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43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6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78篇
海洋学   81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4篇
  1990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81.
本实验是利用以牡蛎壳为主要材料的 3种不同用量的盐碱土壤修复材料 ,处理含盐量为 2的低度盐碱土壤 ,对作物油菜的形态及其生理生化指标进行对比测量 ,用以观察此修复材料对盐碱土壤的修复作用。实验表明 ,此修复材料对种植 4 0 d后的油菜的出苗率无显著影响 ,而对叶长、叶宽等形态有明显影响。改良后的盐碱土上生长的油菜的叶绿素含量及叶绿素 a与叶绿素 b的比值均上升 ;叶片类囊体膜 H+ - ATPase活性上升 ,证明此盐碱土壤修复材料对盐碱土壤具一定的修复作用 ,且其修复作用与修复材料的添加用量有关。  相似文献   
182.
于1987-1989年对鱼腥藻7120质膜,类囊体膜和细胞壁进行分离纯化和基本的色素与蛋白质特性分析。采用机械性方法破碎细胞,以非连续蔗糖密度梯度离心分离纯化鱼腥藻7120营养细胞的质膜和类囊体膜,以Triton X-100处理方法获得细胞壁。色谱分析和电泳结果表明,其质膜,类囊体膜的色素和蛋白质特性与单细胞蓝藻相类似;Triton不溶细胞壁未发现可见光谱吸收,其两条主要蛋白带52KD和14KD均  相似文献   
183.
高天明  范娜  代涛 《地质学报》2024,98(4):1310-1331
传统沉淀法提锂生产周期长、不适用于低锂浓度卤水,盐湖提锂产量增长缓慢,难以满足新能源产业发展的需求。因此,开发高镁锂比卤水提锂新技术是锂产业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概述了吸附法、萃取法、膜法和电化学法等提锂新工艺的研究现状,发现铝基吸附剂已应用于工业生产,但其吸附容量显著地小于锰基和钛基吸附剂,而后两者的溶损和长吸附平衡时间是制约其产业化的关键。中性磷类萃取剂关注最多,但其易腐蚀和出现第三相;酰胺类萃取体系无腐蚀,已用于氯化物型卤水工业化提锂,但其稳定性需长期关注;并且萃取法工艺流程较长,酸碱消耗高。膜法无法深度除镁,需与其他方法相结合提锂,其水资源消耗量大。电渗析和“摇椅式”电化学实现了连续性提锂,加速了吸附速率,避免了洗脱剂的使用,其电耗随着优化提锂体系和工作条件的降低,电化学提锂将迎来广阔的产业前景。以上卤水提锂新工艺资源消耗和环境影响小于传统沉淀法,对高镁锂比盐湖具有显著的竞争优势,但各有弊端。因此,未来盐湖卤水提锂应加强多种新技术的集成与耦合,前移提锂过程,提升全流程锂的回收率和多种资源的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184.
淡水资源短缺和水源污染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开源、节流、回用”是解决我国水问题的一个指导方针。反渗透海水淡化工程的建设,正在缓解淡水供需矛盾。文章在概述海水淡化产量与水价后,用国内外3个不同规模的实例描述反渗透海水淡化给水工程中的膜工艺设计与应用,给出海水淡化反渗透给水工程设计方案与淡化水厂的运行结果。  相似文献   
185.
为优化高负荷生物絮凝-膜反应器(HLB-MR)的工艺参数,提高其资源化城市污水的效能,采用平行对比实验,考察了不同固体停留时间(tSR)条件下反应器的有机物去除效率、生物絮凝效果、有机物回收效果和膜污染情况。结果表明:在tSR分别为0.2、0.6、1.0 d时,HLB-MR反应器有机物去除效率均在85%以上,其出水化学需氧量(COD)质量浓度均保持在30 mg/L左右;反应器内的生物絮凝效果随着tSR的延长而增强,其胶体COD絮凝效率从tSR为0.2 d时的66%增加到tSR为1.0 d时的95%,与此同时,有机物的矿化损失率也逐渐增加,从tSR为0.2 d时的6.9%增加到tSR为1.0 d时的10.5%,总COD的回收率逐渐降低;反应器内浓缩液的膜污染潜势随着tSR的延长逐渐缓解,这与较长tSR条件下反应器内胞外聚合物(EPS)产量较高、生物絮凝效果较好、微细颗粒(0~1 μm)的颗粒浓度较低有关。经过综合对比分析,0.6 d为反应器较优的tSR参数,在该条件下,胶体COD的絮凝效率高达90%,膜污染程度较轻;总COD的矿化损失率低至7.4%,总COD的回收率(忽略膜清洗时有机物损失)可高达80%以上。  相似文献   
186.
