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4篇
  免费   182篇
  国内免费   248篇
测绘学   25篇
大气科学   244篇
地球物理   368篇
地质学   402篇
海洋学   82篇
天文学   14篇
综合类   43篇
自然地理   156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0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40篇
  2016年   33篇
  2015年   37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71篇
  2011年   53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6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25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22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14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0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51.
陈化然  蒋邦本 《中国地震》1998,14(2):131-139
本文利用1950-1995年长达45年的地磁资料,建立了中国地磁基本场时空变量统一模式。然后,又以此模式场作为正常场,计算出1970年中国地磁异常场,并与地质构造相比较,发现二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952.
本文根据1965.0年代西藏地区地磁测量资料,选用国际地磁参考场模型和区域地磁场矩谐分析方法,对青藏高原地区地磁异常值进行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该区地磁异常场分布的特征与地质构造,尤其是山脉的展布有密切的联系。山脉及近邻地区地磁异常场,不论是梯度,还是绝对值都明显高于相对增坦的地区。  相似文献   
953.
Huilong  Xu  Yasue  Oki & Toshikata  Ito 《Island Arc》1998,7(4):647-659
The 1995 Northern Niigata Earthquake of magnitude (M) 5.5 occurred at the eastern margin of the Niigata seismic gap and might have been a precursor of a large destructive earthquake. The anomaly areas in temperatur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and Cl- concentration of groundwater were approximately coincident with the area of the seismic intensity 6 on the Japan Meteorological Agency scale, and convincingly demonstrated the presence of a buried active fault beneath the epicentral area, as was suggested by a linear distribution of seismic intensity 6. These anomalies of groundwater were created by the expulsion of geopressured hydrothermal water along an active fault. Anomalies in local groundwater and hotspring systems associated with the earthquake and the proximity of the earthquake to the Niitsu oil field led to an interpretation that the earthquake might have been triggered by activity within the geopressured hydrothermal system. The accumulation of geopressured hydrothermal water in combination with high rock temperature might reduce fracture strength of the rock, and trigger earthquake occurrence.  相似文献   
954.
陆日宇  黄荣辉 《大气科学》1998,22(5):727-734
利用1980~1988年9年的观测资料,分析了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的关系,指出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具有十分明显的年际变化,同时它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存在着较密切的关系: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频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多;而当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维持日数少时,江淮地区降水偏少。为考察产生上述结果的原因,我们分析了全球海温异常,并利用合成的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模拟研究了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对东北亚阻塞高压形成和维持的影响。最后指出热带西太平洋海温异常引起的东亚-太平洋型遥相关波列是产生夏季东北亚阻塞高压的年际变化及其与江淮地区夏季降水之间关系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55.
十几年的观测实践表明,虽然莆田六中的浅水井不能像深水井那样记录到固体潮和水震波,但是由于它位于地质构造的特殊部位,处在若干条大小断裂带的交汇处或其邻近地区,也必为地应力变化聚合的“敏感部位”。我们通过对该井水位变化的资料进行了分析研究,去伪存真,获取到了井水位震前异常变化的震兆信息,并成功地进行了闽台地区的地震预报的尝试,这说明该井水位的异常变化对闽台地区的地震具有一定的映震能力,本文将对其进行浅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956.
利用陕西省1961—2018年逐日降水资料、NCEP/NCAR再分析资料及NOAA海温资料,基于合成分析、相关分析等方法,研究了陕西汛雨开始早晚的气候特征及其影响系统。结果表明:陕西入汛日具有显著的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20世纪60年代主要以偏晚为主,70、80年代以偏早为主,90年代偏晚,进入21世纪以后以偏早为主,雨季主要集中在7月上旬至中旬中期。入汛偏早年,东亚副热带西风急流于6月下旬北跳,强度偏强,北跳偏早,欧亚中高纬为两槽一脊,副高偏强、偏西、偏北;低层,孟加拉湾至中国南海为巨大的气旋式距平环流,西北太平洋为显著的反气旋距平环流。入汛偏晚年,环流系统与偏早年相反。入汛早晚与冬春季海表温度相关,当冬季印度洋、春季热带北大西洋海温偏高,有利于入汛。  相似文献   
957.
青藏高原西部重力异常剖面拟合及其地质解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青藏高原西部地区沿东经80°和83°选择了2条剖面,在地质资料、物性资料和布格重力异常、航磁异常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深部地球物理, 建立了剖面的地质-地球物理模型。通过重力联合人机交互正演模拟,求解地下地质体的模型,并依此对剖面通过地段的地壳结构、断裂带深部特征和构造单元的深部格架进行了解释推断。  相似文献   
958.
利用2017-09太阳耀斑爆发期间、2018-08地磁暴及高能电子暴期间、2017-08九寨沟地震期间电离层模型及格网电离层数据,分析电离层异常对北斗系统电离层模型修正精度的影响,进一步分析格网点电离层信息的抗扰动能力。结果表明,太阳耀斑、地磁暴、高能电子暴以及地震均对电离层变化有不同程度的影响;电离层异常期间北斗系统电离层模型修正精度普遍降低,修正率下降30%~60%,抗扰动能力较差;格网点电离层信息修正精度基本未受影响,抗扰动能力较强。  相似文献   
959.
模糊综合评判在地球化学异常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晓常 《物探与化探》2003,27(2):106-109
对云南省元江中上游1:5万土壤测量所圈定的20个地球化学异常进行了模糊综合评判,其中甲类异常正确评判率为100%,其它几个综合评判值较大的异常经查证均发现了不同规模的矿床(点),为研究区异常的筛选和评价提供了一种较为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960.
低纬度磁异常化极方法——压制因子法   总被引:11,自引:1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磁异常化极转换是磁异常解释的重要基础,针对频率域磁异常化极现状,本文对低纬度化极的困难原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性的化极措施——压制因子法. 与已有研究比较,该方法具有简单直观、控制参数少因而便于实际操作的特点,模型计算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 在我国南海低磁纬度地区实测磁异常的计算解释中,应用该化极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