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8篇
  免费   62篇
  国内免费   191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00篇
地球物理   65篇
地质学   200篇
海洋学   98篇
综合类   22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14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43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6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1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41.
为了改进气象行业标准(国标)推荐的厄尔尼诺/拉尼娜事件监测指数所涉及的异常数据带有趋势、间隔10年的修订所可能引入的额外周期、指数一致性及气候标准值变动所引起的事件属性、强弱的变化等系列问题,本文基于一个可以消除一阶趋势并舍弃气候标准值的异常计算方法用以构建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该方案所计算的指数与原指数具有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542.
建国以来当年登陆我国最早的台风“浣熊”的特点及成因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利用海表温度、向外长波辐射及再分析等资料,对台风“浣熊”的特点及成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拉尼娜”事件触发了热带西太平洋西侧海洋的异常活跃的状况,为“浣熊”的形成提供有利环流背景。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西脊点处于120°E附近,配合中南半岛高压环流,使“浣熊”处于鞍型场,偏北移动路径稳定。同时高空强辐散流场对“浣熊”起到非常重要的维持作用,使“浣熊”成为2008年登陆我国最早的台风。地形辐合作用配合台风右侧潮湿东南气流向中纬度槽前输送大量水汽,加上高空强辐散,使登陆阳江的台风“浣熊”主要风雨区在珠江口两侧及粤东地区。另外,应用多普勒天气雷达速度图对环境引导风的判别,把握好“浣熊”登陆前路径转折的可能,及时调整登陆地段预报。  相似文献   
543.
La Ni(n)a年冬季亚洲中高纬环流与我国南方降雪异常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2008年冬季,赤道中东太平洋形成了一次中等强度的La Ni(n)a事件.本文根据NCAR/NCEP再分析资料,探讨La Ni(n)a气候背景下亚洲中高纬大气环流及南亚上空南支槽强度与我国南方(25~35°N,110~125°E)多雪、少雪以及2008年1月我国南方大范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的关系.分析指出,La Ni(n)a气候背景下,500 hPa高度场亚洲高纬位势高度偏高易出现阻塞型,当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强度、位置比鄂霍次克阻塞高压偏强、偏北时,入侵我国南方的偏北气流主要来自乌拉尔山地区,南方偏冷(距平达-4.0 ℃)多雪;当鄂霍次克阻塞高压强度、位置比乌拉尔山阻塞高压偏强、偏北,入侵我国南方的偏北气流主要来自鄂霍次克海地区,南方偏暖(距平达1.0 ℃)少雪.2008年1月500 hPa高度上亚洲高纬乌拉尔山阻高偏北、强度偏强(正距平中心值达120 gpm),入侵我国南方的2支偏北气流都来自乌拉尔山地区,南方出现了低温(温度距平达-4.0 ℃)雨雪冰冻天气;分析指出,200 hPa高度场南亚地区南支槽的强弱对我国南方降雪多寡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44.
2008年初粤北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15,他引:1  
利用NCEP地面、探空、海温等分析资料,以及本地自动站和灾情资料,对2008年1月中旬-2月中旬粤北一场罕见的低温雨雪冰冻天气过程的特点、气候背景、地面和高空形势进行研究分析。结果发现:长时间的冻雨和雨夹雪是造成粤北损失巨大的主要原因,冷暖空气长时间在粤北上空交汇是造成雨雪天气的直接原因,拉尼娜事件引起大气环流异常是这次过程的气候背景,异常偏强的副热带高压和孟加拉湾到广西一带低槽的共同作用,为粤北上空输送了强盛的西南暖湿气流,北方长时间稳定的强冷空气从边界层侵入粤北后的冷舌,与对流层中低层的暖舌构成的逆温层,为冻雨的出现提供了有利的大气层结,极涡异常偏心对这次过程有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545.
