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6篇
大气科学   77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3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2 毫秒
21.
使用NCEP(1°×1°)再分析资料计算湿热力平流参数及其积分,通过对比分析2008—2009年初夏(5—6月)地面实况降水与该因子积分后的中心大值区的对应关系。理论分析表明:湿热力平流参数综合体现了锋区附近大气的动力、热力及水汽作用,相对于常用的相当位温、湿度等常用物理量来说,在一定程度上包含了广义位温及位温平流的相互作用,对实际非均匀饱和大气的动热力变化及水汽有较好的反映。统计分析也表明:积分后的湿热力平流参数中心值区与地面6小时强降水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它的变化趋势及移动方向与强降水区的变化也较一致,能作为短时强降水落区预报提供参考;利用NCEP/NCAR(1°×1°)再分析资料和Micaps地面实况降水资料,选取2009年6月7-9日发生在贵州的强降水过程为例,通过把湿热力平流参数与此次过程中动、热力场结合进行诊断分析,进一步表明该参数能综合地反应锋面强降水系统中的水汽、动力及热力的垂直结构特征,能作为造成强降水的锋面系统的示踪物。  相似文献   
22.
湿位涡和倾斜涡度发展   总被引:266,自引:22,他引:266  
从完整的原始方程出发,在导出精确形式的湿位涡方程的基础上,证得绝热无摩擦的饱和湿空气具有湿位涡守恒的特性。并由此去研究湿斜压过程中涡旋垂直涡度的发展。结果表明,在湿等熵坐标中,涡旋的发展与对流稳定度的减少,等熵面上的辐合和潜热的释放有关。由于等熵位涡分析的应用受等熵面倾斜的限制,又进而发展了Z坐标及P坐标中的倾斜涡度发展理论。指出无论是湿对称不稳定或对流不稳定大气,还是湿对称稳定或对流稳定大气,除对流稳定度的影响外,风的垂直切变的增加或水平湿斜压的增加均能因湿等熵面的倾斜而引起垂直涡度的增长。湿等熵面的倾斜越大,这种由干湿斜压性加强所引起的涡旋发展更激烈。在梅雨锋附近及其南侧暖湿区的北端,湿等熵面十分陡立,是涡旋发展及暴雨发生的重要地区。对1991年6月12—15日江淮流域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分析表明,湿位涡分析,尤其是等压面上湿位涡量MPV1和MPV2的分析不仅在中高纬有效,在低纬度及低对流层也十分有效,是暴雨诊断和预报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23.
本文利用MM5模式,采用数值模拟方法,诊断分析了北京“12.7”强降雪的发生机理,发现500hPa湿位涡与降雪区有较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24.
湿位涡与锋面强降水天气的三维结构   总被引:66,自引:5,他引:6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湿位涡(MPV)给出了大气短期行为的热力状态和涡旋运动之间的约束关系,这种关系导致了强降水这样的天气现象中涡旋爆发性增长的重要机制,它的大小与大气层结的状态、斜压性以及风的垂直切变有关,其正负符号取决这三者的配置。文章分析指出500 hPa上MPV1零线或0~20(0.1 PVU)的区域可作为强降水区的后界(西北界)。锋面南侧暖湿对流不稳定层结大气中,在对流层700 hPa及以下的中低层(低空急流之上)。存在着向东的正涡度环流对应MPV2的正值中心,该中心北部对应强降水区,而锋面北侧的对流稳定层结大气中,  相似文献   
25.
滇中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50,自引:21,他引:29  
段旭  李英 《高原气象》2000,19(2):253-259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1998年6月滇中地区罕见的6场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θ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形成θe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500hPa至600hPa之间,若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0,易产生暴雨。  相似文献   
26.
梁军  李英  隋洪起  蒋晓薇  王树雄 《高原气象》2011,30(5):1243-1254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常规观测资料和大连地区近100个逐时自动气象站雨量资料,对大连地区2007年3月3~5日和2009年4月19~21日两次春季暴雨过程的大尺度环流特征进行了诊断分析,研究了大尺度环流条件对大连地区春季暴雨的影响。结果表明:(1)对流层低层的增温、增湿及中纬度冷空气的侵入,是导致两次春季暴...  相似文献   
27.
利用常规天气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17日唐山地区暴雨天气过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是暖湿空气向北输送与低层冷空气交汇引起的。降水前期,唐山地区中低层水汽强辐合为强降水提供了水汽条件。冷空气从底层侵入,抬升暖湿气流,低层暖锋锋生使对流不稳定性增大,上升运动加强,降水量增大。强降水区存在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和斜升运动机制。850 hPa湿位涡正压项MPV1〉0区域较好地反映出冷空气活动特征,强降水出现在MPV1零线附近偏冷空气一侧。  相似文献   
28.
运用WRF模式对2009年7月发生在广西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地再现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散度的负高值区、假相当位温广义波作用量密度和z-螺旋度的正高值区,与强降水落区都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大小及负值区向上伸展的高度、...  相似文献   
29.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NCEP 2.5°×2.5°再分析资料,选取1991年7月9日、1998年7月21日、2010年7月8日湖北省梅雨期的三次大暴雨过程,对影响三次暴雨天气背景以及暴雨发生所需的动力、水汽、热力条件进行诊断分析。试图总结这类区域性暴雨的预报着眼点。结果表明:三次过程的高、低空急流的位置,水汽输送路径有一定相似性;影响三次过程的中尺度系统为西南涡-切变线。850 hPa正涡度中心、水汽通量散度中心与暴雨落区有较好对应,反映了中低层风的辐合和垂直上升运动有利于降水的维持。三次过程暴雨区域700 hPa湿正压项和斜压项绝对值之和均在0.5~0.6 PVU之间,柱状的水汽饱和区均延伸至500 hPa以上;此类暴雨的预报着眼点为:西南涡-切变线以及低空急流的位置是暴雨落区预报的重点,低层的涡度、水汽通量散度、假相当位温高能舌,以及大气运动的垂直结构对暴雨落区预报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0.
运用WRF模式对2009年7月发生在广西地区的一次暴雨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利用模拟结果进行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模式能够合理地再现此次暴雨天气过程。在对流层中低层,水汽通量散度的负高值区、假相当位温广义波作用量密度和z-螺旋度的正高值区,与强降水落区都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水汽通量散度负值中心大小及负值区向上伸展的高度、假相当位温广义波作用量密度的高值中心值,与降水强度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z-螺旋度的强度变化对降水强度的增大和减弱也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