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03篇
  免费   776篇
  国内免费   1441篇
测绘学   354篇
大气科学   2623篇
地球物理   526篇
地质学   674篇
海洋学   430篇
天文学   32篇
综合类   215篇
自然地理   266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02篇
  2021年   140篇
  2020年   166篇
  2019年   177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56篇
  2016年   170篇
  2015年   179篇
  2014年   234篇
  2013年   235篇
  2012年   238篇
  2011年   211篇
  2010年   194篇
  2009年   259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273篇
  2006年   258篇
  2005年   222篇
  2004年   195篇
  2003年   194篇
  2002年   161篇
  2001年   140篇
  2000年   157篇
  1999年   123篇
  1998年   101篇
  1997年   76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7篇
  1993年   38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961.
黄河小浪底旅游开发的国内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河小浪底旅游区是河南省旅游业“九五”计划重点建设项目,也是新世纪河南省旅游业发展的龙头景区。文章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不仅分析了小浪底国内客源市场的趋势和走向,还深度采用趋势分析法、专家咨询法、分级法、平均值法等多种预测方法,对小浪底旅游区国内客源市场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与预测,从而为小浪底旅游开发及其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希望能为其它新开发旅游区的客源市场分析与预测提供方法借鉴。  相似文献   
962.
地质灾害发生时间和空间的预测预报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许强  黄润秋  向喜琼 《山地学报》2000,18(Z1):112-116
运用非线性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整套地质灾害预测预报的理论和方法,包括探索地质灾害发生前兆的加卸载响应比方法、地质灾害发生时间预测的协同学模型以及地质灾害区域预测评价的神经网络方法,并建立了基于GIS的地质灾害区域评价系统。同时,通过对向家坝水电站库区的崩滑地质灾害的统计分析,提出了地质灾害发生规模与发生频率间的幂律规则。  相似文献   
963.
利用平均海面推定青岛水准原点地区的地壳垂直运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常利用平均海面所求某点地壳垂直运动是一种视运动,如若干年平均海面实际升降变化为V,陆地实际垂直运动为U,则视垂直运动为(U-V).在推定地区地壳垂直运动,使用平均海面数据时应注意其区域性和周期性的变化.文中以有代表性的平均海面变化结果为依据,求出青岛国家水准原点地区地壳垂直运动速率λn=(+2.2±0.5)mm/a.  相似文献   
964.
黄河下游游荡段河道平面形态与河热变化趋势预测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陆中臣  陈劭锋 《地理学报》2000,55(6):729-736
黄河下游可道平面形态与河势演变,从20世纪60年代起,地貌界就用地图法和航片资料作过不同程度的研究。随着资料的不断积累,该项研究得到逐步的深化。“八五”期间,水利界又对主流线作了深入分析,结果表明:各家所得结论不同,需要作进一步的分析讨论。我们认为:从长远的角度来看,小浪底水库清水下泄期间,黄河下游游荡性可段不对称的河谷形态不会改变;在继承性新构造运动造成的地壳向南掀沉、科氏力和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965.
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高空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国华东六省一市13个探空站1961—2017年高空温度数据,对850 hPa、500 hPa、200 hPa高空温度的时间变化特征和空间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961—2017年中国华东区域对流层中下层增温趋势明显,向上增温趋势减弱,对流层顶增温趋势有所增强。850 hPa、500 hPa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均呈现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而200 hPa温度的年代际变化则呈现持续升高的趋势。秋、冬季在各个层次上均为显著的增温趋势,冬季的增温趋势明显大于其他季节,500 hPa春季和200 hPa夏季有微弱的降温趋势。不同层次年平均气温的空间分布均有明显的南北差异,且随着高度的增加,南北平均温差先增大后减小。850 hPa、500 hPa年平均温度的空间变化趋势一定程度上呈现出华东沿海地区增温趋势大于内陆的特征,200 hPa则呈现华东南部的增温趋势大于北部的特征。850 hPa各季节呈现出中国华东沿海地区增温、内陆增温趋势不如沿海地区或内陆呈现降温趋势,500 hPa的春季和200 hPa的夏、秋季则呈现出中国华东南部地区增温、北部地区降温的趋势。  相似文献   
966.
