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72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32篇
测绘学   71篇
大气科学   148篇
地球物理   495篇
地质学   317篇
海洋学   204篇
天文学   115篇
综合类   31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2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4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36篇
  2015年   33篇
  2014年   49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74篇
  2008年   72篇
  2007年   7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6篇
  2004年   5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41篇
  2000年   51篇
  1999年   36篇
  1998年   35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35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3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1篇
  1990年   2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5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91.
乌恰地震加速度记录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和平  柔洁 《内陆地震》1990,4(3):239-246
研究了1985年乌恰余震取得的加速度记录,从地质及地球物理的角度探讨一些加速度异常点。分析了记录的峰值加速度与震害及场地烈度的对应关系。对比了竖向和水平向加速度、速度反应谱及谱与震级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2.
乳砷铅铜石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赖来仁  李艺 《矿产与地质》1991,5(6):459-463
乳砷铅铜石发现于1984年,在广西德保和平桂等矿区的硫化物型矿床的氧化带铁帽中.对该矿物的物理、化学和X射线粉晶分析、红外光谱分析以及差热分析等方面进行了测试研究,其结果与国外已知数据基本一致.矿物呈淡黄绿或深绿色,细粒状或葡萄状,硬度H=4,比重D=5.35,透明,二轴晶负光性,2V大,Ng=1.9817,Nm=1.9703,NP=1.9584.化学成分为PbO 35.19,CuO 30.64,As_2O_5 30.09,FeO 0.28,ZnO 0.05,H_2O 4.10(%).相应的化学分子式为Cu_(2.96)Pb_(1.21)(AsO_4)_(2.01)(OH)_(2.31)·0.59H_2O.X射线粉晶数据与JCPDS26~1410卡基本一政,衍射强线为3.14(10),3.24(8),2.92(8),2.55(8),2.74(7),2.49(7),2.27(7),4.51(6),4.94(5),2.66(4),1.902(4),1.817(4).计算的晶胞参数为a=10.236(?).b=5.904(?),C=14.213(?),β=106.39°,z=4,单斜晶系;空间群为A2/a.红外吸收光谱波数为3440、1640、870、820、775、465和1100、590、557(cm~(-1));差热分析吸收峰为580、773、812、889、898(℃).  相似文献   
93.
尽管某些研究者认为黄铁矿中确实存在有晶格金,但以前的研究都没有取得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为此,作者做了晶格金的萃取实验,使黄铁矿中的晶格金(离子金)形成[AuCl_4]-络合物,然后利用紫外—可见光谱证实了[AuCl_4]-的存在,从而取得了晶格金存在较为直接而充分的证据。作者认为,象黄铁矿中Fe~(2+)与Au~(+)的取代关系的理论解释不应局限于类质同象的传统理论上,而应用现代的配位场理论解释之。计算表明,只要温度足够高,Au~(+)是可以取代Fe~(2+)形成晶格金的。本文还通过穆斯鲍尔谱的研究,探讨了晶格金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94.
频谱分析是空间滤波的一种。本文使用光学傅里叶变换分析SAR图像的空间频率特征。从取得的功率谱与功率谱角分布数据中可以:(1)确定与雷达后向散射方向有关面的走向最大(最小)方位角;(2)分析频谱曲线两个峰的夹角及其地学意义;(3)推算其水系密度;(4)研究样区地形基本特征。 这些资料有助于研究线性构造区域展布特征,岩类识别和地貌分类等。  相似文献   
95.
(金星,瘳振鹏)Theoreticalresearchonintensityenvelopefunctionofstronggroundmotion¥XingJINandZhen-PengLIAO(InstituteofEngineeringMech...  相似文献   
96.
海沟后退对地幔对流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有海底扩张无海沟后退、有海沟后退无海底扩张以及海底扩张与海沟后退共存等3种情况下,俯冲板片运动与海沟迁移的关系.用幂律流体有限元方法计算海沟后退对地幔对流的影响.地幔有效粘度除依赖应力偏张量的第二不变量以外,尚与温度、压力(含流体静压力和流动压力)有关.计算表明,对流环、高流动负压区以及低粘区的个数和位置,均受控于海沟是否后退以及海底是否扩张;温度场与海沟后退无明显关系.流动压力对形成洋中脊和弧后火山、驱动地幔对流以及维持板片的倾斜角度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7.
In this paper,the data chosen from measurements by supersonic anemometers in Tongxian County of Beijing in 1990 are used to study characteristics of turbulence spectra in precipitation weather.Some turbulence parameters such as turbulence intensity,heat and momentum fluxes,friction velocity,M-O length and stability parameter are calculated and their dependence on turbulence spectra in different stability conditions are analyzed.Some encouraging results are obtained and compared with others' results.  相似文献   
98.
以反应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表征的强震运动的统计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近仁  孙景江 《中国地震》1994,10(4):327-340
文中利用我国海城和唐山地震190条强震记录和美国西部138条强震记录研究了以反应谱和功率谱密度函数表征的强震运动的统计特性。反应谱用最大地面加速度归一化,即表为谱放大系数,功率谱密度函数用金井清谱描述。文中研究了参数的统计值和依赖性,以及谱放大系数和金井清谱参数与场地条件、震源和震中距等之间的相关性,分析比较了中美两国强震运动谱的统计特性,并对我国地震工程应用的强震运动谱的统计参数值的选取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99.
The three GC coeluting C40 bis-phytanes with head-to-tail, tail-to-tail and head-to-head linkages considered to be archaebacterial markers, have been recognized in petroleum by enhanced mass-fragmentography. Supporting evidence has been obtained by the simultaneous occurrence of two C21–C24 series of isoprenoid and quasi-isoprenoid hydrocarbons that are supposedly formed during the catagenetic degradation of the isomeric C40 isoprenoids. The C21–C24 quasi-isoprenoid hydrocarbons have been identified conclusively for the first time by comparison with authentic standards.  相似文献   
100.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effect of contact metamorphism by an igneous dyke on parameters for kerogen maturation, such as elemental composition (H/C, O/C, N/C), 1H-NMR T1, vitrinite reflectance and infrared spectra. Although elemental composition and 1H-NMR T1 of the kerogen changed only within 1.5 and 5.0 m from the dyke respectively, vitrinite reflectance of the kerogen was thermally affected beyond 10.0 m from the intrusion. It is concluded that vitrinite reflectance is the most sensitive of the parameters evaluated to assess thermal stress of keroge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