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66篇
  免费   804篇
  国内免费   877篇
测绘学   351篇
大气科学   846篇
地球物理   1552篇
地质学   1860篇
海洋学   173篇
天文学   25篇
综合类   255篇
自然地理   785篇
  2024年   27篇
  2023年   67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16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76篇
  2018年   150篇
  2017年   188篇
  2016年   262篇
  2015年   255篇
  2014年   331篇
  2013年   352篇
  2012年   259篇
  2011年   306篇
  2010年   216篇
  2009年   304篇
  2008年   288篇
  2007年   284篇
  2006年   255篇
  2005年   224篇
  2004年   188篇
  2003年   159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09篇
  1999年   99篇
  1998年   106篇
  1997年   71篇
  1996年   75篇
  1995年   61篇
  1994年   54篇
  1993年   42篇
  1992年   35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8篇
  1988年   17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6篇
  1983年   7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3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从地上、地下有机物质生产对湿地碳输入的贡献,湿地土壤碳库以及土地利用变化对湿地土壤碳库和碳排放的影响,甲烷排放和可溶性有机碳输出以及影响因子,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4个方面对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国内外研究进展和研究成果进行综述、分析,提出了我国亚热带区域天然湿地碳循环研究的主要热点和方向:⑴沿海湿地碳库估算及土地利用转化对土壤碳库和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⑵酸沉降对于我国东南沿海低纬度地区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⑶沿海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动态模型的应用与开发;⑷湿地系统可溶性有机碳的输出机理探讨.  相似文献   
52.
53.
Rates and processes of rock weathering, soil formation, and mountain erosion during the Quaternary were evaluated in an inland Antarctic cold desert. The fieldwork involved investigations of weathering features and soil profiles for different stages after deglaciation. Laboratory analyses addressed chemistry of rock coatings and soils, as well as 10Be and 26Al exposure ages of the bedrock. Less resistant gneiss bedrock exposed over 1 Ma shows stone pavements underlain by in situ produced silty soils thinner than 40 cm and rich in sulfates, which reflect the active layer thickness, the absence of cryoturbation, and the predominance of salt weathering. During the same exposure period, more resistant granite bedrock has undergone long-lasting cavernous weathering that produces rootless mushroom-like boulders with a strongly Fe-oxidized coating. The red coating protects the upper surface from weathering while very slow microcracking progresses by the growth of sulfates. Geomorphological evidence and cosmogenic exposure ages combine to provide contrasting average erosion rates. No erosion during the Quaternary is suggested by a striated roche moutonnée exposed more than 2 Ma ago. Differential erosion between granite and gneiss suggests a significant lowering rate of desert pavements in excess of 10 m Ma− 1. The landscape has been (on the whole) stable, but the erosion rate varies spatially according to microclimate, geology, and surface composition.  相似文献   
54.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在寻找滑坡体边界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土壤天然热释光测量方法是一种累积型测氡方法。由于累积测氡时间长,其灵敏度和异常的重现性远比一般累积测氡及其子体方法好,因此,在地质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寻找滑坡体边界的应用中,取得的测量效果明显,表明该方法经济有效。  相似文献   
55.
基于土质边坡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的可靠度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土塑性极限分析上限定理出发,以土质边坡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为基础,在引入可靠性分析方法(JC法)后,建立了土质边坡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可靠度极限状态方程,并推导得到了塑性极限分析条分法可靠度计算公式。这种方法实现了定值计算向不确定性计算的转变,同时可靠度指标的计算结果具有概率的意义。  相似文献   
56.
Hg mobilization from contaminated soils and mine wastes was the source of environmental contamination in the Valle del Azogue mining area. We researched solid-phase speciation and aqueous mobility of Hg through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energy dispersive X-ray spectroscopy and electron probe microanalysis analysis, solid-phase-Hg-thermo-desorption (SPTD) and laboratory column experiments. We found that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mine wastes, the predominant Hg species was cinnabar (HgS), mainly formed from the weathering of Hg-rich pyrite, and metallic Hg (0) in the matrix, whereas in calcines and tailings the dominant species was metallic Hg (0). The mobilization of Hg in the aqueous phase seems to have originated from the dissolution of elemental Hg (0) present in soils and wastes, reaching concentrations of up to 67 μg l−1, and showing a higher long-term environmental potential risk, in addition to atmospheric emissions.  相似文献   
57.
针对空间数据存储的特点,结合网格和虚拟SAN技术的优势,提出了基于虚拟SAN的网格GIS数据存储解决方案.旨在解决网格GIS环境下的数据存储问题。  相似文献   
58.
从维护生态平衡与水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角度定义了地下水库的调蓄能力,提出地下水库调蓄能力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并在模糊模式识别理论与模型的基础上,去除指标间的相关性,建立一种适合于对多指标体系的地下水库调蓄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的多层模糊模式识别交叉迭代模型。实例应用表明,该模型具有能同时考虑定性与定量指标,又能将迭代结果与决策者经验知识相结合来确定多指标权重的优点,便于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9.
利用中国东部1990~2000年旬平均土壤湿度、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通过对0~50 cm层次土壤湿度进行旋转主分量分析 (REOF),重点分析了淮河流域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 并初步研究了土壤湿度与前期、同期和后期不同时段降水与气温的关系。发现春季以30 cm为界,30 cm以上各层土壤湿度异常的第一旋转空间模态十分相似, 其大值中心主要位于淮河流域,而30 cm以下 (30~50 cm) 各层的第二旋转空间模态与之亦十分类似, 因此称该模态为“淮河型”,而夏季和秋季虽然该模态也很显著, 但特征不如春季突出。该模态在各层次土壤中具有明显的持续性特征,均存在40旬左右的显著周期;并与前期和同期降水(气温)呈显著正 (负) 相关关系,与约半年后的降水 (气温) 呈负 (正) 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60.
干旱及高寒荒漠区土壤温湿度特征及相互影响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根据黑河试验1991年6月20日~8月21日、1990年12月17日~2月15日每天48个时次和第二次青藏高原试验改则及狮泉河1998年全年每天24个时次的土壤温湿度资料,采用功率谱分析、PCA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干旱及高寒荒漠区两种典型下垫面土壤温湿度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土壤温度除日和年变化周期外还存在6~30天的不同周期;下垫面的非均匀性及其季节变化及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水分运动有很大的影响,冬季温度梯度变化对土壤含水量的影响大于夏季温度梯度对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影响,且温度梯度与水分运动方向相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