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3篇
  免费   55篇
  国内免费   14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52篇
地球物理   36篇
地质学   23篇
海洋学   87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5篇
  2013年   3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10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31.
不同环境风场条件下两次华南西部低涡暴雨个例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FY 2C卫星TBB资料、自动站降水量以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对2009年7月3-4日(简称“09.7”)和2008年6月1 6 1 7日(简称“08.6”)两次发生在华南西部的低涡暴雨过程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低涡是两次暴雨过程的直接影响系统,“09.7”过程伴随西南低空急流,“08.6”过程无低空急流配合,中尺度辐合可能在两次强降水过程中有着直接的触发作用.(2)“09.7”过程的低层辐合强度及上升运动强度明显强于“08.6”过程.“09.7”过程较“08.6”过程,暖平流强度明显偏强,等温度平流线也较密集.(3)相比“08.6”过程,“09.7”过程水汽净流量更大,这是西南低空急流将充足水汽往暴雨区输送的结果.(4)“09.7”和“08.6”两次暴雨过程均与高空西风急流南侧的垂直环流圈密切相关,“09.7”过程由于低空有急流存在,上升运动维持时间长,降水强度大,历时长,“08.6”过程广西境内低空无急流,上升运动维持时间短,降水强度偏弱,历时短.  相似文献   
32.
影响北京的一例沙尘天气过程的起沙沉降及输送路径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张亚妮  张碧辉  宗志平  吴英 《气象》2013,39(7):911-922
本文选取2012年4月27-28日影响北京的一次沙尘天气过程进行分析,发现在本次过程中,沙源地区的沙尘暴主要发生在地面冷锋和500 hPa槽后,在近地层强烈的感热加热与中低层冷平流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不稳定层结及深厚的混合层,最高可达600 hPa,是沙尘天气能够影响下游地区的重要条件。本文还通过分析等熵混合层厚度变化及其平流过程来追踪沙尘天气的输送路径和定位沉降地,发现本次过程有两种传输路径,一种是沿辽宁北部向东而后转向东北方向,主要沿等熵混合层平流向下游移动,之后随着等熵混合层的接地沉降到近地层,该路径影响高度较高;另一种是沿辽宁南部向东南方向移动,混合层平流较清楚,但沉降时与东北路径明显不同,在辽东半岛东部地面辐散气流及下沉运动的作用下发生沉降,并随冷锋后冷高压南侧的东风回流向西输送影响北京地区。另外,由于混合层之上的稳定层明显下压,使沙尘输送高度偏低。运用HYSPLIT模式模拟的前、后向轨迹证实了上述两种输送路径,表明北京的扬沙天气是由东风回流造成的。  相似文献   
33.
雷达回波外推预报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天气雷达资料的外推预报是灾害天气临近预报的基础,选取4次强降水过程分析了外推预报的误差.主要分析方法包括3个步骤:(1)采用多尺度回波跟踪方法确定雷达回波的运动场;(2)采用半拉格朗日平流方案对雷达回波进行外推;(3)预报结果和观测结果进行对比.利用去相关时间方法分析了雷达回波的可预报性,利用预报技巧评分和相对绝对误差对外推预报的误差进行了定量分析.此外,还分析了外推预报的误差与尺度之间的关系,以及外推预报中的不确定因素 回波强度变化和回波运动场变化在预报误差中的相对重要性.这4次强降水过程的误差分析表明,预报误差随预报时效的变化基本上是以指数规律递减的,大尺度的降水系统对应较长的持续性,对于发展演变较快、尺度较小的风暴,其持续性较短.  相似文献   
34.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和Micaps提供的相关资料,对2009年9月19—20日在河套地区发生的寒潮天气的环流形势及物理量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在寒潮爆发前期,500hPa系统,蒙古西部的冷中心强度≥-32℃,且温度场滞后于高度场,为冷空气爆发南下提供了最基本条件;700hPa河套地区及上游≥16m.s-1的西北风急流基本形成,等温线与等高线交角≥45°且10个纬距内有4条及以上等温线的密集区;850hPa河套地区有≥16℃的暖中心,高空槽前后的西北风速≥18 m.s-1,温度线与高度线的夹角>45°;地面蒙古气旋的暖性性质为寒潮爆发的前期提供了有利的热力条件,地面冷锋后部冷高压轴线接近南北向,且冷高压中心强度≥1040hPa,3h变压≥3hPa。  相似文献   
35.
