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07篇
  免费   641篇
  国内免费   1121篇
测绘学   415篇
大气科学   1985篇
地球物理   636篇
地质学   535篇
海洋学   297篇
天文学   85篇
综合类   150篇
自然地理   166篇
  2024年   21篇
  2023年   74篇
  2022年   95篇
  2021年   144篇
  2020年   159篇
  2019年   194篇
  2018年   116篇
  2017年   150篇
  2016年   143篇
  2015年   167篇
  2014年   219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223篇
  2011年   187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231篇
  2008年   201篇
  2007年   258篇
  2006年   247篇
  2005年   162篇
  2004年   169篇
  2003年   126篇
  2002年   94篇
  2001年   90篇
  2000年   66篇
  1999年   67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42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25篇
  1993年   27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41.
结合分形理论和自适应图像块划分的遥感图像噪声估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傅鹏  孙权森  纪则轩 《测绘学报》2015,44(11):1235-1245
针对场景复杂的光学遥感图像中加性噪声估计问题,提出了一种结合分形理论和自适应图像块划分的噪声估计方法。区别于传统的基于规则图像块划分的噪声估计方法,本文提出了一种自适应于图像局部信息的图像块划分算法,更大程度地保证了自适应图像块内部的平滑性。结合基于分形理论的图像低粗糙度纹理区域选取和基于统计分析的图像噪声标准差计算,实现了光学遥感图像加性噪声强度的自动估计。利用资源三号卫星图像进行定量试验分析,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可以有效地适用于不同复杂程度、不同噪声强度的光学遥感图像。同时,本文中低粗糙度纹理区域选取和自适应图像块划分的方法经过改进后,还可以应用于雷达图像中乘性噪声的估计。  相似文献   
942.
TerraSAR雷达卫星条带模式影像中高压输电线产生亮度极高的散射斑点,利用湖北段1 000kV特高压输电线路的雷达影像和铁塔GPS坐标,研究了该区域150组输电线散射斑的形成条件和雷达像空间相对位置变化规律。研究表明,输电线的夹角、跨度和垂曲率是影响散射斑形成以及雷达像空间位置的主要因素。输电线散射斑产生于导线与卫星飞行方向的夹角±15°以内。当夹角由负到正变化时,其导线散射斑在雷达像空间的位置由北向南移动,但是其移动量与夹角变化不成正比。在夹角近似相同的情况下,导线跨度越大即其垂曲率越大,散射斑的位置越靠近导线垂直平分线。  相似文献   
943.
自交叉双边滤波的极化SAR数据相干斑抑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干斑抑制是极化SAR数据预处理的关键步骤。双边滤波是一种空域和值域滤波相结合的优秀边缘保持滤波算法。针对双边滤波在抑制极化SAR数据相干斑的不足,该文将改进的交叉双边滤波引入到极化SAR数据降噪领域,加入散射机制测度来扩展原权重核,根据SPAN图像的局域变差系数自动调整空间方差系数,利用参考图像来度量灰度值和散射机制相似性。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方法较经典滤波算法有更强的噪声平滑能力和更好的细节信息保持能力,在保持原数据极化散射信息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性能,这为基于极化SAR数据的后续应用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944.
王保平  方阳  孙超  谭歆 《遥感学报》2015,19(2):254-262
对于高速自旋目标而言,为了获得聚焦效果良好的图像,通常要求雷达系统具有较高的脉冲重复频率(PRF)。当PRF不满足采样要求时,雷达接收到的通常是方位欠采样的回波数据,从而影响目标识别。本文根据压缩感知理论,结合自旋目标回波信号稀疏性的特点,建立方位欠采样的成像模型,并提出了基于压缩采样匹配追踪的窄带雷达高速自旋目标成像算法。该算法在对信号进行重构迭代中,采用回退策略,并结合回波信号稀疏性的具体参数,选取最优的支撑集,提高了算法的重构质量。仿真实验表明新算法在回波欠采样的情况下能很好地重构图像,尤其是在低信噪比的情况下。采用"误选数"和"均方误差"两个指标对CoSaMP算法重建信号的性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算法受雷达PRF和信噪比SNR的影响较小,算法稳定性好。  相似文献   
945.
