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00篇
  免费   391篇
  国内免费   374篇
测绘学   112篇
大气科学   321篇
地球物理   397篇
地质学   764篇
海洋学   156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110篇
自然地理   101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48篇
  2022年   76篇
  2021年   75篇
  2020年   57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78篇
  2014年   102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88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8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91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69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2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9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79年   2篇
  1965年   6篇
  1959年   1篇
  1954年   1篇
  1949年   1篇
  1946年   2篇
  1943年   4篇
  1940年   1篇
  193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根据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提供的资料,2004年8月华北地区(330°~420°N,1110°~1250°E)共发生ML≥30地震3次(见表1),25日21时19分辽宁普兰店ML33地震是本月显著的事件。本月地震频次略低于上月,参考1992年以来的月平均地震频次,8月处于中等偏低水平,地震活动月能量释放处于偏低状态。震中分布在辽宁半岛曲家屯断裂带和聊城兰考断裂带南段河南境内。表1 2004年8月华北地区ML≥30地震序号发 震 时 刻  年月日时分秒震中位置φN/°    λE/°震级ML震 中0120040805T02:58:08356115432   河南濮阳0220040805T21:29:0…  相似文献   
952.
渤海海域第四系发育概况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渤海位于渤海湾新生代裂陷盆地的东部。该区第四纪构造活动强烈 ,历史上发生过多次7级以上地震。然而 ,渤海地区第四系的研究远不能与渤海湾盆地的陆地部分相比 ,有关第四系厚度分布的情况至今仍未见报道。为此 ,文中在综合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 ,还利用新近系—第四系、新近系馆陶组和明化镇组的厚度分布资料 ,通过GIS与图像处理相结合的方法 ,编制了第四系厚度分布图。渤海地区第四系一般厚 30 0~ 6 0 0m ,局部厚达 80 0~ 10 0 0m ;渤海西部和东部第四系等厚线总体分别呈NW和NE向带状分布  相似文献   
953.
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的气溶胶特征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李韧  季国良 《高原气象》2004,23(4):501-505
通过对藏北高原五道梁地区的大气气溶胶光学厚度分析发现,该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及季节变化特征,气溶胶光学厚度增大时月平均气温与年平均气温减小。  相似文献   
954.
兰州城区冬季大气气溶胶粒子谱的反演研究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刘吉  陈长和 《高原气象》2004,23(1):103-109
从实测的兰州城市冬季大气气溶胶多波段光学厚度资料出发,应用消光法反演了大气柱气溶胶粒子谱,并对反演程序的可行性、反演结果的可靠性进行了分析讨论。结果表明,反演出的大气柱气溶胶粒子谱分布都为三峰型分布。通过正算方法计算出的光学厚度值检验反演方法,检验结果说明,反演程序是可行的,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955.
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气溶胶光学厚度卫星遥感产品验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地基太阳光度计数据,系统验证2007~2008年星载多角度成像光谱仪(MISR)、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MODIS)和臭氧监测仪(OMI)气溶胶反演产品,旨在定量评估这些产品在我国沙漠地区的气溶胶光学厚度(AOD)反演精度。结果表明:MODIS/AOD的相关系数在4种产品中最高(0.91),OMI/AOD次之(0.87),其次为MISR/AOD(0.84),OMI/UVAI相关系数偏低(0.51)。MISR/AOD均方根误差(0.14)和平均偏差(-0.06)在4种反演产品中最低。与地基观测相比,MISR/AOD、MODIS/AOD系统偏低,OMI/AOD、OMI/UVAI系统偏高。在相同比较条件下(地基观测气溶胶光学厚度值限定在2.0以内),MISR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偏差在4种反演产品中最低,且相关系数也较高(0.84)。尽管存在诸多不同,但3种探测器气溶胶反演产品均能较好地展示该地区的气溶胶季节变化。塔克拉玛干沙漠春、夏季AOD较大,秋、冬季AOD相对较小。ngstrm波长指数的结果表明,春季(3~5月)最小(均值为0.11),夏季(6~8月)次之,秋季(9~11月)和冬季(12月至次年2月)较大(均值达到0.61),这表明在春、夏季气溶胶粒子偏大,秋、冬季气溶胶粒子偏小。此外,通过研究2000~2010年AOD年际变化表明,由于塔克拉玛干沙漠地区属于沙尘源区,气溶胶类型较为单一,所以总体来说,变化趋势不是较为明显。从反演结果来看,2003年的气溶胶含量为此10年中最高,年均值达到0.32;2005年的气溶胶含量在这10年中最低,年均值为0.28。  相似文献   
956.
