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471篇
  免费   1920篇
  国内免费   2897篇
测绘学   455篇
大气科学   4182篇
地球物理   1989篇
地质学   3197篇
海洋学   1405篇
天文学   81篇
综合类   589篇
自然地理   1390篇
  2024年   45篇
  2023年   147篇
  2022年   314篇
  2021年   374篇
  2020年   414篇
  2019年   454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434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35篇
  2014年   679篇
  2013年   690篇
  2012年   671篇
  2011年   704篇
  2010年   510篇
  2009年   687篇
  2008年   599篇
  2007年   706篇
  2006年   551篇
  2005年   543篇
  2004年   433篇
  2003年   358篇
  2002年   302篇
  2001年   313篇
  2000年   268篇
  1999年   249篇
  1998年   249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141篇
  1995年   159篇
  1994年   145篇
  1993年   129篇
  1992年   82篇
  1991年   67篇
  1990年   44篇
  1989年   4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22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2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12篇
  1982年   9篇
  1981年   9篇
  1980年   8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4篇
  1976年   3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991.
In this study, a series of inverse-analysis numerical experiments was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soil models on the deformations caused by excavation by using the finite element method. The nonlinear optimization technique that was incorporated into the finite element code was used for the inverse-analysis numerical experiments. Three soil models (the hyperbolic model, pseudo-plasticity model, and modified pseudo-plasticity model) were employed in the intended numerical experiments on a well-documented excavation case history.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wall deflection due to excavation can be accurately back-figured by each of the three soil models, while the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can be reasonably optimized only by the pseudo-plasticity model and the modified pseudo-plasticity model. Importantly, the modified pseudo-plasticity model can yield more reasonable simulations when the wall deflection and the ground surface settlement are simultaneously back-figur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election of an adequate soil model that is capable of adequately describing the stress–strain-strength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ils is essentially crucial when predicting the excavation-induced ground response.  相似文献   
992.
The objective of this study was to determine the selenium content in soils from the Region of Murcia (SE, Spain) and to study the possible relationship between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soil properties and selenium content. In addition, generic reference level (GRL) for selenium was determined according to Spanish legislation. For this study, 490 samples were selected in areas subjected to agricultural activity or abandoned agricultural soils with natural vegetation. Five different zones were established in order to study selenium variability. Four different mineralogical groups were established, based on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with the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and each sample was included in one mineralogical group.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selenium is correlated with the electrical conductivity, sulphate content and with the mineralogical composition, particularly positively with quartz and in a negative way with calcite percentage. In addition, selenium level wa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the phyllosilicate content. Established GRL for selenium varies with the mineralogical group, having a great transcendence from the legal and economic points of view.  相似文献   
993.
英格庄金矿床是胶东牟平-乳山金矿成矿带重要的石英脉型金矿床之一,其产出和分布严格受NNE向断裂控制,围岩以古老变质岩和昆嵛山花岗岩为主,金矿物主要以晶隙金形式赋存于黄铁矿-脉石晶体之间。通过成矿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研究可知:均一温度变化有3个峰值(155℃~165℃、205℃~215℃和245℃~265℃);该矿床包裹体盐度w(NaCl)较低(17.17(),在1.05(~17.17(之间变化,应属于低盐度流体;据其成矿压力21.3~58.8MPa,进一步求得的该矿床主要成矿深度为0.83~2.31km,为中浅成矿床;依据包裹体成分测试结果可知,矿床流体属K+-Na+-SO24-Cl-型。氢氧同位素显示其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和变质水,并有一定的大气降水混入。  相似文献   
994.
根据1956—2005年中国西北地区72个观测站的月平均气温资料,分析了气温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相关分析、滑动t检验、小波分析和小波凝聚谱等方法,探讨了Nio3区SST与西北地区气温的关系及其稳定性.结果表明:一致性异常分布是西北地区气温变化的最主要空间模态,第一模态时间系数与Nio3区SST有着较好的相关关系.在典型的ENSO暖状态,西北地区气温偏高,在典型的ENSO冷状态则情况相反.西北地区气温和Nio3区SST关系的稳定性分析表明,气温和SST之间在1~5a变化周期上存着较好的相关关系,但这种相关关系并不稳定,存在着年代际变化:1956—1970年正相关较好,1992—2005年反相关较好,而在1971—1991年二者相关关系较差.  相似文献   
995.