与常规雷达相比,超宽带雷达具有距离分辨力高、近距离盲区小、穿透性强、目标识别率高等特点,已被广泛应用于灾后搜寻、救援工作中,以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进行生命探测。为实现使用超宽带雷达对受困生命体征目标的识别定位,本研究提出基于信号多特征提取技术及支持向量机模型的人体呼吸信号识别方法。首先,使用经验模态分解、变分模态分解及希尔伯特变换提取雷达探测信号的微多普勒特征,使用傅里叶变换提取宏观频谱特征,使用相关分析获取相关性特征;然后,以提取的信号特征为输入,使用支持向量机模型对信号进行分类,进而对人体呼吸信号进行识别,对人体位置进行定位。不同障碍物场景下的试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可有效识别砖墙、建筑楼板等遮挡物下的受困生命体征目标,并提供其位置信息。  相似文献   
946.
In this paper, seismic records of Taiwan LSST array and SMART-1 array were selected to calculate the S-wave and surface wave coherence coefficients at different station distances. And then the coherence function model proposed by Loh was used to fit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After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we found that when the distance d < 50 m, the coherency coefficients of surface wave and S-waves are basically the same; when the distance d = 50 m , the coherency coefficients of surface wave is smaller than that of S-wave, and as the distance increases, the differences gradually increase. When the distance d > 500 m, the spatial coherency of the surface wave hardly exists, so no further consideration is needed. Finally, the surface wave coherency model parameters were given in this paper, which can be used as a reference for the synthetic ground motion field in the seismic analysis for long and large structures in large basins.  相似文献   
947.
In the presence of background noise, arrival times picked from a surface microseismic data set usually include a number of false picks that can lead to uncertainty in location estimation. To eliminate false picks and improve the accuracy of location estimates, we develop an association algorithm termed RANSAC-based Arrival Time Event Clustering (RATEC) that clusters picked arrival times into event groups based on random sampling and fitting moveout curves that approximate hyperbolas. Arrival times far from the fitted hyperbolas are classified as false picks and removed from the data set prior to location estimation. Simulations of synthetic data for a 1-D linear array show that RATEC is robust under different noise conditions and generally applicable to various types of subsurface structures. By generalizing the underlying moveout model, RATEC is extended to the case of a 2-D surface monitoring array. The effectiveness of event location for the 2-D case is demonstrated using a data set collected by the 5200-element dense Long Beach array. The obtained results suggest that RATEC is effective in removing false picks and hence can be used for phase association before location estimates.  相似文献   
948.
利用NCEP再分析资料、地面加密降水资料、雷达资料,采用Shuman-Shapiro滤波方案对2005年8月16日京津冀大暴雨的大尺度流场和中尺度系统进行诊断分析。分析表明:暴雨发生在高低空流场及中低纬系统配置非常有利的天气背景下,是多种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对流性不稳定层结中,冷空气沿等熵面侵入到中尺度辐合系统中,激发了中尺度低涡的迅速发展,在孟加拉湾和南海源源不断输送的水汽配合下,导致了暴雨的发生;中β尺度对流雨团发生在滤波后1000hPa等压面的低涡中心北侧和850hPa中α尺度辐合线南侧,呈现暖式切变的降雨特征。  相似文献   
949.
L波段雷达-电子探空仪系统对比观测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酒泉高空站L波段雷达-GTS1电子探空仪系统与“59-701”系统1个月的同步观测资料,对该站使用L波段探空系统后高空探测资料变化情况进行分析评估。通过直接对比、与国家气象中心数值预报6 h初估场比较和相关性检验分析,得到各规定等压面上位势高度、温度、湿度、风向、风速等的偏差和均一性检验结果。结果表明,酒泉站使用L波段雷达系统后,温度、高度、风向、风速记录平均而言未产生跳变,对流层上层湿度记录离散性小,新老系统的相对湿度差随高度增加而增加,记录准确率有明显的改善。在温度较低的对流层上层,59型探空仪测定的相对湿度偏高,GTS1型电子探空仪测定的湿度数据更接近国际上比较先进的探空仪。  相似文献   
950.
利用卫星和雷达估计大暴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闵爱荣  杨洪平  石燕 《气象科技》2007,35(2):209-212
利用合肥、武汉和长沙雷达、云顶亮温TBB等观测资料,对2003年7月8日发生的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联合估计。结果表明:联合估算降水很好地再现了这次降水过程;卫星估算降水很大程度上弥补了雷达估算降水在空间分布上的不足,但对特大暴雨在强度上估计不足,对中等强度的降水估计偏大;引入雷达对卫星估算降水进行联合估算,能很好地反映暴雨云团的中尺度结构特征,反演的降水场能很好揭示强降水过程的时空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