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1篇
  免费   166篇
  国内免费   59篇
测绘学   75篇
大气科学   50篇
地球物理   228篇
地质学   118篇
海洋学   49篇
天文学   7篇
综合类   27篇
自然地理   142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6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21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10篇
  198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71.
湖州地震台钻孔体应变仪和伸缩仪记录资料对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先对安装在湖州地震台"7号"人防山洞内的伸缩仪记录的线应变求得面应变,以及对安装在同一个山洞内的钻孔体应变仪进行气压消除后,对两者的同步观测数据进行对比和分析。以地球应变固体潮为参照,确定两种应变观测数据基本一致。证明这两种基线长度和安装方式不同的仪器,观测到的地层面应变在固体潮频段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672.
邵磊  王健  林国庆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6):1440-1450
本文详细介绍一种地震定位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定位法(Source-Specific Station Term, SSST),并应用该方法对安徽大别山的霍山地区1976~2008年发生的地震进行重新定位研究.重新定位后,原震源位置的精度得以大大提高、空间上分布也更加紧凑.使用bootstrap法对定位偏差进行估计,得到E-W、N-S、U-D三个方向的定位误差分别为0.4 km、0.6 km、0.9 km;定位均方根残差得以很大程度上减小,其均值由定位前的1.34 s下降到定位后的0.11 s.文中比较了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方法与双差方法,结果表明,相对于双差方法,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法定位条件容易满足,定位后缺失地震较少且还具有一定的绝对定位作用.应用特定震源台站校正方法的结果对霍山区域的地震活动性进行分析,发现重定位后显示出3条明显的密集条带,由此划分出3个密集区并分析其时空分布特征,结果显示这3个密集区在深度上分布都具有较浅的特征,但随时间分布却有所差异.条件允许时,将来可以结合波形互相关技术进一步提高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673.
利用南极长城站和中山站的降水、风、湿度、气压和云量等高质量的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对两站基本气候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长城站年降水量为503mm,年际变化呈减少趋势,变化速率为-27mm/10a。长城站和中山站年降水日数均呈下降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2.9d/10a和-12.1d/10a。长城站和中山站年平均相对湿度分别为88%和58%。长城站年平均湿度总体上呈不明显下降趋势,中山站没有趋势。长城站盛行风向为西北风,中山站为偏东风,年平均风速分别为7.3m/s和7.1m/s。两站年平均风速呈减小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09m/s/10a和-0.23m/s/10a。长城站平均大风日数为137d,记录的极大风速为37.2m/s。中山站平均大风日159d,记录的极大风速为50.3m/s。长城站和中山站年平均气压分别为990hPa和985hPa,变化速率分别为0.65hPa/10a和-0.80hPa/10a。其变化趋势相反,并与两站风速和大风日数及降水日数的变化倾向基本相同。长城站和中山站月平均云量分别为8.8和6.2,其差异显示了两站所处气候带的特点,即长城站地区全年阴天多、云量大,中山站则与此相反。  相似文献   
674.
南极长城站_1985_2008_和中山站_1989_2008_地面温度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长城站1985-2008年和中山站1989-2008年逐月气温资料,分析了两站短期气候特征及其变化趋势,评估了两站地面温度观测资料的代表性。结果表明,长城站和别林斯高晋站同期的年平均温度均为-2.1℃,温度趋势变化速率分别为0.27℃/10a.和0.33℃/10a,呈现出南极半岛具有明显的气候变暖趋势。中山站和戴维斯站的同期温度变化速率分别为0.12℃/10a.和0.07℃/10a,显示的气候变暖趋势不明显。两站温度变化趋势与邻近站相比基本相似,表明两站观测的温度资料具有南极乔治王岛和东南极沿岸区的代表性。长城站四季平均气温都呈上升趋势,且秋季增温速率最大,冬季次之,其它季节不明显。中山站春季和冬季具有降温趋势,秋季和夏季具有升温倾向,其中以秋季升温趋势和冬季降温趋势最为显著。  相似文献   
675.
676.
通过研究寒冻化学风化作用下的元素地球化学性状,包括化学元素的相关性分析,元素的集散特征,稀土元素的分布模式以及粒级对元素迁移的影响,粘土矿物对痕量元素的吸附作用等,得出不同地区风化壳的类型:长城站地区(西南极亚南极地区)形成碳酸盐层状风化壳;戴维斯站所在的维斯特福尔德丘陵区基岩上发育了弱风化碎屑的碳酸盐裂隙型风化壳;在凯西站地区,基岩的寒冻风化过程尚未进入最低风化度形成的碳酸钙壳阶段,而是完全处于风化最初始的碎屑型阶段.  相似文献   
677.
赵俊琳 《极地研究》1989,1(3):52-60
作者在南极地区近代环境的研究中提出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利用生物地球化学指示元素来研究古环境的变迁。通过研究南极长城站地区西湖底沉积物丛其所含的植物残体、复原了约4000年来的年平均降水量的变化,推断了末次冰盖从本区消退的时间为3500年前。研究南极地区近代环境的演变对解决全球性环境演变是不可缺少的内容。  相似文献   
678.
香山绝对点的重力非潮汐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 8年 3月~ 2 0 0 1年 3月中国地震局和中国计量科学院合作用NIM Ⅱ仪器在香山地震台进行了 5 8次绝对重力测量 ,其中 4 4次同时量测了地下水水位。本文从多角度研究了香山点重力变化的机理。主要结论 :(1)地下水活动是重力变化的主要局部干扰源 ,它与重力观测值分段相关 ,可用一个 5次多项式进行改正 ;(2 )局部地壳形变的影响甚小 ,可略而不计 ;(3)地震活动导致重力值发生短期变化 ,最大幅度达 0 .333μms- 2 ;(4) 1989~ 2 0 0 1年重力值近于线性地下降了 0 .191μms- 2 ,平均速率为 - 0 .0 147μms- 2 /a ,属全球性或区域性重力变化  相似文献   
679.
本文对在南极长城站区附近活动的6科11种鸟类的数量、分布、繁殖、行为、栖息环境等作了比较详细的报道。作者认为:(1)在长城站区附近分布的鸟类全为肉食性种类;(2)企鹅在整个食物链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作用;(3)亲鸟的护幼行为较强;(4)所观察到的鸟类全为早成或半早成鸟,但亲鸟育雏期又都较长,这是一种特殊习性。  相似文献   
680.
孙洪亮 《极地研究》1991,3(4):54-59
本文介绍了在南极长城站海湾对底层海水温度所进行的长期自动观测,并用已获得的1987年1月至4月90天的连续观测记录,首次对夏季底层海水温度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