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0篇
  免费   188篇
  国内免费   88篇
测绘学   31篇
大气科学   606篇
地球物理   176篇
地质学   109篇
海洋学   28篇
天文学   5篇
综合类   45篇
自然地理   3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29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39篇
  2018年   18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27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4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59篇
  2007年   64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2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1991年淮河流域农村洪涝灾情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史培军  顾朝林 《地理学报》1992,47(5):385-393
本文从灾害系统的概念出发,分析了1991年淮河流域苏皖地区农村洪水的雨情、水情和灾情,并探讨了这次洪水对农村造成严重灾情的原因。  相似文献   
72.
It is not only meteorological problems for the medium-range numerical weather prediction(NWP) research to be in operation,but also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ical problems.Here we gener-ally described the results of research,engineering construction,operation information and testing,inthe course of set-up of medium-range NWP operation system in the China National MeteorologicalCenter.  相似文献   
73.
利用2017年1月—2019年12月太原地区逐时气象资料,分析了能见度及其主要影响因子的变化特征,并对两次低能见度过程进行深入分析,构建了能见度预报模型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1)从空间分布看,太原北部能见度明显高于南部地区。从时间分布看,太原地区平均能见度最大值出现在5月,最小值出现在1月;日间最低值出现在06:00(北京时,下同),冬季略向后推移,最高值出现在15:00前后。(2)2017—2019年太原地区低能见度分别出现93、84、79 d;低能见度发生时,干霾、湿霾发生频率分别为59.27%、40.73%;湿霾发生时,能见度降低更加明显。(3)所选个例中,能见度均随各影响因子有所起伏,干霾、湿霾过程中能见度分别与颗粒物浓度、相对湿度变化一致。(4)采用神经网络方法构建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模型,预报模型相关系数为0.81,均方根为4.43 km,平均绝对误差为17.39%,轻微级能见度的TS评分为87%。神经网络方法对太原地区能见度预报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4.
省级气象预报业务系统软件工程开发原则与技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新时期技术装备不断更新、探测手段日益丰富、信息量急剧增长的技术形势,根据气象预报业务对软件系统工程的具体需求,及目前省级气象预报业务软件系统开发人员的具体状况,从可靠性、开放性、可移植性及工作效率等多方面入手,讨论了气象预报业务软件系统工程开发的原则,并对具体技术措施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5.
上海市月降尘量与气象因子间关系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本文利用上海市1993~2003年月降尘量和同期气象资料,运用统计学方法和图表说明、物理解释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降尘量的年、月际变化,表明:降尘量的年际变化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降尘量月际变化的高值出现在春、夏季月份,与北方燃煤量大的城市差别较大。同时更为详细地研究了降尘量和气象条件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风向、风速频率和雨日数是影响降尘量的主要气象因子,而温度、湿度对降尘量没有明显的影响,并简要说明了影响机制,解释了年、月际变化。  相似文献   
76.
陕北春季森林火灾气象条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杜毓龙  雷崇典 《气象科学》2006,26(3):341-345
通过对1989~2004年间陕北春季森林火灾发生期气象资料进行研究分析,指出春季2~5月份林火期气候特征、森林火灾易发期天气环流特征,林火的发生与冷空气活动密切相关。在春季森林火灾期地面气象要素也呈现出一定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77.
由于诸多原因,如城乡规划建设、外部环境遭受破坏和工作环境需要改善等,新疆现有105个国家基准气候站、国家基本气象站和一般气象站从1950年起到2004年,搬迁达73个站150次,占全区地面气象站总数的70%。气象台站搬迁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观测数据的连续性和一致性,特别对于气候变化分析工作,更要求数据的历史延续性。本文分析了新疆台站迁移状况以及台站迁移后对数据连续性的影响,为使用这些数据的研究人员分析研究新疆气候变化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78.
气候和气候变化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回顾了过去几十年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在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方面的成果, 主要包括对我国历史气候资料的恢复、重建和整理, 气候区划, 对我国气温和降水的研究, 对青藏高原温度和降水、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 大气热源特征和臭氧变化的研究, 古气候模拟, 对气候变化的预测理论和方法以及气候和气候变化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近50年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收集大量气候资料并整理出版了《中国近五百年旱涝分布图集》; 对风能等资源进行了气候区划; 明确了近几十年中国地区在20世纪40年代和90年代出现了两个暖期, 20世纪50—60年代出现了相对冷期; 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 以四川为中心的西南地区自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一直在变冷; 20世纪80年代以后, 多雨带由华北南移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提出青藏高原近地层与边界层地-气过程的综合物理图像; 发现青藏高原夏季臭氧低值中心; 模拟出青藏高原隆起过程中中国气候变化特征; 揭示出东亚季风环流系统及其成员; 设计了多种预报方法; 还将气候和气候变化研究成果向国家经济转化。  相似文献   
79.
地球物理灾害链有关物理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地球物理灾害链的致灾机理,地震引起的放气范围、放气时间过程的计算方法,以及地气耦合致灾模式,进行了讨论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巨灾大都是多种因素迭加和强化的结果。由于单学科往往提出的致灾因素有限,所以预测效果不甚理想。要多学科从多种因素上去研究,才能改进大灾预测手段和方法,最后达到灾害链全链预测的目的。  相似文献   
80.
PM10 and heavy metal measurements in an industrial area of southern Ital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Atmospheric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and heavy metal content are measured from March to July 2001 at an industrial site located in a rural zone of the southern Italy. PM10 samples are collected by a low-volume sampler and each sample is analysed by AAS techniques for its content of Cd, Cr, Cu, Fe, Mn, Ni, Pb and Zn. We measure also temperature, atmospheric pressure and relative humidity, and we collect anemometric data. The study purpose is the investigation of pollutant levels in an industrial area located in a rather unpolluted region and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among particulate concentrations, heavy metal content and local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Data analysis is carried out by means of univariate and multivariate statistical methods. In the investigated period, the average value of PM10 daily concentrations (24 μg Nm− 3) does not exceed the national standard of 40 μg Nm− 3 and only nine values are higher than the European daily limit value of 50 μg Nm− 3. Particularly, the occurrence of two anomalous values (183 μg Nm− 3 in 3 March and 94 μg Nm− 3 in 22 June) seems to be related to no-local events as confirmed both by in situ data measured in the AQM network of Potenza city (about 10 km far from the study area) and by remote measurements performed in the same days. Regarding the heavy metal levels, we observe high levels of Cr (34 ng Nm− 3), Ni (85 ng Nm− 3) and Zn (214 ng Nm− 3) in agreement with the local industrial source pattern. The multivariate analysis, carried out using meteorological parameters as exogenous variables, allow to evaluate the role of the different variables as driving factors of the correlation structure among the met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