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8篇
  免费   214篇
  国内免费   309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926篇
地球物理   121篇
地质学   162篇
海洋学   19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5篇
自然地理   7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45篇
  2019年   50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7篇
  2014年   70篇
  2013年   70篇
  2012年   72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66篇
  2005年   68篇
  2004年   49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3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9 毫秒
111.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are the critical inputs for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models. This study modified mountain microclimate simulation model (MTCLIM) with the data from 19 weather stations, and compared and validated two methods (the MTCLIM and the modified MTCLIM)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of Northwest China to estimate daily temperature (i.e., maximum temperature, minimum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at six weather stations from i January 2000 to 31December 2009. The algorithm of temperature in modified MTCLIM was improved by constructing the daily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emperature and elevation, aspect and location information. There are two steps to modify the MTCLIM to predict daily precipitation: firstly, the linear regression relationship was built between annual average precipitation and elevation, location, and vegetation index; secondly, the distance weight for measuring the contribution of each weather station on target point was improved by average wind direction during the rainy season. Several regression analysis and goodness-of-fit indices (i.e., Pearson'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coefficient of determination, mean absolute error, root-mean-square error and modelingefficiency) were used to validate these estimated value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modified MTCLIM had a better performance than the MTCLIM. Therefore, the modified MTCLIM was used to map daily meteorological data in the study area from 2000 to 2009. These results were validated using weather stations with short time data and the predicted accuracy was acceptable. The meteorological data mapped could become inputs for distributed hydrological and ecological models applied in the Qilian Mountains.  相似文献   
112.
基于不同海拔高度的雷达降水估测试验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范江琳  青泉  马力 《气象科学》2014,34(1):66-71
在国内外雷达定量估测区域降水量一些方法基础上,将降水类型、地理位置和海拔高度同时纳入考虑范畴,在成都CINRAD/SC雷达站(海拔高度596.5 m)200 km范围内选择实验区,并按海拔高度将所选区域分为3区。然后利用2010年7—8月的雷达体扫资料以及同时段、同时次的雨量计数据,采用最优化算法分别在每个区域内修订传统Z-I关系中的"A,b"系数,以得到不同海拔地区的Z-I关系和每小时雨量估测值。研究表明,与直接采用传统的Z-I关系定量测量降水相比,各个区域内,经改善后的Z-I关系准确率提高了20%左右,算法相对简单,适合业务使用。  相似文献   
113.
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观测较强降水的可行性分析和建议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为了研究OTT-Parsivel激光雨滴谱仪(简称Parsivel)在较强降水观测中应用的可行性,用南京地区2012年6—7月份4个典型的降水个例,对Parsivel和SL3-1翻斗式雨量计(简称雨量计)的累积降水量、降水强度观测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并与人工雨量筒观测作以比较。结果表明:Parsivel测值是可信的,在累积降水量观测上,与雨量计具有很好的相关性,但测值始终偏高,该现象主要是粒子相互遮挡造成的。雨量计的反应时间,明显滞后于Parsivel。雨量计测值接近人工测值;而Parsivel与人工测值的偏差明显大于雨量计。结合实验分析与业务应用,提出3点使用建议:(1)仪器应架设在无遮蔽物的开阔地带。(2)采样周期应随着降水强度(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改变。(3)对降水微物理参量特征以及粒子谱分析时,可剔除直径过大、速度很低的粒子。  相似文献   
114.
欧亚大陆春季融雪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的可能联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韩冬  陈海山  许蓓  齐铎  吴波 《气象科学》2014,34(3):237-242
利用1979—2007年全球月平均的积雪水当量资料,定义了春季积雪水当量增量指数,该指数可以较为直观地反映春季融雪的情况。通过这一纽带,分析了欧亚大陆春季融雪与长江流域夏季降水之间的联系。研究表明:欧亚大陆春季融雪与中国长江流域夏季降水是负相关关系,这与高原积雪的影响是不一致的。春季融雪量的减少,使得欧亚大陆北部夏季剩余积雪偏多,夏季融雪增多。融雪的局地效应使得土壤湿度增加,加大了欧亚大陆南北热力差异。从而,夏季中纬度的纬向风切变增大,对流层上层的副热带西风急流增强,副热带高压增强西伸,但是北抬受到抑制。长江流域位于异常西南暖湿气流与冷空气的辐合带上,上升运动活跃,有利于降水偏多。  相似文献   
115.
基于EEMD的黄河中上游夏季降水预报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文  任冉  李耀辉 《气象科学》2014,34(3):261-266
传统的统计方法难以很好的对气候系统这一集非线性、非平稳性为一身的多层次系统进行处理。因此集层次化处理和平稳化处理的集合正交经验模态分解技术(EEMD)的提出,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有效的途径。本文选取黄河中上游24个气象观测站的逐月降水资料,结合组合预报和集合预报思路,基于EEMD建立了统计预报模型。其中对降水序列中的高频部分进行了二次平稳化处理,实现对2008—2013年6—8月的降水预报,并用预报评分检测预报效果。结果表明:EEMD模型对黄河中上游夏季降水有着较强的预报能力,在该区域与气候模式和传统的统计方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和更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16.
