资料划分基准面短期旋回;利用岩芯标定,建立岩芯基准面的测井响应关系;并建立了短期、中期、长期三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在此基础上,运用基准面旋回的原理对川东开江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组合进行了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分析,并建立了高分辨率等时地层格架。  相似文献   
967.
一种视相关多分辨率模型及其在地形绘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介绍了地形模型的多分辨率表示方法,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叉树的多分辨率地形模型。在该模型中,采用了一种新的与视点相依赖的动态误差度量准则,对四叉树地形模型的拼接缝消除算法进行了改进,实验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实现地形场景的实时游览,提高地形场景的绘制效率。  相似文献   
968.
冰冻圈关键地区雪冰化学的时空分布及环境指示意义   总被引:7,自引:6,他引:7  
采用雪冰常量化学元素示踪体系, 系统分析了冰冻圈关键地区的南极冰盖、北极格陵兰和北极中心地带、以及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高亚洲地区现代降水(表层雪冰)化学的空间分布、季节变化特点. 研究表明, 两极和高亚洲地区雪冰化学反映了全球或局地大气环境本底:南极现代雪冰化学代表了南半球或全球本底, 北极格陵兰地区代表了北半球对流层中部本底, 青藏高原海拔5 000 m以上的高海拔地区雪冰化学则代表中纬度地区对流层中上部本底. 其中, 离子浓度在两极冰盖和喜马拉雅山高海拔地区接近, 而在青藏高原北部高海拔地区则高得多. 三个地区雪冰化学的季节分布特点是: 在南极冰盖, 海盐气溶胶的"丰"季形成雪层化学峰值, 在北极, 冬春季污染物(所谓"北极霾")和漂尘形成季节峰值, 在高亚洲, 主要是春季降尘形成明显污化层. 青藏高原上大风季节与干季重叠, 静风季节与湿季重叠, 决定了干湿沉积过程具有明显季节转换. 总之, 主要阴、阳离子在南、北极和高亚洲雪层中的时空分布揭示了大气气溶胶的源区和传输, 其形成过程与大尺度大气环流、季风和局地尘暴等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69.
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技术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对松辽盆地南部的地层品质因素和地层衰减系数,尤其是近地表的地层品质因素和地层衰减系数进行研究,进而研究了野外地震采集的激发和接受等各个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高分辨率地震采集的小药量激发理论在松辽盆地南部是不适用的;保证激发深度在浅水面之下0.5m是非常重要的;地层品质因素和地层衰减系数的研究不但可以确定检波器的最佳埋置深度,而且有助于确定对地震数据进行高分辨率处理的最佳流程和参数。最后有针对性地设计了有利于高分辨率三维地震采集的观测系统和各种采集参数;形成了一套适合松辽盆地南部地区的高分辨率三地震采集方法;应用后提高了三维地震采集数据的质量。  相似文献   
970.
高精度磁测在城市工程勘察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新测量方法的开发和利用以及新的数据处理和资料解释技术的提高,使得磁法勘探可用于城市工程与环境中电磁干扰相对较小的区域,且高分辨地探测地表及近地表磁异常。实例表明,垂直梯度磁异常测量相对于△T磁异常测量具有较好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欧拉反褶积和场源参数成像方法增强了异常的区别和分离能力。结合共偏移距道集地震方法可以给出异常体埋深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