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87篇
  免费   382篇
  国内免费   441篇
测绘学   38篇
大气科学   441篇
地球物理   442篇
地质学   504篇
海洋学   1180篇
天文学   39篇
综合类   90篇
自然地理   7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70篇
  2020年   62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75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8篇
  2013年   110篇
  2012年   122篇
  2011年   108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68篇
  2008年   132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19篇
  2005年   110篇
  2004年   115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79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43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91.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channel is a key parameter for evaluating the extent to which suspended material travels, and for determining the type and distribution of sediment in the water body. This study experimentally evaluated the effects of the reach degree of convergence and divergence on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in the flume with 6.0 m long, 0.72 m width and 0.6 m height. The head velocity was measured at three convergent degrees (-8°; -12°; -26°), at three divergent degrees (8°; 12°; 26°) and two slopes (0.009, 0.016) for various discharges. The measured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s compared with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stant cross section channel. Based on non-dimensional and statistical analysis, relations as linear multiple regression are offered for predicting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vergent, divergent and constant cross section channel. Also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show that for the same slope and discharge,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density current in the convergent and divergent channel are greater and less than the head velocity of the constant cross section,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992.
在地震电磁学研究中,电流在地下的流动特征与构造关系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大范围观测站的分布和强电流源存在的格局为我们研究这个问题提供了机会.本文通过对青岛换流站接地极向地下注入2100~3004 A大电流时华北东部地区21个地电场台站观测的研究,深入认识了地电场信号变化实质.研究表明:①沿着郯庐断裂带方向、跨过郯庐断裂带西南方向、跨过郯庐断裂带北西方向能够记录到地电流信号的特征变化非常大,存在着明显方向性特征和“穴位”现象.②注入大地的电流强度越大,则在观测点记录到的地电流信号强度也越强.③本文研究区域里地电场信号的均匀度并不遵循均匀介质条件下的一般规律,说明地下介质电性非均匀性和各向异性特征明显.④大电流注入地下时能够较正确地反映信号源方位的台站较少,只有安丘台、大山台和新沂台所观测到的方位线可用于确定信号源的位置.本文从点电流源与台站测线布局构成的装置系统、大区域介质非均匀性、台站测区以及附近地区的介质细结构的影响三个方面,通过数值模拟,对上述特征进行了较深入的分析和解释.  相似文献   
993.
麻坑通常是由海底流体逸散形成的一种海底表面的残留地貌.本文所研究的区域主要位于南海的西北部,包括琼东南盆地的西南部和中建南盆地的中北部.该区域海底表面主要覆盖细粒沉积物,并且底流活动强烈,底流水道发育,为麻坑的形成和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麻坑发育的主要因素是流体逸散系统,本文通过反射地震资料在本区发现了断层、气烟囱、泥火山、泥底辟、声空白/声混浊、强反射等多种与流体逸散相关的指示特征.麻坑的几何特征随着区域的不同会有较大变化.首先本区麻坑的尺寸跨度较大,与底流水道伴生的麻坑和广乐隆起的麻坑表面宽度通常是几十米到数百米,其他区域麻坑的表面宽度通常可达数千米,被称为巨型麻坑.其次本区麻坑的表面形态复杂多样,有圆形、椭圆形、新月形、环形等.各种不同的形态有可能指示了麻坑的不同发育阶段,新月形麻坑可能发育程度较低,其次是环形,圆形则相对较为成熟.据此推断发育程度较低的新月形麻坑有可能是活动麻坑,而地震海洋学的资料也倾向于证实这一点.  相似文献   
994.