马传浩  陈剑 《地质与勘探》2019,55(4):1066-1072
我国泥石流灾害广泛发育,对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人民生命财产构成了很大的威胁。传统的泥石流调查是采用地面调查结合遥感、钻探、槽探等方法进行,依据探测要求采用行之有效的地球物理手段进行泥石流灾害调查,对查清泥石流种类、探索其成灾机理和地质灾害评价有重要意义。本文简要阐述了地质雷达的探测原理,并在此基础上探索地质雷达方法在泥石流灾害调查中的应用效果,为泥石流灾害调查提供可靠的技术手段。通过地质雷达在北京市房山区南安主沟泥石流区域的应用实例分析,最终对比探槽结果进行验证,雷达分层与探槽分层深度基本一致,表明利用地质雷达这一探测手段能够有效地进行地层划分和深度解译,确定泥石流堆积物的厚度,为泥石流灾害调查提供较准确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957.
基于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分析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亦卓  季青  庞小平 《冰川冻土》2019,41(5):1214-1220
利用卫星测高数据能够获取大尺度、长时序的海冰厚度信息。相较于北极,目前南极海冰厚度特别是近期变化信息仍很缺乏。基于2013-2018年的CryoSat-2卫星测高数据,采用最低点高程法和静力平衡方程模型反演了近6年逐月平均海冰厚度并分析其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2013-2018年南极海冰厚度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其中,2014-2017年年平均海冰厚度表现为快速变薄。南极较厚的海冰集中在威德尔海西南海域,最大值出现在该海域2014年的7月(6.27 m)。年平均海冰厚度在2017年达到最低值。南极海冰厚度的时空变化研究可为深入研究海冰变化与全球变化的关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58.
华南大陆主要由扬子与华夏两大古陆块拼合而成,复杂的构造演化过程使得该区不仅具有多样的几何结构与变形特征,也发育成为中国南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区域,其中包括长江中下游、钦州—杭州、武夷山、南岭、等多个重要成矿带。针对华南东南部及位于该区内的长江中下游、武夷山和南岭成矿带的深部结构与成矿背景,本文利用国家地震台网在该区固定地震台站的远震事件记录信息,通过对各个台站的远震接收函数开展H-κ扫描研究,获得了各台站下方的地壳厚度和波速比。对地壳厚度和波速比的相关性与地壳流变学构造模式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结果显示,华南东南部的Moho面起伏整体较为平缓,自东向西逐渐增厚,波速比分布与成矿带和构造格局有明显相关性,在扬子与华夏块体之间的华南陆内复合造山区呈现明显的低波速比特征;结合该区已有的地质构造等研究分析,认为华南地区地壳减薄与燕山期的强烈岩浆活动和成矿过程密切相关,太平洋板块俯冲以及岩石圈和下地壳拆沉所造成的上地幔热物质扰动上涌或是该区矿产资源集中爆发的驱动力源;本研究所得地壳厚度与波速比分布特征与重力学多尺度边缘检测所刻画的构造界限一致性较好,支持其对扬子与华夏块体南界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959.
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地基处理是黄土地区地铁建设中所面临的主要技术难题,采用传统的室内试验评价湿陷性的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地铁工程基底湿陷性黄土应力特征,在此基础上,通过现场试坑浸水试验,准确判定了黄土场地湿陷类型及自重湿陷下限深度,研究了大厚度湿陷性黄土场地浸水过程中的自重湿陷变形特征、水分场的时空运移、土压力(竖向及侧向)、侧向位移的变化规律,查明了浸水影响范围及地面裂缝影响范围,确定了自重湿陷的地区土质修正系数β0,为湿陷性黄土地区地铁工程的地基处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60.
为了研究预制裂隙的厚度和宽度对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的影响,对人工制作的单节理裂隙岩体进行了单轴压缩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了节理面的倾角β、节理面的厚度d、节理面的长度l对单轴抗压强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1)当节理面长度和厚度相同时,随着β随着由0°增加到90°时,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当节理面的倾角β和厚度相同时,随着节理面长度的增加,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2)当节理面的倾角β和长度相同时,随着节理面厚度的增加,试件的单轴抗压强度呈逐渐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