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386篇
  免费   2774篇
  国内免费   4801篇
测绘学   789篇
大气科学   3074篇
地球物理   3711篇
地质学   8299篇
海洋学   2818篇
天文学   5643篇
综合类   861篇
自然地理   1766篇
  2024年   74篇
  2023年   225篇
  2022年   551篇
  2021年   630篇
  2020年   701篇
  2019年   919篇
  2018年   694篇
  2017年   651篇
  2016年   760篇
  2015年   851篇
  2014年   1180篇
  2013年   1209篇
  2012年   1228篇
  2011年   1356篇
  2010年   1287篇
  2009年   1711篇
  2008年   1559篇
  2007年   1571篇
  2006年   1480篇
  2005年   1270篇
  2004年   1111篇
  2003年   949篇
  2002年   770篇
  2001年   661篇
  2000年   598篇
  1999年   572篇
  1998年   434篇
  1997年   301篇
  1996年   304篇
  1995年   227篇
  1994年   179篇
  1993年   215篇
  1992年   121篇
  1991年   104篇
  1990年   94篇
  1989年   102篇
  1988年   64篇
  1987年   36篇
  1986年   35篇
  1985年   38篇
  1984年   32篇
  1983年   21篇
  1982年   23篇
  1981年   10篇
  1980年   1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7篇
  1977年   17篇
  1973年   2篇
  197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Stable isotopic dilution was applied to the determination of dimethyl sulfide (DMS) in ambient air at the low part-per-trillion by volume (pptrv) levels. Perdeuterated DMS was used as an internal standard in the 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determination. The isotopically labelled internal standard provided insensitivity to possible losses of DMS in sampling and analysis. The lower limit of detection (LLD) was 1 pptrv with a sample acquisition time of 2 min.  相似文献   
992.
灾害是人类面临的最严重的威胁。本文简要列述了各类灾害对国民经济建设和人类生存的危害性,论述了灾害的分类和体系特征,探讨了灾害形成的科学机理,强调了开展多学科、大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同时结合国土环境遥感调查,提出了开展灾害学研究、监测防御、减灾抗祸的对策和建议,以期发挥现代地球科学理论与遥感技术的潜力,为促进灾害学的研究、保障人类更好地生存与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993.
本文讨论了根据重复水准、重力测量资料利用虚拟质点法计算水准面随时间的变化,提出了虚拟质点位置参数的优化方法(该法克服了司托克斯方法和配置法的缺点)。模拟计算表明,水准面位移的计算精度是很高的。  相似文献   
994.
五矩二流太阳风等离子体特性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数值求解了各向同性二流太阳风的五矩方程组,得出了1 Rs-2AU区域内太阳风密度、速度、电子和质子温度、它们的热流通量密度q以及非麦克斯韦分布尾部粒子过剩量ξ随日心距离的变化关系.文中比较了二流太阳风五矩模型、四矩模型(ξ=0)和低阶矩模型(不包括q和ξ二个矩方程)的等离子体特性,着重讨论了量ξ对质子温度及其热流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括言的五矩方程可改善Te/Tp和qe/qp的计算值与观测值的符合程度.  相似文献   
995.
本文讨论了最佳测井点距的选择原理,其最佳值大致为8-12.5cm.并从原理上分析了矿层解释厚度增大的主要原因:根据离散测量值所作的分层解释结果必然导致矿层解释厚度的增大.大量的模型测量结果完全证实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并且还提出了合适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996.
王尧奇  韦志刚 《高原气象》1990,9(3):327-336
本文根据中国西部干旱地区大气物理状态(大气可降水量和大气浑浊度)的变化范围,利用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理论计算公式,计算了各种大气透明系数状况下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计算结果表明,大气质量m=2时的透明系数P_2和m相同时,由于水汽和气溶胶的含量配置不同而引起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的差异,在辐射日变程的主要时段(m=1-3)内并不大。于是得到各种透明系数P_2状况下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平均关系。不同海拔高度比较,当透明系数P_2相同时,各自的大气物理状态虽然不同,但m相同时的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基本相同。现有的表征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值和大气质量联系的关系式都不能很好地描述计算结果。根据太阳直接辐射通量密度随大气质量变化的特性,我们提出了新的关系式。最后,整理了不同拔海高度和不同地理景观的四个日射站(西藏那曲、青海格尔木、甘肃敦煌和民勤)的多年观测资料。经验计算结果与观测值比较,一致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7.
Monthly mean anomaly fields of various parameters like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air temperature, wind stress, effective radiation at the surface, heat gain over the ocean and the total heat loss between a good and bad monsoon composite and the evaporation rates over the Arabian Sea and southern hemisphere have been studied over the tropical Indian Ocean. The mean rates of evaporation on a seasonal scale over the Arabian Sea during a good and bad monsoon composites were equal (about 2·48 × 1010 tons/day). The evaporation rates ov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ere greater during all the months. The mean evaporation rates ov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on a seasonal scale for the good and bad monsoon composites were 4·4 × 1010 and 4·6 × 1010 tons/day respectively. The maximum evaporation rates over the southern hemisphere were observed in August. The anomalies of wind stress, effective radiation at the surface and the heat gain over the ocean also exhibit large variations in August, as compared to other monsoon months.  相似文献   
998.
Conclusion A simple method of estimating fractur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based on empirical relations between fracture aperture andJRC andJCS can be developed. This shows very close correlation with existing data, using simple discontinuity models. There is quite a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fracture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depth for larger initial apertures.  相似文献   
999.
湖南香花岭复式碱长花岗岩体侵入期次关系的识别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启东 《湖南地质》1991,10(4):289-294
香花岭碱长花岗岩为一复式岩体。不同期次侵入体之间的接触关系、白色和绿色含铍条纹岩以及磁铁矿条纹岩与不同期次侵入体之间的对应关系、通天庙、塘官铺、太平和新风不同矿化组合与不同期次侵入体之间的成因联系以及遥感图像中的环形构造特点和差异明显的Rb-Sr同位素等时年龄表明该岩体是两期四次碱长花岗质岩浆侵入作用的产物,燕山早期的三次岩浆侵入与本区矿化关系密切;而燕山晚期的一次岩浆侵入与矿化无关。上述认识可对矿区的某些地质问题作出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00.
我国土壤热流场及与深层大地热流场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岩石圈内的某些过程是气候变迁的重要原因之一。并依据对土壤热流、大地热流、地震和旱涝关系研究所得到的一些现象和结论,利用气象站地温资料计算了土壤热流,初步分析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据线性热传导理论设计的热流的计算方法基本上可以满足多年平均土壤热流场计算精度的要求;(2)平均土壤热流场、深层大地热流场、地震带三者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平均土壤热流高值带一般都有大地热流高值带和地震带与之对应;(3)土壤热流距平场与汛期降水场有相似的分布形势,土壤热流距平的变化与强震也有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