1311号强台风“尤特”登陆后给广东带来持续性大范围强降水,对流降水特征显著.分析了“尤特”影响期间大尺度环流背景,重点讨论了此次持续性强降水过程中大气层结问题.发现低空急流向广东输送强的暖平流,是广东大气层结不稳定得以持续维持的根本原因.进一步分析发现,低空急流本身并不是“暖”的,当“尤特”趋向陆地时,陆地上的暖气团在“尤特”环流强迫下向南传播扩散,低空急流穿越这一暖区时温度升高才具备“暖”的特性.这一事实在以前并未被关注到.通过个例反查,在许多登陆后造成连续强降水的台风过程中均发现了这一特征.因此,台风登陆引起环境温度场的演变以及与低空急流的配置需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6.
The South Karakorum margin, east of the Himalayan syntaxis, consist of an E–W elongated zone of young (10–3 Ma) high‐grade metamorphic rocks (M2) and related migmatitic domes. This late tectono‐metamorphic event post‐dates the Palaeogene (55–37 Ma) phase of thickening of the belt featured by NW–SE structures and associated M1 amphibolite facies metamorphism (0.7 GPa, 700 °C). This M2 metamorphism is characterised by low‐pressure, high‐temperature conditions coeval with migmatite formation in response to a thermal increase of c. 150 °C compared to M1, culminating at a temperature of c. 770 °C and a pressure of 0.5–0.6 GPa. Rapid exhumation of migmatitic domes, at a rate of 5 mm yr?1, was accommodated by vertical extrusion, in the core of E–W crustal‐scale folds. These crustal‐scale folds formed in response to N–S syn‐collisional shortening and were enhanced by thermal weakening of the migmatised continental crust. M2 metamorphism is spatially and temporarily associated with granitoids showing a mantle affinity, firmly suggesting that this could be the advective heat source for the granite and syenite generation and the subsequent migmatisation of the mid‐crustal level. Such relationships between a mantle‐related magmatism and a high‐temperature metamorphism in a convergent shortening context are suggestive of the breakoff of the subducted Indian slab since 20 Ma.  相似文献   
37.
作者应用动力学分析方法,结合观测飞机颠簸的事实,对高空急流区飞机颠簸的一种形成机理进行了理论探讨。结果表明,高空急流区温度平流分布的不均匀性,会在急流附近等温线密集区边缘激发出空气垂直运动和湍流,引起飞机颠簸。  相似文献   
38.
广东一次寒潮8级大风物理过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NCEP1°×1°的网格点分析资料和常规观测资料对2006年1月4~7日广东寒潮造成的广东海面8级大风过程进行了物理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受强冷空气南下影响,有着较深厚的强冷平流输送,加之高空动量下传的共同作用,故而造成了广东东、西部海面先后出现了8级大风过程.这为以后更准确地预报广东海面大风提供了良好的依据.  相似文献   
39.
本文就五十年代以来半Lagrange法在数值预报中的应用和近年来的发展进行评述,介绍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还就此法和Euler法的优缺点作了比较;指出了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40.
Considering nonthermal e±-pair production, this paper is focused on the radial structure of hot one-temperature accretion flows with advection under the condition of small viscous parameter ( = 0.1) and low mass-accretion rates. Self-similar relations of hot flow with advection have been adopted. The authors have used a scheme, in which the two regions of accretion flow are calculated separately and then joined together. Some typical features of hot flow with advection have been confirmed, and several new results obtained: there exists a critical radius rcr; the local cooling rate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square of the mass of the central object; the e±-pair process affects significantly the radiation of hot flows with adv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