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67篇
  免费   942篇
  国内免费   1897篇
测绘学   329篇
大气科学   3822篇
地球物理   490篇
地质学   573篇
海洋学   287篇
天文学   52篇
综合类   146篇
自然地理   207篇
  2024年   28篇
  2023年   92篇
  2022年   122篇
  2021年   177篇
  2020年   186篇
  2019年   239篇
  2018年   168篇
  2017年   182篇
  2016年   172篇
  2015年   218篇
  2014年   305篇
  2013年   281篇
  2012年   300篇
  2011年   276篇
  2010年   255篇
  2009年   302篇
  2008年   309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319篇
  2005年   242篇
  2004年   223篇
  2003年   178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137篇
  2000年   123篇
  1999年   114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87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7篇
  1993年   58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3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0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71.
2002年南海季风建立及其雨带变化的天气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利用南海海 气通量观测试验资料结合NCEP ,GPCP以及GMS - 5云图资料 ,综合分析了 2 0 0 2年 5~ 6月南海西南季风建立过程及其雨带变化 ,确定 5月 14日西沙及北部海区西南季风爆发 ,5月 15日整个南海季风爆发 ,季风爆发时间属于正常年 ;季风爆发时风向、风速、云量、降水、湿度、辐射及海面温度等要素都发生突变。这种突变是由大气环流的突变造成的。季风爆发前后大气环流变化过程是 :80~ 90°E越赤道气流加强 ,同时印缅低压加深 ,孟加拉湾南北向气压梯度增大 ,而后东亚大陆上气旋发展东移 ,副热带高压东撤 ,孟加拉湾低压槽前的赤道西风突然加强越过中南半岛 ,南海北部首先出现强西南风 ,继而南海季风迅速地全面爆发。孟加拉湾西南风加强到南海季风爆发是一个连续的过程 ,大陆冷空气南下起了重要的作用。南海季风爆发时呈现单雨带型 ,而后由单雨带型转变为双雨带型 ,雨带受副热带高压和季风系统共同影响 ,并且随着副热带高压移动位置变化。  相似文献   
72.
A case study of a particularly intense cold air outbreak over the northAtlantic Ocean extending from the northeast coast of the UnitedStates to the Gulf Stream is described. A RADARSAT satellite synthetic apertureradar (SAR) image of this outbreak dramatically illustrates the spatialevolution of convection. Nearly coincident images from the 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s Advanced Very HighResolution Radiometer are used to compare many interesting features.In addition, National Weather Service rawinsonde data, National Data Buoy Center buoy data, and Woods Hole Oceanographic Institute Coastal Mixing and Optics mooring data arepresented. We use these data to help describe the spatial evolution of the atmospheric boundary-layer processes involved in this outbreak.Rows of cellular convective clouds begin to appear some distance offshore and then slowly increase in horizontal diameter and wavelength in the downwind direction, with a subsequent jump in cloud diameter downwind of the Gulf Stream North Wall (GSNW). The SAR image shows a similar evolution of sea-surface footprints of these boundary-layer features. This change in boundary-layer structure is attributed to corresponding changes in static stability. About 300 km south of the GSNW in the SAR image, an even larger jump in cell diameter appears and the cells becomenon-uniform with bright crescents and filled semi-circles on thedownwind sides of the cells. These are believed to be surface effectsof gust fronts induced by the mesoscale cellular convection and enhanced by the overall northwesterly flow.  相似文献   
73.
卫星云图、雷达回波在人工增雨时机选择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晰莹  金风岭 《气象》2003,29(8):52-54
概述了干旱期间选择飞机和高炮人工增雨作业时机的方法,以2000年6~7月哈尔滨地区特大干旱期间进行的飞机和高炮人工增雨作业为例,利用卫星云图和雷达回波资料选择的作业时间和作业区域应是比较有利的。因为从卫星云图中的水汽图、红外和可见光云图上可分析出云系中的含水量、云顶温度、云系强度,在此基础上利用天气雷达跟踪订正,可直接指挥飞机和高炮在有利的区域和时间内进行作业,获得了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74.
