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9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23篇
大气科学   26篇
地球物理   64篇
地质学   14篇
海洋学   8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4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1 毫秒
61.
The analysis of the Irpinia earthquake of 3 April 1996 (ML = 4.9), based on strong motion and short period local data, shows that it was a normal faulting event located within the epicentral area of the MS 6.9, 1980, earthquake. It was located at 40.67° N and 15.42° E at a depth of 8 km. The local magnitude (4.9) has been computed from the VBB stations of the MedNet network. The moment magnitude is Mw = 5.1 and the seismic moment estimated from the ground acceleration spectra is 5.0 1023 dyne cm. Spectral analysis of the strong motion recordings yields a Brune stress drop of 111 bars and a corner frequency of 1 Hz. The source radius associated to these values of seismic moment and stress drop is 1.3 km. The focal mechanism has two nodal planes having strike 297°, dip 74°, rake 290° and strike 64°, dip 25° and rake 220°, respectively. A fault plane solution with strike 295° ± 5°, dip 70° ± 5°, and rake 280° ± 10° is consistent with the S-wave polarization computed from the strong motion data recorded at Rionero in Vulture. We discuss the geometry and the dimensions of the fault which ruptured during the 1996 mainshock, its location and the aftershock distribution with respect to the rupture history of the 1980 Irpinia earthquake. The distribution of seismicity and the fault geometry of the 1996 earthquake suggest that the region between the two faults that ruptured during the first subevents of the 1980 event cannot be considered as a strong barrier (high strength zone), as it might be thought looking at the source model and at the sequence of historical earthquakes revealed by paleoseismological investigations.  相似文献   
62.
用 500 h Pa 高度场资料及中国 160 个站的月平均降水资料,采用 E O F、合成分析和奇异谱分析等方法,分析了长江中下游旱涝年夏季降水与同期东亚大气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旱涝与 500 h Pa 高度场东亚太平洋遥相关型( E A P)关系密切, E A P指数能较好地反映夏季 500 h Pa 高度场的配置及长江中下游降水。文中重点讨论了 E A P指数的振荡周期及高低指数年西太平洋副高的变化特征。 E A P指数 3~6 年、准两年及年代际变化反映了长江中下游旱涝的年际变化及年代际变化趋势。 E A P高指数年(对应涝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为纬向型,随季节南北移动较缓慢,副高位置偏南偏西,并且强度偏强;而 E A P低指数年(对应旱年),西太平洋副高呈经向型,随季节由西南向东北移动较迅速,副高偏东偏北,并且强度偏弱。  相似文献   
63.
中长期地震预测中的PI算法改进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孙丽娜  齐玉妍  温超  张合 《地震》2012,32(4):44-52
图像信息学PI(Pattern Informatics)算法是一种基于统计物理学的地震预测新方法, 近年来得到了较大发展。 本文探索把此方法与地震活动性网格点密集值方法相结合, 并尝试用于华北地区中长期地震预测。 在预测中, 使用1970—2011年ML≥3.0区域地震目录, 针对MS≥5.0预测“目标震级”, 采用15年尺度的地震目录滑动时间窗, 均为3年尺度的地震活动“异常学习”时段和“预测时间窗”, 结合一定时空及震级范围内地震的数量和震中分布因素, 进行地震危险性概率计算。 对该方法的预测效果使用Molchan图表法进行统计检验。 结果表明, 此方法在某些方面优于PI算法, 且在地震趋势分析和中长期预测方面有较好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64.
本文介绍利用模式识别方法消除气象传真图象中某些干扰的方法。实践证明:采用3×3的窗口,1024个模块,可消除了1~3点的孤立麻点干扰,16点以内的孤立横线干扰,同时还对线条边缘起平滑整形作用。使图象质量得到改善。此法简单易行,实时性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5.
本文针对重庆市区冬季浓雾的短期预报,分析了雾的气候特点和主要天气形势,并引入多种气象因子,采用模式识别原理,建立浓雾预报规则,进而通过微机自动处理实时气象资料,做出浓雾预报。试验结果表明,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66.
测绘模式识别研究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述了模式识别理论发展及其在测绘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应用概况,着重对比了统计检验和模式分类在测量数据处理方面的基本思想和优缺点,提出了测绘模式识别理论和概念及研究意义,并概述了测绘模式识别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67.
中国江心洲河型的地域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将江心洲河型在某一地域的出现作为或然率问题来处理,提出了江心洲河型频度的概念,作出了我国江心洲河型频度随纬度分布的曲线,并从不同自然带的自然地理因子的组合所决定的水沙因子的特定组合关系对这一分布曲线的形成机理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68.
兰州市商业中心的区位格局及优势度分析   总被引:29,自引:4,他引:25  
安成谋 《地理研究》1990,9(1):28-34
本文试图以兰州市为例,就商业中心区位的最优选择与配置、共演化动态及未来对策等进行定量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69.
国土地政全过程管理中的空间数据模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国土地政业务全过程管理中的空间数据模式进行分析,界定了国土地政业务全过程管理的内涵,从空间数据模式方面提出了构建国土地政数据库、进行数据挖掘的思路,为国土地政业务全过程管理提供实施思路。  相似文献   
70.
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及其环流形势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利用1961-2011年广东省86个测站地面观测逐日降水资料及1979-2011年NCEP-DOE第2套分析资料,提出了广东暴雨日的定义指标,分析了近51a广东前汛期及其各月持续性暴雨的变化特征,进一步诊断了持续性暴雨过程的环流特征和水汽输送来源.结果表明,广东暴雨新指标避免了原指标定义存在的不合理情况和需要人工操作等问题,并且得到的广东暴雨日数及暴雨累积雨量的年际变化更能反映广东的旱涝情况.51a平均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在4、5、6月分别占10%、29%和61%,20世纪60年代后期至80年代持续性暴雨多发生在5月,而60年代前中期、90年代至2011年持续性暴雨则主要在6月出现,这种年代际变化是由东亚地区中低纬度大气环流系统的变化所造成的.除了过去所认识的“三脊两槽”和“两脊一槽”两种类型天气形势外,广东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500hPa中高纬度环流还有一种“高纬阻塞-中纬平缓型”(称为Ⅲ型),Ⅲ型主要出现于6月,占6月持续性暴雨过程的22%,因此,这种环流类型的补充提出,将减少6月持续性暴雨过程的漏报现象.由于气候背景场各月有所不同,无论是三脊二槽型还是二脊一槽型,各区域槽(或脊)的相对强弱和形态也随月份有所不同,例如二脊一槽型,东北亚地区高压脊4、5、6月逐月加强向北扩展,贝加尔湖槽区逐月变宽,中低纬度阿拉伯海以东槽逐月向西移动,孟加拉湾槽、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逐月加强.前汛期持续性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随月份发生变化,4月热带西太平洋地区水汽来源贡献最大,5月孟加拉湾、西太平洋和中国南海的水汽都有贡献,而6月则主要来源于孟加拉湾的水汽输送.所有类型持续性暴雨过程,广东大部分地区都处于水汽通量辐合区,说明动力辐合作用和水汽来源是暴雨的必备条件,持续性暴雨是各类中高纬度环流型的稳定维持与来源于热带的水汽输送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