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5篇
  免费   65篇
  国内免费   105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1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7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5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61.
文中基于1972—2021年长三角地区国家基本气象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利用线性趋势分析、合成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三角地区夏季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并讨论了夏季降水异常的可能成因。结果表明:1) 长三角地区夏季降水呈显著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特征;空间分布呈南多北少的特征,降水大值区主要位于安徽南部和浙江南部沿海地区。2) 长三角地区夏季降水偏多年,东亚沿岸上空为明显的东亚太平洋(East Asia Pacific,EAP)遥相关型的负位相。夏季降水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面积、强度指数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脊线位置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关系。3) 长三角地区夏季降水与孟加拉湾、阿拉伯海、西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的海温呈显著正相关关系,与副热带东北太平洋海温呈显著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2.
东亚夏季降水的异常与水汽输送的变异密切相关。基于1958—2016年资料,研究了夏季东亚季风区经向水汽输送的主要变异特征及其对东亚夏季极端降水的影响。经向水汽输送的第一主变异模态表现出中国东部和西北太平洋上的水汽经向输送呈现反向异常,以年际变化为主。当中国东部向北输送的水汽增强(减弱)而西北太平洋向北输送减弱(增强),则中国东部大范围的极端降水量及频次增加(减少)。该模态与西太(西太平洋)副高西伸(东撤)有关,并主要受到热带中东印度洋海温的影响。第二变异模态以年代际变化为主兼有年际变化,表现在1980年后中国东部及邻近海域上空的经向水汽输送减弱,使得环渤海地区和华南沿海的极端降水量及频次减少而长江上、下游和贵州的极端降水量及频次增加。该模态与西太副高的减弱有关,并受到热带西太海温年代际增温的影响。第三变异模态以年际变化为主兼有年代际变化,反映中国长江以北地区和日本南部及附近区域的经向水汽输送的反相变化结构。长江以北水汽输送减弱(增强),可导致华北、东北的极端降水量及频次减少(增加)和长江下游及江南地区的极端降水量及频次的减少(增加)。该模态主要受欧亚大陆上空中高纬度纬向遥相关波列和热带印太(印度洋太平洋)海温异常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3.
Experimental outputs of 11 Atmospheric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AMIP) models from phase 5 of the Coupled Model Intercomparison Project (CMIP5) are analyzed to assess the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over Northern Hemisphere induced by the anomalous rainfall over tropical Pacific and Indian Ocean during boreal winter.The analysis shows that the main features of the interannual variation of tropical rainfall anomalies,especially over the Central Pacific (CP) (5°S-5°N,175°E-135°W) and Indo-western Pacific (IWP) (20°S-20°N,110°-150°E) are well captured in all the CMIP5/AMIP models.For the IWP and western Indian Ocean (WIO) (10°S-10°N,45°-75°E),the anomalous rainfall is weaker in the 11 CMIP5/AMIP models than in the observation.During El Ni(n)o/La Ni(n)a mature phases in boreal winter,consistent with observations,there are geopotential height anomalies known as the Pacific North American (PNA) pattern and Indo-western Pacific and East Asia (IWPEA) pattern in the upper troposphere,and the northwestern Pacific anticyclone (cyclone) (NWPA) in the lower troposphere in the models.Comparison between the models and observations shows that the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PNA and NWPA pattern depends on the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anomalous rainfall over the CP,while the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IWPEA pattern is related to the ability to simulate the rainfall anomaly in the IWP and WIO,as the SST anomaly is same in AMIP experiments.It is found that the tropical rainfall anomaly is important in modeling the impact of the tropical Indo-Pacific Ocean on the extratropical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anomaly.  相似文献   
164.
北半球热带外大气存在多种形态的大气遥相关。按其空间结构,可以分为两类:(1)异常中心为南北分布的偶极子型(例如北大西洋涛动、北太平洋涛动);(2)异常中心呈波列型(例如北太平洋/北美型遥相关、欧亚型遥相关)。这些遥相关活动及其变异,不仅对遥相关控制的地区,而且对与遥相关相距很远的地区的天气和气候也产生影响。研究大气遥相关的形成机理及其天气气候影响,是进行短期气候预测的基础。近十多年来北半球中高纬度的大气遥相关动力学研究取得很大进展,在此对一些主要进展进行总结,特别关注影响中国天气、气候的大气遥相关及其影响机理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5.