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气温事件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5年河西走廊东部五站的逐日气温资料,通过百分位法定义了不同台站的逐日极端高、低温阈值,研究了河西走廊东部近45a来极端气温事件变化的空间分布以及时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气温总阈值民勤出现了暖中心,乌鞘岭出现了冷中心;极端最低气温总阈值暖中心出现在武威,冷中心出现在乌鞘岭;极端最高、低气温空间分布与其对应阈值的空间分布类似;河西走廊东部极端低温频数南北部都呈现减少趋势,而极端高温频数在南部古浪和北部靠近沙漠区的民勤呈现减少趋势,其它地区为增加趋势.时间变化上,河西走廊东部极端最高、低气温总体都呈增温趋势,增温幅度极端最低气温比极端最高气温明显;极端最高气温频数总体呈略增加趋势,极端最低气温频数呈明显的减少趋势;极端最高、低气温和极端最高、低气温频数都是6~7a和9~10a周期反映明显;极端最高、低气温增温以及极端高温频数增加和极端低温频数减少都发生了突变现象.  相似文献   
996.
多年冻土的调查方法很多,如坑探、物探、遥感等,但相对于积雪底部温度(BTS)测量方法来说,这些方法都比较费时、费力、费钱.目前,BTS已经被成功应用于阿尔卑斯山等地多年冻土的调查研究,不过在国内的应用却是个空白.引入BTS方法,希望能为我国多年冻土的研究开辟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997.
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81-2008年刚察站0~320cm逐月平均土壤温度资料和2001-2008年逐日土壤温度观测资料,分析了青海湖北岸土壤温度变化特征、气候突变和异常年份.结果表明:各层年、季平均土壤温度呈现为极显著的升高趋势,升温率为0.25~0.91℃.(10a)-1;月平均土壤温度呈波形变化,位相随深度增加而滞后;日平均土壤温度呈正弦曲线变化;1月和10月随着深度的增加,土壤温度逐渐增大,4月和7月土壤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减小;14:00时土壤温度随着深度增加逐渐下降,2:00时、8:00时和20:00时土壤温度随着深度增加而升高;除冬季5cm和15cm,秋季40cm平均土壤温度变化相对平稳,未出现突变现象外,其余各层年、季平均土壤温度均发生了突变;15cm、20cm、40cm、160cm和320cm年平均土壤温度均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异常偏冷,春季平均土壤温度出现了异常偏暖现象,其余各季和年平均地均表现为异常偏冷.  相似文献   
998.
气候变化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研究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全球气候变暖引起水资源量和时空上的分布变化,进一步将影响着地表水环境,改变着河流湖泊的水质和环境情势.大多数关于气候变化对水的影响研究主要集中在气候变化对水量的影响方面,对水环境影响方面的定量研究相对较少.基于目前关于气候变化和水环境国内外现有的研究成果,本文主要讨论了气候变化(温度和极端水文事件)对河道、湖泊等水体水质的带来的可能影响,总结了目前的一些研究和采用的方法主要包括经验统计和模型模拟.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气候变化和水环境影响研究方面的展望.  相似文献   
999.
开发一种自动化地质灾害滑坡光纤多参数监测系统,采用基于光纤光栅的反射中心波长随光纤光栅所受的应变或温度的改变产生移动,其波长移动量的多少直接反映应变或温度变化大小的工作原理。利用光纤光栅封装结构的变化,实现应变、应力、压力、温度、位移、振动等多种参量的测试;对多个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进行排布上的设计,则实现多点的准分布式测量,推动地质灾害监测技术的进步。  相似文献   
1000.
关于A型花岗岩判别过程中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A型花岗岩提出(1979年)30年来,其内涵和外延相对于原始定义而言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针对A型花岗岩的各种判别方法(尤其是判别图解)的有效性和局限性进行了讨论.这些判别方法对于A型花岗岩的判定并不总是奏效,所以在实践过程中不能过于依赖判别图解,否则就很容易得出错误的结论.实际上,A型花岗岩最本质的特征很可能在于它是一种高温花岗岩(相时于I型争S型花岗岩),因此较高地温梯度下的各种地球动力学背景均有利于这一类型花岗岩的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