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445篇
  免费   4241篇
  国内免费   5083篇
测绘学   2919篇
大气科学   2819篇
地球物理   5485篇
地质学   12483篇
海洋学   3797篇
天文学   5237篇
综合类   1877篇
自然地理   3152篇
  2024年   121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698篇
  2021年   996篇
  2020年   1025篇
  2019年   1091篇
  2018年   931篇
  2017年   1069篇
  2016年   1070篇
  2015年   1252篇
  2014年   1680篇
  2013年   2005篇
  2012年   1726篇
  2011年   1952篇
  2010年   1842篇
  2009年   2143篇
  2008年   2080篇
  2007年   2043篇
  2006年   2028篇
  2005年   1706篇
  2004年   1521篇
  2003年   1288篇
  2002年   1125篇
  2001年   986篇
  2000年   846篇
  1999年   745篇
  1998年   678篇
  1997年   481篇
  1996年   401篇
  1995年   359篇
  1994年   331篇
  1993年   284篇
  1992年   194篇
  1991年   152篇
  1990年   121篇
  1989年   131篇
  1988年   77篇
  1987年   51篇
  1986年   46篇
  1985年   52篇
  1984年   37篇
  1983年   24篇
  1982年   20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9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13篇
  1977年   15篇
  1971年   3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成都大邑花水湾温泉,是一口开采地下热水的人工钻井。位于成都市以西86km,储热构造位于龙门山前陆冲断带的雾中山背斜的南西倾没端。储热层为中三叠统雷口坡组碳酸盐地层。为溶隙-裂隙合水层。传热层埋藏深度在孔深1800-2400m井段,水温68℃,是一处非常有价值的医疗热矿水水源地。该地下热水的发现,结束了成都市域没有温泉的历史。该温泉的发现与开发,对四川盆地,乃至中国其他大型内陆盆地中深部地热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942.
在简要介绍了硅质岩基本地质特征的基础上,详细讨论了该套硅质岩的常量元素、微量元素以及氧同位素化学成分及组成.研究表明,该套硅质岩富集了与热水成因有关的Ag、As、Cr、Pb、Zn、Cu、B、Sb等微量元素和CaO、FeO、Fe2O3等氧化物中常量元素,贫化了TiO2、Al2O3、MnO等氧化物中的常量元素.氧同位素组成及利用氧同位素估算的硅质岩的形成温度,均反映了热水沉积成因的特点  相似文献   
943.
在中国北部边疆西起天山东端的北山,东至大兴安岭北段的4200km地域内,气候干旱少雨,水资源贫乏,第四系地下水是主要供水源之一。本文首次比较系统地研究了该区第四纪堆积物的分布和地下水的赋存规律。文中依据不同地貌单元、地层岩性及气候条件诸因素将本区第四系地下水划分为枝状沟谷砂砾石层孔隙水、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两种主要类型,并着重对有重要供水意义的河谷冲积平原砂砾石层孔隙水的分布、埋藏条件、富水性及水化学特征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944.
中国地下热水分布之特点及属性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陈墨香  邓孝 《第四纪研究》1996,16(2):131-138
本文依据我国近年来地下热水资源调研和勘探的新进展及其与有关的研究结果,简述我国地下热水形成和赋存的地热地质背景,分析和归纳构造隆起区中的温泉和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的地下热水分布之基本特点,讨论主要水热带的地热学属性和沉积盆地热水的形成机制,为我国地热资源的勘探、开发和今后地球科学有关问题的深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5.
中国地下热水的基本类型和成因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循环型地下热水的δD和δ18O具有类似于现代大气降水的线性关系和环境效应,其δD低于当地大气降水,据80年代末检测其氛比值一般小于1,14C年龄逾20000aB.P.(华北),这说明循环型地下热水起源于区域古大气降水,且补给期为冷湿的雨期。封存型地下热水中贫氘富钙的Cl-Ca型烃矿床卤水,其δD和δ18O接近初生水值域,40Ar/36Ar值接近海岭型值域,反映水的一级起源──上地幔的脱水排气作用。  相似文献   
946.
地质学家重视研究深部(变质)CO_2对古气候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焰新  文冬光 《地学前缘》1996,3(4):274-281
地质学家重视研究深部(变质)CO2对古气候的影响贾跃明(中国地质矿产信息研究院,北京,100037)近几年来,随着过去全球变化研究的兴起,地质学家越来越重视地质历史时期影响大气CO2浓度的因素的调查。不少人认为,变质作用和火山活动可能是过去大气中CO...  相似文献   
947.
辛安泉是北方第二大泉,泉域面积13000km^2。根据环境水文地质条件,将拉域划分为四个子系统。采用饮用水卫生标准和污染起始值对系统内地下水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其污染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948.
刘振忠  徐定芳 《湖南地质》1996,15(4):209-216,238
长(沙)-平(江)白垩系红层盆地,公认为贫水地区。我院在机场附近找到了单井日产水量〉5300m^3的优质地下水,一举解决了长沙黄花国际机场的供水问题。这项勘察成果,不仅解决了机场的水源地,而且对长-平红层盆地的水文地质研究、勘查和找水建井等,均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49.
山西奇村地热田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瑞丰  肖建华 《地质论评》1996,42(5):475-480
通过近期对山西省忻州市奇村地热田进行的实地物化探勘察发现:地下热水的分布范围内视电阻率普遍偏低,且水温愈高,视电阻率愈低,在α 卡异常处均有地下热水存在。该地热田的热水分布区内的隔水层和盖层为亚粘土,粘土层。基地下热水的水化学类型为氯化物硫酸钠型及氯化钠型,热田热水赋存和滞留于浅层次生热储内。  相似文献   
950.
This paper deals with 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 (DIC) and organic carbon (DOC) in pore waters from a 150 m deep hole drilled through the carbonate barrier reef of Tahiti and its underlying basalt basement. Alkalinity-pH measurements were used to calculate the DIC species concentration, and DOC was analysed according to the high temperature catalytic oxidation technique. Salinity was used as a conservative tracer to help identify water origin and mixing within the hole. Water mixing, calcium carbonate dissolution and mineralization of organic carbon combined to form three distinct groups of pore water. In the deeper basalt layers, pore water with alkalinity of 1.4 meq kg–1 pH of 7.6 and p(CO2) of 1.2 mAtm was und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both aragonite and calcite. In the intermediate carbonate layer, pore water with alkalinity of more than 2.0 meq kg–1, pH of 7.70 and p(CO2) of 1.4 mAtm was supersaturated with respect to both aragonite and calcite. The transition zone between those two groups extended between 80 and 100 m depth. The shift from aragonite undersaturation to supersaturation was mainly attributed to the mixing of undersaturated pore waters from the basalt basement with supersaturated pore waters from the overlaying limestone. In the top of the reef, inputs from a brackish water lens further increased p(CO2) up to 5.6 times the atmospheric P(CO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