以广东北江流域18测站1965~2007年的月降水数据为基础,统计发现该区域降水前汛期突出,后汛期不明显,年内降水呈明显的"单峰型"分布。Mann-Kendall趋势检验表明,4月、5月降水主要呈下降趋势,6月降水主要呈上升趋势。考虑到前期海温及遥相关指数对降水具有预测性的指示意义,本文将流域前汛期各月份降水经验正交函数(EOF)分析的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同期及前期1~12月全球海温及10种遥相关指数进行时滞相关。结果发现影响前汛期各月降水的海温异常关键区并不局限于广东近海,各月的海温异常关键区、遥相关指数及其影响时段存在较大差异。海温异常关键区面积各月均表现为负相关海域大于正相关海域;4月、5月正相关海域主要分布在南半球,6月正相关海域主要分布在北太平洋海域;有些海区在滞后0~12月均与前汛期降水相关显著。研究有助于减少广东北江流域前汛期降水预报的不确定性,为指导工农业生产及防灾减害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也可为研究区域气候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提供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166.
The mid-to-late Pleistocene Devils Hole δ18O record has been extended from 60,000 to 4500 yr ago. The new δ18O time series, in conjunction with the one previously published, is shown to be a proxy of Pacific Ocea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 (SST) off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During marine oxygen isotope stages (MIS) 2 and 6, the Devil Hole and SST time series exhibit a steady warming that began 5000 to > 10,000 yr prior to the last and penultimate deglaciations. Several possible proximate causes for this early warming are evaluated. The magnitude of the peak δ18O or SST during the last interglacial (LIG) is significantly greater (1 per mill and 2 to 3°C, respectively) than the peak value of these parameters for the Holocene; in contrast, benthic δ18O records of ice volume show only a few tenths per mill difference in the peak value for these interglacials. Statistical analysis provides an estimate of the large shared information (variation) between the Devils Hole and Eastern Pacific SST time series from ∼ 41 to ∼ 2°N and enforces the concept of a common forcing among all of these records. The extended Devils Hole record adds to evidence of the importance of uplands bordering the eastern Pacific as a source of archives for reconstructing Pacific climate variability.  相似文献   
167.
在1955~1993年各种类型青藏高原冬季积雪资料进行综合再分析基础上, 通过典型年份合成对比与相关分析, 发现青藏高原冬季雪盖异常, 同期北半球中高纬500 hPa高度场存在3正2负遥相关结构及相似二维Rossby遥相关波列, 该遥相关型强度指数Iasp与夏季大气环流又存在一个明显的东亚—太平洋遥相关的关系, 与长江中下游汛期旱涝呈正相关, 最高相关区位于江南北部。遥相关强度指数Iasp的强弱在较大程度上间接反映高原积雪异常与否, 并为积雪因子在我国汛期旱涝预测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物理基础。  相似文献   
168.
冬季戴维斯海峡的海冰面积年际变化与东亚气候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北极 1°× 1°海冰面积指数、海平面气压、50 0 h Pa高度场和中国 1 60站气温等资料 ,分析了戴维斯海峡海冰的年际变化与大气环流及东亚气候的关系 ,结果发现 :冬季戴维斯海峡是影响东亚以及北半球气候变化的关键区之一 ,该区海冰面积年际变化与 50 0 h Pa高度场的 WA型、EU型遥相关以及东亚冬季风强、弱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冬季该区海冰偏多 ,则 50 0 h Pa高度场在北大西洋戴维斯海峡西欧一带为 WA型遥相关 (美国东部高度场偏高 ,北美东北部到格陵兰一带高度场偏低 ) ,在欧亚大陆为出现 EU型遥相关 (贝加尔湖及其以东和西欧高度场偏高 ) ,西伯利亚高压减弱 ,致使东亚冬季风偏弱 ,我国东北、西北和华北地区偏暖 ;而冬季该区海冰偏少时 ,情况正好相反。  相似文献   
169.
近20年华北地区干旱期大气环流异常特征   总被引:25,自引:4,他引:2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NCAR/NCEP再分析资料和中国气象局整编的中国160站气温、降水月平均资料, 计算并分析了1951年1月-2000年10月中国华北地区Palmer drought severity index (PDSI)。研究表明:近50年来华北干旱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 华北出现了持续性严重干旱现象; 另外, 华北地区干旱持续时间一般都在两年以上。华北夏季典型干旱年的前期 (冬季和春季) 及同期环流特征是:北半球中高纬度500hPa高度距平场出现EU型遥相关分布, 华北地区长期处于大陆暖高压控制下。  相似文献   
170.
500hPa高度场遥相关型与广东降水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静 《气象》2002,28(11):33-36
应用1956-2000年资料,从500hPa高度场上的相关性出发,找出了北半球(4-6月)的高度场上遥相关型,计算了它们的强度指数并分析了各遥相关型与广东降水的相关尤其是与中山市降水的关系,发现4月北太平洋型和6月北大西洋型及西大西洋型遥相关型与广东尤其是中山的降水有密切关系,而6月的西大西洋遥相关型对广东降水有很好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