D. Karmakar  T. Sahoo   《Ocean Engineering》2008,35(7):598-615
Using the recently developed expansion formulae for wave structure interaction problems, the scattering of surface water waves by a semi-infinite floating membrane due to abrupt change in bottom topography is analyzed. Both the cases of finite and infinite steps are analyzed. In the present paper, the analysis is based on the linearized theory of water waves and small amplitude membrane response. Combining the linearized kinematic and dynamic surface conditions on the water surface with the dynamic pressure condition on the membrane, a third order differential equation is derived to describe the membrane covered free surface condition. General wave energy relation for wave scattering by floating horizontal membrane is deriv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law of conservation of energy flux and alternately by the direct application of Green's second identity. In the floating membrane covered region, the wave energy density is a combination of the kinetic and potential energy density due to the surface gravity waves, and the surface energy density which is due to the existence of the floating membrane on the free surface. Gravity wave transformations due to an abrupt change in bottom topography in the presence of a floating membrane in finite water depth are analyzed based on shallow water approximation. Numerical results are computed and analyzed to understand the wave transformation due to the floating membrane when there is an abrupt change in topography in different cases.  相似文献   
187.
研究了不同浓度Hg^2 对水鳖叶片光合放氧速率,呼吸速率、细胞膜透性、硝酸还原酶活性以及超微结构的毒害影响,结果表明,随着Hg^2 浓度的增加,水鳖叶片的光合放氧速率逐渐下降,呼吸速率、硝酸还原酶活性先升后降,而细胞膜透性则逐渐上升,电镜观察发现,水鳖叶细胞受Hg^2 毒初期,染色质凝集,叶绿体中类囊体片层以及线粒体嵴突膨胀,随着叶细胞遭受毒害程度的加深,核膜破裂,染色质与核质消失,叶绿体膨胀解体,线粒体空泡化。  相似文献   
188.
设-5,0,6℃三种温度,测定其对南极冰藻Chlorophyceae L-4细胞膜相对透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5℃的冰冻状态,Chlorophyceae L-4的质膜可以维持相对的稳定性,从而可以维持细胞膜的正常功能和细胞内环境的稳定。X-射线微区分析结果表明,温度对细胞质内的主要无机离子Ca2 ,Na ,K 和Cl-含量影响不同,无机离子在Chlorophyceae L-4的低温生存中发挥一定的作用。Ca2 在Chlorophyceae L-4细胞中同Ca2 在高等植物中的作用一样,在Chlorophyceae L-4的抗冷生理中发挥第二信使的功能。Chlorophyceae L-4在-6℃条件下,Ca2 的含量在短时间内(6~12 h)迅速增加,此后,Ca2 迅速回到正常水平。因此,维持Ca2 的含量的稳态和活跃的Ca2 转运系统,对南极冰藻的低温生存是有利的。在低温下,维持细胞质中K 的含量稳定,以及Na ,Cl-等的平衡,对南极冰藻的低温生存也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9.
为了研究藻蓝蛋白和高等植物类囊体膜之间的光能传递,本实验将诱导表达的重组藻蓝蛋白和水稻类囊体混合孵育后,检测其77K荧光发射光谱以及类囊体膜的电子传递速率和光化学量子产量,结果表明重组藻蓝蛋白和水稻类囊体膜光系统Ⅰ之间存在能量传递使得光化学量子产量提高.本研究为利用藻胆蛋白构建新型光合系统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90.
海洋中的氮循环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而硝化过程是氮循环的关键一环,准确获取硝化速率对于丰富海洋氮循环的认识至关重要。15N标记同位素技术是目前国际上最为广泛使用的硝化速率测定方法,该方法的核心在于准确测定15N加富样品产生的15NO2-15NO3-的含量,但目前的方法普遍存在测试时间较长、测试成本较高、所需样品体积较大或者检测限较高等问题。研究以低成本的膜进样质谱作为15N加富样品测试设备,建立了基于镉柱与氨基磺酸双还原体系测定15N加富样品中15NO3-含量的方法。经条件优化实验确定的具体方法:采用1 mol/L HCl配制15 mmol/L的氨基磺酸(SA)作为反应试剂除去样品原有的NO2-,然后利用镉柱将15N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