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6篇
  免费   63篇
  国内免费   70篇
测绘学   203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93篇
地质学   72篇
海洋学   47篇
天文学   16篇
综合类   48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9篇
  2016年   18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32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37篇
  2006年   2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0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Conditional daily rainfields were generated using collocated raingauge radar data by a kriging interpolation method, and disaggregated into hourly rainfields using variants of the method of fragments. A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GIS)-based distributed rainfall–runoff model was used to convert the hourly rainfields into hydrographs. Using the complete radar rainfall as input, the rainfall–runoff model was calibrated based on storm events taken from nested catchments. Performance statistics were estimated by comparing the observed and the complete radar rainfall simulated hydrographs. Degradation in the hydrograph performance statistics by the simulated hourly rainfields was used to identify runoff error propagation. Uncertainty in daily rainfall amounts alone caused higher errors in runoff (depth, peak, and time to peak) than those caused by uncertainties in the hourly proportions alone. However, the degradation, which reduced with runoff depth, caused by the combined uncertainties was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from that caused by the uncertainty of amounts alone.  相似文献   
102.
灰色误差理论在岩矿测试数据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介绍了灰色误差理论,并应用于岩矿测试数据基本处理。结果表明,在误差变化范围小的岩矿化学分析中,测量数据的累加曲线为线性关系,在元素不均匀性分布的岩矿化学分析(例如不均匀性金的测试)和岩石强度试验等分散性大的测试中,测量数据的累加曲线为曲线关系,但灰色标准偏差和传统统计学的标准偏差非常接近。该方法简单易行,具有相当的精度和较强的实用性,对测量数据少或难于寻求统计规律的测量过程尤为实用,是一种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03.
葛咏  王劲峰  梁怡  王贞松 《遥感学报》2003,7(3):285-291
由于SAR遥感的独特优势,使它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因此,对SAR图像的不确定性研究也越来越必要和迫切了。针对数据分析方法的不足,该文着重从机理的角度探讨SAR原始像元的不确定性。相位误差、位置误差和灰度误差三者关系、各种误差分类和综合以及这些误差对SAR原始像元不确定性作用等问题往往是困扰从机理角度对SAR图像不确定性研究的主要障碍,该文重点讨论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4.
利用2003-01~2013-12期间GRACE数据反演得到地球表面质量变化,使用全球正向建模恢复法改正泄露影响,获得南极冰盖质量变化。比较GRACE直接估计和泄露影响改正后的结果发现,南极冰盖在2003~2013年质量变化信号衰减20.3%,西南极有26.4%的质量消融信号泄露到了周边,东南极的泄露影响更高达70%。改正后的结果表明,南极冰盖绝大部分质量消融发生在西南极和南极半岛,质量积累发生在东南极的Ronne冰架和Amery冰架;西南极冰盖质量变化速度达到-152.47±2.00 Gt/a,基本上等同于南极全岛的质量消融速度,而南极半岛的冰盖融化速度为-27.44±0.75 Gt/a,基本与东南极的冰盖质量积累速度27.27±5.12Gt/a抵消;南极全岛冰川整体质量以-152.64±7.00 Gt/a速度消失,并以-18.85±4.87 Gt/a2的加速度加速融化,导致海平面以0.41 mm/a的速度上升。  相似文献   
105.
多年平均气温数据空间化误差的尺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属性数据空间化是利用矢量数据生成栅格数据产品的有效方法,它有助于不同来源、不同格式之间的数据的综合分析。空间化是一种必然有误差伴随的过程,为探讨空间化误差与数据源密度、空间化模型方法,以及空间化分辨率之间的关系,本文利用7种水平的气象站点密度、5种空间化模型方法和19种栅格分辨率分析多年平均气温数据空间化误差与这3类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分析发现:(1)气象站点密度的降低导致多年平均气温数据的空间化误差增加;(2)在IDW、Kriging、Adjusted IDW、Regression和Anusplin 5种空间化模型方法中,Adjusted IDW、Regression、Anusplin比IDW、Kriging的精度高;(3)随着栅格分辨率的变粗,多年平均气温数据空间化误差增大;(4)在影响空间化精度的3类因子中,空间化模型方法对空间化精度的影响最大,栅格分辨率次之,气象站点密度的影响最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多年平均气温数据空间化误差与这3类影响因子之间的定量模型,可为空间化技术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6.
剖析了TGR-2050自动验潮仪的工作原理,分析了影响测量精度的各种误差因素,指出该仪器设计上的缺陷,并给出实例,介绍了进行大气压改正的方法,得出了有益结论。  相似文献   
107.
针对地壳形变问题中观测向量和趋势项系数矩阵均含有误差的情况,研究了总体最小二乘配置平差方法,在广义总体最小二乘准则下推导了具体的解算公式和迭代算法。利用模拟的地壳水平形变和2009年意大利L’Aquila实际地震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总体最小二乘配置与传统的最小二乘配置方法在地壳形变分析中的效果基本一致,并给出了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8.
109.
误差限的病态总体最小二乘解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葛旭明  伍吉仓 《测绘学报》2013,42(2):196-202
大地测量和地球物理数据解算中时常会涉及病态问题的处理。基于客观的观测精度,利用设计矩阵与观测向量的误差限制,一方面降低了病态性对求解造成的波动;另一方面避免引入正常数,从而提高整个解算过程的客观性与可靠性。计算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可以有效地处理病态总体最小二乘问题,并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0.
李恒静  贾伟平 《北京测绘》2013,(3):82-84,92
GPS-RTK配合数字测深仪与相应的计算机软件,可以快速、准确地进行水下横断面测量。该文以浍河河道横断面测量为例,介绍了GPS-RTK配合数字测深仪的作业过程并提出了相应的注意事项。通过对成果的检核分析,凸显出GPS-RTK配合数字测深仪进行河道横断面测量的极大优越性,并证明该项技术手段先进,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