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60篇
  免费   521篇
  国内免费   1061篇
测绘学   131篇
大气科学   2032篇
地球物理   287篇
地质学   507篇
海洋学   228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106篇
自然地理   144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38篇
  2022年   68篇
  2021年   94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121篇
  2018年   10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89篇
  2014年   157篇
  2013年   126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38篇
  2010年   139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05篇
  2007年   189篇
  2006年   192篇
  2005年   159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68篇
  2002年   123篇
  2001年   111篇
  2000年   127篇
  1999年   101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3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19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51.
谭承业  阮圣娜 《地震研究》1989,12(3):193-200
本文对地震参数建立了地震拓扑空间并把灰色系统理论中的拓扑预测方法引入地震预测之中,研究地震长趋势的预测问题。  相似文献   
152.
匡耀求 《湖南地质》1994,13(4):250-254,240
本文综述指出:深部过程,可能导致放射性元素在地幔或下地壳的某些部位聚结而产生强烈的核反应,致使下地壳加热和上地壳的快速抬升和伸展垮塌,产生地震、火山作用、岩浆作用,形成山脉。通过对来自地球内部的α─粒子辐射监测,有可能对毁灭性地震作出预报。  相似文献   
153.
钱塘江涌潮简析与预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黔生 《水文》1994,(6):12-16
根据1991年观测资料,仑前潮位站出现涌潮184次,涌潮次数多少与江道地形变迁及上游下泄流量大小有关。涌潮高度在1.2-2.2m之间,与涨潮潮差成正比。涌潮潮时预报方法有传播时间法和隔日滞后时间法。涌潮高度的预报,可根据当天涌潮高度预测后一天涌潮高度,也可根据下游站的涌潮高度预报上游站的涌潮高度。  相似文献   
154.
江汉平原渍涝灾害遥感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采用遥感技术与地理信息系统结合研究渍涝灾害的方案,其内容包括:(1)信息源选择与信息处理1(2)清访机理与灾情分析;(3)灾情预报与防治决策.讨论了实施技术系统的基本功能:(1)图像与数据处理1(2)基本信息的提取与分析,(3)损失分析模型与预报模型.作为本方案论证的一部分,还介绍了笔者近期在这一领域中的部分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5.
河道流量演算的一种新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系统地阐述了现行各种流量演算模型普遍存在系统偏差(注)及其造成的原因,根据河槽蓄泄特性提出了滞后出流流量演算模型及其解法.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在实例河段优于反映非线性影响的马斯京根演算模型.  相似文献   
156.
全球增暖下我国旱涝灾害可能情景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全球变暖的情况下,我国东南沿海、西南、西北、内蒙古和东北部分地区,洪涝灾害可能增加;而黄河中游以南和华北平原干旱可能增加.这一变化特征与本世纪暖期降水分布变化,以及与CO_2倍增情况下气候模似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57.
158.
用切氏多项式作月降水量的双向时间序列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9.
邓阜仙钨矿成矿构造特征及深部成矿预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邓阜仙钨矿位于湘赣地洼系衡山地穹内地洼型花岗岩中。矿床构造为典型的脉状构造。单脉,脉列,脉群在空间上严格按一定的几何关系分布。矿脉雁列脉,侧羽脉的三维形态特征,反映它们剪切形成的机制。经我们对该区航片、卫片分析,发现NNW向构造带与环形影像带,由此而确立了NNW向矿带的新认识。结合矿化与蚀变强度的空间分布,以及发现客观存在的构造等距性、对称性、梯级面,预测出新矿床(体)的空间位置,并得到物探与工程的验证。  相似文献   
1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