In the summers of 2003 and 2007, eastern China suffered similar climate disasters with severe flooding in the Huaihe River valley and heat waves in the southern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South China. Using SST data and 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 (OLR) data from NOAA along with reanalysis data from NCEP/NCAR, the 2002/03 and 2006/07 El Ni(n)o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Pacific and their delayed impacts on the following early summertime climate anomalies of eastern China were analyzed. The possible physical progresses behaved as follows: Both of the moderate E1 Ni(n)o episodes matured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during the early winter. The zonal wind anomalies near the sea surface of the west-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excited equatorial Kelvin waves propagating eastward and affected the evolution of the E1 Ni(n)o episodes. From spring to early summer, the concurring anomalous easterly winds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 end of upwelling Kelvin waves propagating eastward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favored the equatorial warm water both of the SST and the subsurface temperature in the western Pacific. These conditions favored the warm state of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the early summer for both cases of 2003 and 2007. Due to the active convection in the western equatorial Pacific in the early summer and the weak warm SST anomalies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from spring to early summer, the convective activities in the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showed the pattern in which the anomalous strong convection only appeared over the southern regions of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which effects the meridional shift of the western Pacific subtropical high in the summer. The physical progress of the delayed impacts of the E1 Nifio episodes in the central equatorial Pacific and their decaying evolution on the climate anomalies in eastern China were interpreted through the key role of special pattern for the heat convection in the 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warm pool and the response of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 anomalous anticyclone.  相似文献   
546.
2008年全球重大天气气候事件概述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王小玲  郭艳君 《气象》2009,35(4):108-111
2008年,全球表面气温为有器测记录以来的第十暖年.年初,暴风雪、严寒、低温、雨雪和冰冻天气席卷欧洲东南部经中亚至中国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北美也频繁遭受暴风雪的袭击;中国北方出现严重冬春连旱;夏季,东亚、南亚、欧洲中东部、美国密西西比河流域等地遭受不同程度的暴雨洪涝;年内,澳大利亚持续干旱.5月,拉尼娜事件结束.1月,北半球积雪面积达到历史最大值.2008年,西北太平洋热带气旋活动较常年异常偏少,大西洋飓风活动接近常年.  相似文献   
547.
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异常的成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6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和观测的我国160个台站的降水资料,分析了2007年秋季我国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的时空特征和大尺度环流特征,重点分析了2007年夏秋季开始的La Ni(n)a事件对2007年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的影响.结果表明: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出现了典型北多南少的分布,尤其是9月和10月北方地区降水异常偏多.这段时期内,印缅槽偏强,高原东侧的西南季风异常活跃,加强了来自孟加拉湾和南海的水汽向我国北方地区的输送,同时巴尔喀什湖一贝加尔湖高度场偏低,利于不断分裂的冷空气南下,由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脊线偏北,使冷暖空气主要交汇在我国北方地区.秋季降水EOF第二模态表现为南北反相的分布,与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异常有密切关系,解释了我国秋季降水10%以上的方差贡献.2007年我国秋季降水和大气环流都表现出了典型La Ni(n)a事件影响的特征.  相似文献   
548.
新疆尼勒克县松湖铁矿床黄铁矿的特征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松湖铁矿床位于阿吾拉勒地区东部,矿体呈层状产在石炭系阿吾拉勒组火山岩-火山碎屑岩建造中。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显示,松湖铁矿床赋矿围岩形成于岛弧构造环境。松湖铁矿床含有草莓黄铁矿、他形-半自形黄铁矿(含有大量黄铁矿化生物遗骸)和钴黄铁矿三种不同成因的黄铁矿。铁成矿前沉积成因草莓黄铁矿受成矿热液影响发生重结晶,其钴含量及Co/Ni比值明显增大。铁成矿期的他形-半自形黄铁矿和伴生的黄铁矿化生物遗骸具有相对较高的钴含量和Co/Ni比值,显示其成矿流体与火山活动有密切的成因联系,松湖铁矿床后期叠加了铜-钴矿化作用,形成了大量的黄铜矿和钴黄铁矿。钴黄铁矿的钴含量>1%,Co/Ni比值>26,显示该矿床铜、钴的富集过程与后期火山作用有关,该矿床是一个与火山岩有关的沉积型铁矿床,其形成温度为270~325℃。  相似文献   
549.
采用赝势法的第一性原理,计算了K2La2Ti3O10的电子密度分布和能带结构等基态物理性质.结果表明,K2La2Ti3O10属间接带隙半导体,理论带隙为3.2 eV,其导带主要由Ti的3d轨道构成,价带主要由氧的2p轨道构成.钛原子的d电子与镧原子的d电子和氧原子的2p电子之间的轨道杂化对K2La2Ti3O10的能带结构和光催化活性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5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