1991年江淮暴雨时期的能量和水汽循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3,他引:16  
胡国权  丁一汇 《气象学报》2003,61(2):146-163
通过对 1991年 5~ 7月江淮暴雨期全球范围的水汽输送和不同降水过程中江淮暴雨区及其临近区域的水汽收支和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计算分析得到了以下结论 :( 1)从水汽输送的机制来看 ,一方面 ,有大量的水汽以定常涡动的方式从孟加拉湾及南海输送到中国江淮地区 ;另一方面 ,江淮地区的瞬变涡动水汽向北输出 ,这可能与江淮地区频繁活动的α和β中尺度系统有关 ,它们将江淮地区汇集的充沛的水汽除了大部分以降水形式降下外 ,剩余部分继续向水汽较少的高纬地区输出 ,以维持全球水汽的平衡。( 2 )在降水过程中 ,局地蒸发项在水汽的供应中或再循环中十分重要 ,其数值一般为降水量的 13 ~ 12 ,这与1998年的降水情况相似。( 3 )在降水过程中 ,暴雨区的水汽主要是从南边界和西边界流入的 ,东边界和北边界则流出 ,并且水汽的流入、流出主要在中低层进行。 (a)在流入边界上 ,水汽通量的垂直分布存在差异 ,暴雨区西边界和南边界的水汽流入的垂直差异可能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有密切关系。 (b)对于暴雨区 ,不同强度的降水过程水汽的主要来源有所不同。( 4)在 5次降水过程中 ,视热源和视水汽汇的较大值对应降水的大值区 ,表明了水汽凝结加热对大气加热所起的主要作用。梅雨期降水 ,以对流性降水为主 ,对流活动随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75.
临安地区强酸雨的特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洪盛茂 《大气科学》1997,21(1):31-38
本文对1985年至1994年监测的强酸雨资料进行研究和分析,并与一般酸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本地的一般酸雨出现较为频繁;强酸雨出现增多;四季中强酸雨频率各不相同,秋季最高,夏季最低;强酸雨的酸沉降量正在逐年增加;强酸雨的电导率较高,电导率和pH间呈现高度显著的负相关;强酸雨的降水量一般较小,并与pH间显现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强酸雨中各离子浓度均高于一般酸雨。  相似文献   
76.
淮河洪峰与致洪暴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气象与水文角度, 首先研究淮河关键地段(王家坝)水位变化规律和洪峰出现的特征, 并从数理统计理论上对超定量出现次数和洪峰数值进行了随机变量的独立性检验, 然后求出淮河洪峰遵从的概率分布, 并定性和定量地给出超定量大小与超定量历时关系。最后, 结合多年气象资料分析, 指出洪峰出现与淮河致洪暴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7.
模拟结果证明,在机载雷达的技术参数下,多重解析多普勒(MANDOP)方法能够提供误差可以接受的三维风场反演。 1991年夏在美国的佛罗里达州举行的CaPE现场实验中首次应用了机载双束多普勒雷达,并获取了珍贵的雷达实测资料。用MANDOP方法分析1991年8月9日观测到的一个飑线,取得类似于以往用地基雷达资料得到飑线内部大气环流结构。另外,机载雷达资料与 地基雷达资料联合反演的结果与纯粹用机载雷达资料反演的结果之间很好的相关性证明了机载雷达资料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78.
一次暴雨过程多普勒天气雷达风场资料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俞莲芬  陈大任  张代平 《气象》1997,23(2):25-28
通过对199御7月14日的大-暴雨天气过程所获取的3824多普勒天气雷达平均径向风场资料的分析,发现边界层急流与较强的降水相伴。表明多普勒天气雷达对中小尺度天气系统和灾害性天气预报有预警作用。  相似文献   
79.
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长学 《气象》1997,23(11):11-13
主要介绍在北京地区开展气球携带碘化银焰弹雨雪作业的作业技术,经济效益等问题。通过各种增雨雪技术比较,认敢球携带碘化银焰弹增雨雪作业在北方干旱地区的抗旱工作中或作为收音机增雨雪作业的补充手段具有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0.
李延香  徐传玉  滕俏斌 《气象》1997,23(11):22-26
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综合预报技术是以HLAFS数值降水预报产品为基础,以物理量诊断为主要依据,综合使用上卫星云图,常规气象资料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等众多信息逐步订正,以人机结合方式制作华北地区区域性暴雨预报的技术。实验表明,该技术对华北暴雨有较好的判断和预报能力,其主要特点是;基本上模拟预报员的预报思维和业务流程制作暴雨预报1,系统分段执行,透明度大,便于改进,也有利于预报员了解暴发生发展的机理和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