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81篇
  免费   767篇
  国内免费   1039篇
测绘学   245篇
大气科学   692篇
地球物理   896篇
地质学   2112篇
海洋学   335篇
天文学   34篇
综合类   238篇
自然地理   635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75篇
  2022年   133篇
  2021年   149篇
  2020年   154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54篇
  2017年   160篇
  2016年   140篇
  2015年   175篇
  2014年   215篇
  2013年   221篇
  2012年   237篇
  2011年   218篇
  2010年   199篇
  2009年   256篇
  2008年   210篇
  2007年   214篇
  2006年   241篇
  2005年   196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72篇
  2002年   155篇
  2001年   164篇
  2000年   129篇
  1999年   105篇
  1998年   123篇
  1997年   91篇
  1996年   105篇
  1995年   86篇
  1994年   64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1篇
  1991年   24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将GNSS-R/IR技术的应用领域拓展到地表冻融状态的监测中,本文利用冻融土混合介质介电常数模型计算土壤介电常数,采用双站全极化相干反射率模型和随机粗糙面散射模型,分别计算了经冻融土反射的GPS相干反射量的镜像反射率,以及GPS非相干反射分量的漫散射特性。模拟分析了冻融转换时,GPS多路径信息(GNSS-IR)以及包含漫散射信号的延迟多普勒图(GNSS-R)的变化特征。理论研究表明冻融转换过程中,地表介电常数的变化导致GPS多路径信息和延迟多普勒图的明显变化。本文从散射机理上揭示了利用GNSS-R和GNSS-IR遥感进行地表冻融特性监测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92.
何立恒  杨强  鲍其胜 《测绘通报》2019,(10):138-141
对毕业设计质量评价方法进行分析,总结出考核方式单一、成绩评定不够客观及监督检查力度小是毕业设计质量评价存在的主要问题。本文从毕业设计质量考核过程化、毕业设计成果呈现方式多样化和毕业设计质量检查制度化3方面构建教师和学生共同评价的全过程质量评价体系,为全面客观评价毕业设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93.
计算机串口记时延迟的测量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态测量中,需要记录观测量的观测时刻,时刻作为测量的基本观测量,需要较高的计时精度,通过串口利用计算机计时是一种便捷可行的方法,但串口的时延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本文介绍了计算机串口计时的原理及影响其时延的相关因素,阐述了进行时延测量的方法,并通过实验对影响串口时延的5种因素进行了相应的测试和分析,实验结果表明,通常情况下串口时延在毫秒级,通过提高计时程序优先级的方法可成功将时延减小至0.35m s以内;低动态条件下串口时延对动态测量的影响较小,在某些检测设备中甚至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994.
对秦岭造山带区域成矿背景、矿床的时空分布、典型矿床矿田赋存部位、区域成矿元素地球化学背景、多重岩片控矿理论,构造成矿体系、成矿物质来源、矿床成因类型、矿床区域成矿模式进行了讨论,在对大量资料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新认识。最后指出秦巴地区进一步寻找大型矿床的地区。  相似文献   
995.
北京城市热岛的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87、1999、2000、2001、2002和2005年六幅陆地卫星影像研究北京市规划区地表城市热岛(SUHI).首先用决策树分类法进行分类,得到六幅不同时相的土地利用/覆盖分类图像.根据Artis&Carnahan算法利用热红外通道的灰度值计算地表辐射亮温,基于分类结果进行比辐射率纠正,计算地表温度.通过分析北京市规划区1987~2005年间地表城市热岛的特征,发现不同土地利用/土地覆盖类型与地表城市热岛有密切关系;2001年、2002年和2005年影像中市区的热岛分布的破碎度增加,由原来的集中分布慢慢向周围扩散,并在市区中心植被覆盖高的区域出现蓝色“凉爽”区;地表城市热岛增加的区域与城市扩展区域一致,城市化过程是城市热岛面积不断增加的主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6.
