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397篇
地质学   764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11.
鄂尔多斯早古生代古构造   总被引:16,自引:7,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野外露头剖面、钻井剖面和地震剖面相结合的综合研究方法,首先用人工合成记录结合11口井的VSP资料,对鄂尔多斯下古生界进行层位标定。在此基础上,对鄂尔多斯全区下古生界371条共长15 683 km的地震剖面进行了重新处理和地层解释,这大大提高了解释精度。以此为基础,把鄂尔多斯下古生界划分为5个地层单位,即寒武系中下部、寒武系中上部及冶里组和亮甲山组、马家沟群下部、马家沟群上部、平凉组和背锅山组,并作出了它们的等厚图。从这些等厚图可以看出:前4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三凹”,即西缘凹陷、南缘凹陷和东缘凹陷(或东部凹陷)呈“U”形从西南东三面包围着一个中部隆起。最后一个地质时期的古构造格局为“一隆二凹”,即西缘凹陷和南缘凹陷呈“L”形镶嵌在一个巨大的鄂尔多斯隆起的西缘和南缘。到奥陶纪末,鄂尔多斯全区以及整个华北地台均变为隆起区,从而结束了鄂尔多斯隆起和凹陷并存的历史。  相似文献   
112.
依据地热资料研究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在东海海域的分布情况。东海在地质构造上位于新生代环太平洋构造带西部边缘岛弧的内侧,又是欧亚板块、太平洋板块和菲律宾海板块的相互作用带。依据国际热流委员会(IHFC)提供的东海地热数据,经过统计确定出该区域的热流分布,热流平均值为121·0mW/m2,最小值为73·0mW/m2,最大值为168·0mW/m2。同时利用天然气水合物温压模型计算了稳定带厚度,数据显示稳定带厚度平均值为92·2m,最小值为1·4m,最大值为190·6m,薄于其他已经发现的海洋天然气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约400m)。天然气水合物大部分分布在条件适宜的陆坡和岛坡上,冲绳海槽底部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对较薄。统计分析表明本区热流值与水合物稳定带厚度相关性很差,相关系数仅有0·12。这是由于天然气水合物所在海域水深较浅时,海底温度的变化迫使运算所应用的非线性方程影响因子迅速积累,从而导致相关系数降低。最后结合东海陆坡的地质条件,探讨了在天然气水合物存在的情况下,陆坡失稳的可能性及其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13.
以塔里木盆地东北地区石炭系为例进行少井波阻抗反演,以此结果研究砂泥岩发育位置、剖面形态和厚度.波阻抗资料可分辨最小厚度为20 m,比常规剖面分辨率(30 m)高,可用于沉积相分析.但是用波阻抗资料进行泥岩视厚度计算,所得结果与钻井揭示厚度相比,相对误差为 12%~-15%.经过误差分析得知,相对误差与含泥率服从单峰态分布规律,且受沉积相控制.采用相控误差法校正泥岩视厚度得到真厚度,计算结果为勘探阶段烃源岩预测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4.
在卫星遥感大气研究中,已有的精确反演海洋表面反射率和其上空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的算法,由于陆地地表像元反射率的不均一性,使得这些方法在应用于陆地表面反射率的反演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利用三步校正法可以去除地表邻近像元的影响,从而消除这种局限性。文中介绍了三步校正的算法,并对日本千叶地区ASTER卫星数据进行了大气和地表邻近像元的影响校正,精确地反演了该地区的地表反射率,通过地表反射率和气溶胶光学厚度之间的关系计算得到了气溶胶光学厚度的分布。同时证明了在洁净天反演的地表反射率可以应用于反演同一季节中非洁净天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这样不但减小了气溶胶模式选择的影响,而且实现了在缺少太阳辐射计数据情况下获得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布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5.
国内外气溶胶观测网络发展进展及相关科学计划   总被引:16,自引:6,他引:16  
气溶胶是气候变化研究中的一个极大的不确定性因素,国内外在此方面开展了大量的观测和科学研究。本文首先对当前全球两大气溶胶观测网络,世界气象组织(WMO)的全球大气观测计划(GAW)和气溶胶自动观测网(AERONET)的组织、规模、设备、数据和气溶胶网络的规范作了介绍,并对近年来国际上的重大气溶胶科学计划的目标、实验方法、步骤作了介绍,说明观测网络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中国气溶胶观测网络的地位做了分析,并指出其在正在开展的中国气溶胶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6.
采用滤波、拟合、去周期、五日均值等方法,对临潼台水氡、水温、水溶气资料进行了分析处理,得到以下认识:用提取异常方法对原始曲线进行处理后,地震前兆异常更加明显与突出,这些异常均属于短期和临震前兆异常;临潼台流体对2003年山西洪洞ML5.0地震有明显反映,其原因一方面由于此次地震距临潼台较近,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临潼台所处构造位置比较特殊,位于映震的灵敏位置。  相似文献   
117.
南海晚新生代地层结构特征、沉积厚度及沉积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综合地震、钻井及区域地质资料,通过分析地震相参数等,研究南海晚新生代(E3-Q)地层结构特征和沉积厚度变化,建立了晚新生代沉积模式,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可为南海油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有效的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18.
中国西北地区云的分布及其变化趋势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利用1983年7月—2001年9月ISCCP D2云的月平均资料,针对西北地区15种不同类型云的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给出了中、低云量之和以及高云量在3个气候子区的多年变化趋势,初步探讨了其形成机制。结果表明:水层云、冰层云、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的光学厚度和云水路径值最大;水层云主要出现在天山山区、北疆地区和陕西南部,冰层云主要出现在北疆地区,水雨层云、冰雨层云和深对流云以及水高层云、冰高层云、卷层云的云量高值区在天山—昆仑山—祁连山一带以及陕南和/或陇南地区,因此上述地区也是有利于人工增水作业的地区。近20年中,高云量在3个气候区都呈明显下降趋势,中、低云量之和则呈上升趋势。西北地区云与地气系统之间可能存在这样一个过程:地面气温的升高,促使地面蒸发加剧,从而导致中、低云量增多而使降水增多,同时高云云量减少。  相似文献   
119.
从天气背景和气象要素上分析了青海省东部一次严重积冰过程,并利用电线积冰的生长模型对此次严重的积冰过程进行模拟,模拟结果表明本次积冰过程南北向导线最大半径为44.73mm,重量为2.51kg/m,东西向导线为52.88mm,重量为3.51kg/m,实测南北向导线重量值小于模拟计算重量值,实测东西向导线重量值大于模拟计算重量值。  相似文献   
120.
综合利用地层对比法和沉积速率法估算了准噶尔盆地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用全盆地34条二维区域地震测线资料,估算了西山窑组剥蚀厚度的平面分布特征。利用单井的地质分层和精细年代格架数据,估算了西山窑组的单井剥蚀厚度。对比结果表明,两者剥蚀厚度的估算结果相近,绝对误差最大不超过50m,相对误差在20%以内。估算结果表明,准噶尔盆地腹部西山窑组剥蚀厚度为100-400m,且自北东向南西,剥蚀厚度逐渐增大,在南部剥蚀厚度可大于400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