以汶川地震为例,探索卫星遥感获取的地表温度场中可能存在的构造活动信息。主要开展了3方面工作:1)分析了汶川地震前后的热场演化过程。结果表明,通过数据处理,将地表温度中的地形、大气和稳定年周期太阳辐射等非构造因素的影响去除后,获得的原地温度场中,存在丰富的、与构造展布密切相关的热信息。2)结合浅层气温的实际观测资料,初步尝试建立地表温度与地壳应力应变之间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地壳应力引起的温度变化,可对近地表大气温度产生比较明显的影响。特别是地表温度场中的低温区具有较高的可信度。汶川地震前后,降温区主要沿着大型活动地块的边界展布,反映出这些块体边界之间的相对拉张(或松弛)运动关系。3)以同震变形响应资料为基础,开展了变形与热信息的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场获得的结果与同震变形观测结果高度吻合。这说明青藏高原内部地块边界的温度变化,可能正是地震前后青藏高原内部变形调整过程的真实反映。总之,可以通过"热"的方式来获取地壳应力状态的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995.
常规电测井一般通过测量供电电极的电流和测量电极之间的电位差来计算围岩的视电阻率并划分地层界面,而忽略了对电流参数的利用。本文基于欧姆定律,通过供电电极电流的变化定性分析其周围岩矿石电阻的变化,进而用电流强度变化曲线识别地层属性。理论分析和试验结果表明,供电电极电流大小取决于电极的接触电阻,而视电阻率大小取决两个测量电极之间或供电与测量电极之间介质的电阻率总和,因此,电流比视电阻率对地层的灵敏度要高一些。绘制电流强度测井曲线可以准确划分地层层位,确定地层厚度,且不增加成本。  相似文献   
996.
Derivation of equivalent current systems(ECS)from a global magnetospheric magnetohydrodynamics(MHD)model is very useful in studying magnetosphere-ionosphere coupling,ground induction effects,and space weather forecast.In this study we introduce an improved method to derive the ECS from a global MHD model,which takes account of the obliqueness of the magnetic field lines.By comparing the ECS derived from this improved method and the previous method,we find that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CS derived from the two methods are generally consistent with each other,but the eastward-westward component of the geomagnetic perturbation calculated from the ECS derived from the improved method is much stronger than that from the previous method.We then compare the geomagnetic perturbation as a function of the interplanetary magnetic field(IMF)clock angle calculated from the ECS derived from both methods with the observations.The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the improved method can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mulation.Furthermore,it is found that the incomplete counterbalance of the geomagnetic effect produced by the ionospheric poloidal current and field-aligned current(FAC)contributes to most of the eastward-westward component of geomagnetic perturbation.  相似文献   
997.
采用调和分析方法对东海北部海区1个坐底式潜标连续观测的近两个半月的海流数据进行分析,研究了该站点的潮流空间结构特征以及余流信息。调和分析结果表明,该点以半日潮流为主,潮流类型在40 m以上属不规则半日潮流,40 m以下则属规则半日潮流;该海区的潮流以顺时针旋转为主,潮流量值占海流的比率随深度递增,潮流椭圆要素存在明显的垂向变化。本文研究有助于了解该站点潮流的垂直变化特点,并为潮流数值模拟提供校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8.
基于小波技术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处理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李艳  王振会  陈红兵  徐文 《气象科学》2012,32(2):177-181
使用安装在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实验场的法国电场仪AMEO340于2009年观测试验期间的观测资料,将大气电场仪采样序列数据经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序列的功率谱。对晴天和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了小波函数为sym5的7层分解,大大降低了地面大气电场数据波形的重叠度。通过对伴有闪电天气的地面大气电场数据进行小波7层分解,地面大气电场信号的低频部分不仅突出显示了地面大气电场值的主要变化趋势,而且能清晰的分辨出闪电过程中较强的正负地闪次数。为利用地面大气电场强度值的变化特征进行闪电预警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  相似文献   
999.
金相组织分析是雷电灾害鉴定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模拟雷电流冲击的不同金属材料试验,并对其冲击材料进行金相组织分析,重点从材料微观结构变化研究雷电流对金属材料的影响.结果表明:模拟雷电流冲击后的金属材料其金相组织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缺陷增多);不同金属材料冲击后内部金相组织结构变化有明显差异;相同材质的金属材料冲击后,其金相组织结构变化幅度与其截面积大小成反比.  相似文献   
1000.
通过对多年的雷灾调查结果分析,就如何预防野外雷击人身事故的发生提出了一系列预防措施,避免雷击人身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