基于地基GPS遥感的大连地区大气水汽总量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大连地区地基GPS综合观测网遥感反演了大气水汽总量(PWV),分析了大连地区PWV空间变化、逐月变化和日变化特征以及PWV变化与降水的关系,并利用大连本站2005-2011年的探空资料拟合了大连地区地面温度和大气加权平均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本站的PWV与探空积分的水汽含量相关系数达到0.988,均方根误差为2.5 mm。大连地区PWV南北分布比较均匀;PWV最大的月份为7-8月,最大月平均值约40 mm,PWV最小的月份为1月,最小月平均值小于4 mm;大连地区PWV春季和冬季日变化幅度约0.5 mm,夏季和秋季日变化幅度约1.3 mm。夏季和秋季的PWV日变化呈单峰型,春季和冬季的PWV日变化呈多峰型; 在降水发生前8 h 大气水汽总量有明显增加过程,对降水的发生有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117.
江苏南部汛期降水日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利用江苏南部20个气象观测站2008—2012年汛期(5—10月)逐小时降水资料,应用降水频率来分析了江苏南部地区降水日变化基本特征和区域差异。研究表明:降水日变化特征地域性差异较强,西部站、东部站和东北沿海站都存在一定的特征差异。东部站降水量的最大值主要出现在下午和傍晚;西部站降水量主峰值出现在下午,并且在清晨和夜间还有两个次峰值;东北沿海站呈现出午前、午后的双峰值形式。2008—2011年降水量下午高值区有先减弱后增强并提前的趋势,而上午的高值区有总体减弱并推迟的特征。2011年后有明显减弱的趋势。江苏南部总体来说,短时强降水(大于20和25 mm/h)在16—19时出现主峰值,07—09时也有相对较小的次峰值。  相似文献   
118.
基于1961-2012年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和云南地区124个观测站月降水资料,利用相关分析法分析夏季南亚高压与云南地区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1961-2012年夏季滇西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较显著负相关,滇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面积呈较显著负相关;6月滇西北和滇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脊线位置、高压主中心纬度呈显著正相关,滇西南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强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显著负相关,滇中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纬度呈显著正相关;7月滇西南、滇西北的西南部和滇西的北部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脊线位置呈较显著正相关,滇西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强度呈较显著负相关,滇中和滇东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主中心经度呈较显著负相关;8月滇西南、滇中、滇南和滇东地区降水与南亚高压面积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9.
张彦军  穆振侠 《地下水》2014,(6):117-121
利用水文气象站点数据采用线性趋势分析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分析了哈密地区与水资源息息相关的山区与平原区气候要素变化的差异性。结果表明:山区与平原区实测站点气候要素多年平均月系列变化规律与趋势基本一致,在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气象站点与水文站点降水要素均呈波动增加的趋势,总体不明显,山区与平原无明显的差别,相对以头道沟站降水增加较明显;气温均呈波动升高的趋势,并且受所处的地理位置影响较大,在相近经度方向上山区气温的升高幅度高于平原区;哈密气象站与头道沟水文站点降水以上世纪70年代增幅最明显,而伊吾气象站和苇子峡水文站以上世纪80-90年代降水增幅最明显;气温除伊吾气象站上世纪90年代升温明显外,其他各站点均以70-80年代升温最明显。  相似文献   
120.
August–July precipitation has been reconstructed back to AD 1724 for the Mohe region in the northern Greater Higgnan Mountains, China, using Pinus sylvestris var. mongolica tree-ring width. The reconstruction explains 39% of the variance in the precipitation observed from AD 1960–2008. Some droughts noted in historical documents are precisely captured in our reconstruction. Wet periods occurred during the periods of AD 1734–1785, AD 1805–1830, AD 1863–1880, AD 1922–1961, and AD 1983–1998; while the periods of AD 1786–1804, AD 1831–1862, AD 1881–1921, and AD 1962–1982 were relatively dry. Power spectral and wavelet analyses demonstrated the existence of significant 24-yr, 12-yr, and 2-yr cycles of variability. The results of the spatial correlations suggest that our reconstruction contains climatic signals for the southern Stanovoy Range and the northern Greater Higgnan Mountains. The positive correlations between the new reconstructed precipitation series and two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s indicate that our precipitation reconstruction captures broad-scale regional climatic variations. A comparison between the weakening tendency of summer monsoon and the dry period of our reconstruction reveals that the annual precipitation in the Mohe region is partly influenced by the East Asian Summer Monso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