客观世界存在时空场,大部分地理实体或现象在时空域具有动态变化特性,其空间、时间和属性是过程的统一体,传统的GIS时空数据模型在描述、表达、组织与分析这类数据时面临许多挑战。然而,基于特征的数据模型和以过程为对象的时空数据组织在动态数据的描述与表达的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本文探讨了基于特征的线过程时空数据模型组织的六元组框架体系,实现空间、时间和属性的一体化存储和地理实体的动态分析。在分析线时空过程特性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3大类12个类别的线过程,进一步提出了基于特征的线过程时空数据模型(Feature-based Line Process Spatio-temporal Data Model)的概念;利用文件层次分块结构对时空线过程数据进行了组织与存储。最后以海洋锋为实例,探讨了该模型在时空数据组织、时空查询、时空过程提取和时空过程可视化等方面的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能够很好地应用于具有时空过程特性的线数据中,也为时空数据模型的总体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7.
北京精细下垫面信息引入对暴雨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首先根据2000年环北京实际的精细下垫面布局资料(500m分辨率),按美国USGS陆面资料分类标准(25类)对其提供的全球30 s经纬分辨率(≈1 km)下垫面分类资料进行了更新设计.进而针对一个北京夏季暴雨过程,利用10:3.3km双向双重嵌套的MM5V3.6-Noah LSM陆气耦合模式进行24h数值对比试验,研究了北京精细下垫面信息引入对暴雨的影响.分析表明:新设计的陆面资料更真实地反映了环北京区域的下垫面结构,尤其针对北京城区面积迅增特征;同时还修正了原资料将亚洲中纬度区域落叶阔叶林下垫面类型归属为热带(或亚热带)稀疏大草原类型的问题.其在数值天气模式中的引入会对短期暴雨过程的发生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对此次暴雨主要降水中心的模拟,12h差值分布范围远达30km以上,中心值相对差异可达30%.研究发现在城市下垫面和大气相互间存在一个重要的相互影响机制,即由于城区面积的扩大会导致自然植被减少,进而会减少地表蒸发及相应局地大气水分供应、加深边界层高度并增强大气水汽混合,这不利于降水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998.
陈玉香  杜建国  刘红 《地震》2007,27(4):99-109
有限元方法的基本思想是将连续的求解区域离散为一组有限个、 且按一定方式相互联结在一起的单元的组合体。 有限元方法是目前应用最为广泛的数值模拟方法, 由于能够将复杂介质的力学本构关系及边界条件问题转化成为常规问题的计算程序, 所以越来越多的地震学者将其应用于地震成因与前兆机理研究中。 该文着重介绍了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及其模拟在地震孕育过程与前兆机理研究中的应用进展, 并提出开展小尺度规模如岩石中矿物颗粒之间的力学行为的有限元模拟研究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99.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正处于快速工业化、经济腾飞和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进程中,地球物理学面临巨大的机遇,展现出多维的发展空间,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为此,国家战略需求和自主创新已成为中华民族能否独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最强音!在这前提下,地球物理学家就必须超越已有的框架,穿过地平线,全方位的研究、探索、揭示、发现地球内部的奥秘.必须清晰地认识到新世纪里地球物理学的发展导向,即地球物理学的前沿领域和深化研究与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制约;地球物理学必须牢牢地把握住向高层次的综合研究脉络方能有所发现与突破;地球物理学所面临的机遇、多元发展空间和挑战;地球内部圈层结构与大陆动力学研究的主体内涵和导向.  相似文献   
1000.
长江三角洲城市带扩展对区域温度变化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Based on non-radiance-calibrated DMSP/OLS nighttime light imagery from 1992 to 2003, urban land area statistical data, meteorological data and 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data retrieved by MODIS and NOAA/AVHRR data, the influence of urbanization on regional cli- matic trend of temperature in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YRD) was analyzed.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There is a significant urbanization process from 1992 to 2003 in the YRD. Four city clusters of Nanjing–Zhenjiang–Yangzhou, Suzhou–Wuxi–Changzhou, Shanghai and Hangzhou Bay form a zigzag city belt. The increase rate of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city-belt is 0.28–0.44℃/10a from 1991 to 2005, which is far larger than that of non-city-belt. 2) The urban heat island (UHI) effect on region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 different seasons is summer>autumn>spring>winter. 3) The UHI intensity and the urban total population logarithm are creditably correlated. 4) The UHI effect made the regional annual mean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0.072℃ from 1961 to 2005, of which 0.047℃ from 1991 to 2005, and the annual maximum air temperature increased 0.162℃, of which 0.083℃ from 1991 to 2005. All these indicating that the urban expansion in the YRD from 1991 to 2005 may be regarded as a serious climate signa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