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4篇
  免费   766篇
  国内免费   1434篇
测绘学   39篇
大气科学   2244篇
地球物理   1022篇
地质学   861篇
海洋学   150篇
天文学   10篇
综合类   99篇
自然地理   409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98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51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66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148篇
  2015年   198篇
  2014年   223篇
  2013年   402篇
  2012年   216篇
  2011年   210篇
  2010年   163篇
  2009年   214篇
  2008年   200篇
  2007年   262篇
  2006年   260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171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13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4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71篇
  1997年   64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50篇
  1993年   32篇
  1992年   2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2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71.
“96·8”河北特大暴雨成因初探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吉喜  项续康 《气象》1997,23(7):19-23
运用常规气象资料和卫星云图,分析了1996年8月3—5日河北特大暴雨的成因。认为:它是出现在东亚特定的强经向环流形势下,由9608号台风低压与副热带高压两侧之间形成的强偏南风低空急流,将低纬度地区高温高湿水汽源源不断地向华北输送并与近地面层弱冷空气相互作用,诱发两个中尺度云团的形成和发展直接造成的  相似文献   
72.
任泽君 《气象》1997,23(8):29-33
1991年江淮梅雨结束,在预报上具有相当难度。由于ECMWF数值预报出现重大偏差,曾一度造成业务预报的重大分歧,增加了预报决策的困难。作者客观地反映当时预报的实况,其目的在于剖析预报分歧中的症结,并由此提出预报员的经验可以弥补单一预报工具的不足,修正数值预报产品的误差,从而提高预报准确率。  相似文献   
73.
何立富 《气象》1997,23(12):24-28
利用热带天气图,日本GMS卫星云图,ECMWF格点风场资料,对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的两类主要天气过程,热带云涌-冷锋尾流气旋锋生过程和阻塞反气旋北侧回流降水过程进行了分析,从云型演变,环流形热,热带流场等方面揭示了澳大利亚东南部持续性降水天气过程的基本特征、为业务预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4.
江苏镇江地区地属丘陵地带,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调查资料显示镇江地区短时强降雨或持续时间较长的降雨经常 诱发大量浅层滑坡,降雨是区内滑坡主要影响因素,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文章通过对镇江地区300多个山体边坡进行 详细现场环境地质调查,结合收集气象资料,对该地区的滑坡与降雨相关参数的关系进行统计分析,得到了降雨量与降雨 持续时间对滑坡数量的变化关系。确定了镇江地区降雨阈值I-D 曲线,并将分析结果与其他地区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成 果可为镇江地区滑坡治理和预警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5.
用GMS卫星资料反演复杂地形下的降水率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陈乾  李兰芳 《水科学进展》1997,8(4):353-358
强降水主要由生命史短的中小尺度天气系统造成,对此类天气系统的预报,目前只有依靠卫星和雷达的实时监测并结合中系统的概念模式外推来完成。由于中国西北地区地形极为复杂,造成雷达盲区,影响其估算降水率。因此采用GMS-4卫星的红外和可见光展宽云图资料,经处理并转换后,再加入相应网格点上的数字化地形高度资料作为因子之一,用多级逐步判别模式估算逐时雨强等级,最后形成一套可在微机上对雨强场进行图像显示及处理的软件系统,满足了现时预报的需要。结果表明,小雨以上的降雨区域不论面积、形状均与实况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76.
GeothermalRegimeofMeso-CenozoicBasinsandTheirTectonicBackgroundinEastChina*ZhuangXinguoFacultyofEarthResources,ChinaUniversit...  相似文献   
77.
地下水动态是水文地质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获满足一定精度要求全面而合理的地下水位动态资料具有现实经济效益。本文研究格尔木河流域地下水位动态测网,通过选取理想的变差函,运有Kriging方法进行地下水位的线性无偏最优估计和计算估计误差的标准差,结合给定的允许误差限评判地下水位动态观测网的配置是否合适,并提出调整现有观测网的方案  相似文献   
78.
假玻状岩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假玻状岩研究的主要进展,假玻状岩形成的磨擦熔融机制与机械磨碎机制实际上不是过去所认为的是两种互相排斥的机制,而是在假玻状岩形成过程中两个密切相关的阶段,磨碎作用是熔融发生的必要的前提条件;假玻状岩不仅可以形成于脆性域(与碎裂岩相关),而且可以形成于脆韧性过渡区(与糜棱岩相关),形成的最大深度可达18km;假玻状岩是围岩中矿物选择性熔融的产物,矿物优先熔融的顺序(从易到难)为:层状硅酸盐、链状  相似文献   
79.
刘建坤  鲍维猛  黎明  葛建军 《冰川冻土》2004,26(Z1):210-214
The design of roadbed-abutment transition part is always a challenging problem in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especially in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zone. A new type of roadbed-abutment transition part on permafrost was presented, and long-term observation was conducted for the deformation and the thermal regime of a roadbed-abutment transition part in the constructing Qinghai-Tibet Railway. In this paper, a new structure was presented and the observed settlements both in the subgrade and the base and its dependency with the thermal regime (permafrost table) were analyzed. In conclusion the roadbed-a-butment transition method for permafrost distribution zone was evaluated.  相似文献   
80.
Environmental vibrations from recent high-speed trains are becoming a special concern in the civil and 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field since they can give detrimental effects to residents, sensitive equipments and high-tech production facilities in the vicinity of train tacks. Herein, aiming at the vibration mitigation for a specific high-tech industrial area, the low-frequency vibrations from a train viaduct are targeted over an anticipated range. A theoretically designed innovative countermeasure, called honeycomb wave impeding barrier (WIB) for a wave impeding barrier, is introduced and its effects are investigated by computer simulation. The present WIB is based on the wave dispersion phenomenon that can modulate the incoming wavelengths into the shorter wavelengths, creating an apparent wave cut-off characteristic in the wave field across WIB installation area. The shorter wavelengths are further impeded due to the impedance ratio of the WIB walls and in-fill materials and absorbed by the in-fills more. The three-dimensional FEM simulation demonstrates a dramatic reduction effect that is difficult to achieve by conventional measur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