选取2018年夏季邵阳地区的17个雷暴单体和9个非雷暴单体,分析了单体30 dBz、35 dBz和40 dBz回波顶高及0℃、-10℃和-20℃层超过30 dBz、35 dBz和40 dBz的回波面积与闪电发生的关系,利用40 dBz回波顶高、-10℃层以上超过40 dBz的回波面积及其与单体总面积的百分比对该地区闪电进行预报。结果表明:雷暴单体和非雷暴单体在回波强度为40 dBz时,超过0℃、-10℃和-20℃三种层结高度所占百分比的差值最大。-10℃层的40 dBz回波顶高较其他层结高度能更好地区分邵阳地区的雷暴单体与非雷暴单体。-10℃层以上超过40 dBz的面积所占单体总面积百分比大于1%这一阈值时,可作为区分雷暴单体和非雷暴单体的一个有效预警指标。综合使用40 dBz回波顶高、-10℃层以上超过40 dBz的回波面积及其与单体总面积的百分比对12个单体样本进行检验,雷暴单体预报的准确率达66.7%,非雷暴单体判断的准确率为83.3%。  相似文献   
967.
基于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全球高分辨率预报模式ECMWF、中国自主研发的新一代业务化区域数值模式GRAPES_Meso和WRF中国全国区域预报模式的降水预报结果进行未来3 d降水集成预报。以中国地面-卫星-雷达三源融合逐时降水格点产品(CMPA-Hourly,V2.0)作为"观测值"进行建模,采用消除偏差多模式平均法和基于无偏平均绝对误差集成法对中国大陆地区进行降水集成预报,同时采用2800个国家自动气象站降水观测数据对降水集成预报效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基于无偏平均绝对误差的降水集成方法能够综合每个模式成员降水预报场的优势,提供一种更为稳定可靠且具有更高分辨率的优质精细化降水预报产品;其在试验期间对中国大陆地区汛期的降水预报ETS评分,优于消除偏差多模式平均降水集成预报和最优单模式降水预报,BIAS评分更接近于1,与"实况"的距平相关系数也明显提高,是对降水大值捕捉能力较优的一种集成方法,尤其对中雨到暴雨量级预报的改进较好。  相似文献   
968.
基于ARMA模型的广元市中区经济增长预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广元市市中区1978年到2004年GDP数据,构建了广元市市中区时间序列趋势的ARMA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广元市市中区2006年到2010年未来5年内的GDP进行了预测,并针对该区"十一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提出了一些对策建议,为广元市市中区未来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69.
集合卡尔曼滤波同化多普勒雷达资料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5,自引:10,他引:25  
利用集合卡尔曼滤波(EnKF)在云数值模式中同化模拟多普勒雷达资料,并考察了不同条件下EnKF同化方法的性能.结果显示,经过几个同化周期后,EnKF分析结果非常接近真值.单多普勒雷达资料EnKF同化对雷达位置不太敏感,双雷达资料同化结果在同化的初期阶段比单雷达资料同化结果准确.同化由反射率导出的雨水比直接同化反射率资料更有效,联合同化径向速度和雨水有利于提高同化分析效果.协方差对EnKF同化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考虑模式全部预报变量与径向速度协方差的同化效果比仅考虑速度场与径向速度协方差的同化效果好.雷达资料缺值降低了同化效果,此时增加地面常规观测资料的同化可以明显提高同化分析效果.EnKF同化技术对雷达观测资料误差不太敏感.初始集合对同化分析有较大影响.EnKF同化受集合大小和观测资料影响半径.同化对模式误差较敏感.利用EnKF同化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一次梅雨锋暴雨过程的中尺度结构.结果表明,EnKF同化技术能够从双多普勒雷达资料反演暴雨中尺度系统的动力场、热力场和微物理场,反演的风场是较准确的,反演的热力场和微物理场分布也是基本合理的.中低层切变线是此次暴雨的主要动力特征,对流云表现为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并有垂直上升运动伴随,其热力特征表现为低层是低压区,高层为高压区,中部为暖区而上、下部为冷区,水汽、云水和雨水分别集中在对流云体内、上升气流区和强回波区.  相似文献   
970.
南北带强震年度预测能力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中国地震局原分析预报中心测震学科1988~1999年度划定的南北地震带强震(M≥7)危险区进行了回顾和分析。 结果表明, 从过程角度研究前兆地震活动图像及其演变是年度和中短期强震预测的有效途径, 这为南北地震带强震震情跟踪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