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14篇
地球物理   27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9篇
天文学   17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3 毫秒
201.
于杰  张继权  张铭 《大气科学》2014,38(6):1211-1220
本文针对2008年上海8月25日暴雨过程,利用WRF中尺度数值模式对其较好模拟的结果,应用EOF分析方法对其做了动能偏差场的统计动力诊断。探讨了该暴雨过程中各种尺度天气系统,特别是β中尺度雨 团,其有效位能向动能的转化机制。所得主要结论有:对该暴雨过程,动能偏差场EOF分析的第一、二、三模态可分别称为暴雨背景模态、暴雨系统模态和暴雨雨团模态。在该暴雨落区附近,低层各模态动能偏差场水平梯度的绝对值均较大,系统演变也较剧烈,且尤以暴雨雨团模态为甚;这表明低层暴雨雨团模态该处风场具有强烈的非地转性,有着强辐合,运动是非平衡的,其性质为重力惯性波(含涡旋—重力惯性混合波)。在某等压面上,有效位能的时间变化与位势偏差的时间变化相同,而前者的水平梯度则与后者的空间梯度大致相同,这样讨论某层前者的变化就归结于讨论该层后者的变化。暴雨来临前在该暴雨落区附近,前三个模态都有有效位能向动能的 转化,其表现为动能的增长和有效位能的下降,且以暴雨雨团模态表现更突出。暴雨雨团模态的尺度为β中尺 度,这表明该尺度的系统在有效位能向动能转换中起着关键作用,且扮演着有效位能与涡旋场动能之间转换的中介角色。  相似文献   
202.
本文主要是利用水汽图像和HLAFS数值模式计算方法从定性到定量地研究1998年6月12日 ̄14日江南北部的一次大暴雨过程。通过云系路径的分析和发展的定量研究,我们可清楚看到影响江南北部这次大暴雨过程的天气系统,是从青藏高原东移的。其中,特别是该系统(气旋)东移到暖湿的海而时得到了大量第表面水汽蒸发补充,水汽上升凝结潜热释放,促使气旋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3.
利用Micaps高空和地面资料、新一代天气雷达、卫星云图、地面中尺度自动站观测资料及NCEP 1°×1°再分析资料,对广西东南部2018年5月10日暴雨过程的环流形势、环境场、中尺度对流系统特征及其可预报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桂东南暴雨过程的高层辐散条件不明显,但中低层环流形势有利、具有高压后部"回流"降水的典型特征。配合超低空东南气流加强,导致局地暴雨增幅明显。地面中尺度辐合线的长期稳定维持及地形抬升作用使得降水系统在陆川、博白一带不断发展和维持,雷达回波上形成"列车"效应,造成暴雨天气。全球数值模式ECMWF对天气尺度背景把握较好,GRAPES、华东模式等中尺度模式能够提供类似系统形成、发展的有价值的参考信息。通过中尺度模式产品发现暴雨天气过程前兆,及时根据最新实况观测资料和模式偏差分析对全球模式预报结论进行订正,同时注意叠加局地地形地貌特征信息辅助短时临近预报订正,是提高类似较强过程预报的可行做法。  相似文献   
204.
雨花台砾石层内含辉木砾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立文 《江苏地质》1999,23(3):151-155
通过雨花台砾石层内含辉木雨花石的发现,分析了其重要的科研意义和实用价值。指出对雨花石、辉木化石和树蕨三者的深入研究,将有助于全面探讨古长江流域的发育史,进一步弄清地层进代、研究古生侯和古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