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3篇
  免费   706篇
  国内免费   1556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2529篇
地球物理   216篇
地质学   505篇
海洋学   390篇
天文学   15篇
综合类   102篇
自然地理   286篇
  2024年   17篇
  2023年   42篇
  2022年   60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133篇
  2018年   98篇
  2017年   100篇
  2016年   129篇
  2015年   122篇
  2014年   166篇
  2013年   177篇
  2012年   179篇
  2011年   199篇
  2010年   144篇
  2009年   188篇
  2008年   218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207篇
  2004年   167篇
  2003年   131篇
  2002年   143篇
  2001年   145篇
  2000年   153篇
  1999年   103篇
  1998年   91篇
  1997年   77篇
  1996年   48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35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3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中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过程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我国夏季主雨带的形成,是从上一年夏季开始的,共经历3个阶段,(1)上一年5-9月副热带西风急流的孕育期,(2)10-3月西风急流发展期,(3)西风急流为西太平副热带高压替代期(本年5-9月)-主雨带形成,在3个阶段中,北半球大气加热场上制约西风急流变化的最活跃的因子,是高,中纬地区由流状低云和冰雪盖交替进行的冷却大气过程。  相似文献   
192.
The seasonal variation of rainy season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in summer 1998 is analyzed by using daily observational rainfall data for Lhasa from 1955 to 1996,and rainfall data at 70 stations from January to August of 1998 over the Tibetan Plateau (TP) and adjacent regions,as well as TBB data from May to August of 1998.The onset date of rainy season for Lhasa is climatologically 6 June.Among the analyzed years,the earliest onset date is 6 May,while the latest may delay to 2 July.The obvious inter-decadal variation can be found in the series of onset date.The onset date of summer 1998 over middle TP (onset date of Lhasa) is 24 June,which is relatively later than the normal case.The onset for rainy season of 1998 started over southeast and northeast parts of TP and then propagated westward and northward.The convection over east and west parts of TP shows that there is a quasi 12-15 day oscillation.In June,the convection over middle and lower reaches of Yangtze River is formed by the westward propagation of convection over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while in July.it is formed by the eastward propagation of convection over TP.Besides,it is also found that there exists good negative and obvious advance and la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nvection over the middle and western TP and that over the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 and southern China.Therefore it can be inferred that a feedback zonal circulation with a quasi two-three week oscillation exists between the ascending region of TP and descending region of subtropical western Pacific,i.e.the convection over TP may affect the subtropical high over western Pacific and vice versa.  相似文献   
193.
董谢琼  段旭等 《气象科学》2001,21(2):235-240
利用云南省125个气象站1961-1998年6-8月降水量资料,确定典型涝夏年,分析发生特点,并讨论其与大气环流、ENSO事件、青藏高原积雪变化及太阳黑子相对数等因子的关系,以期为云南省夏季降水趋势预测提供有意义的指示因子。  相似文献   
194.
夏季北大西洋涛动与我国天气气候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王永波  施能 《气象科学》2001,21(3):271-278
利用1873-1995年北半球月平均海平面气压(SLP)资料,计算了夏季北大西洋涛动指数(NAOI)。通过NAOI与我国降水、气温和北半球球流5的相关计算以及强、弱小涛动年北半球环流异常的合成分析,发现,夏季强NAOI年,副高偏强,我国西南地区降水偏少,易出现一类和二类雨型;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明显偏高,此外,还研究了多时间尺度上,NAOI与东亚夏季风的关系,结果表明,夏季NAOI与东亚夏季风在年际、年代际、基本态尺度上都存在显著相关,强NAOI年,对应是强东亚夏季风特征,当NAOI处高(低)基本态时,夏季风处于高(低)基本态。  相似文献   
195.
该文首先采用合成分析的方法研究了江淮入梅前后大尺度大气环流的演变特征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跳的可能机制。研究结果表明, 江淮入梅前期的最显著的特征是:副热带高压首先在太平洋中部增强北跳, 而后向西扩展导致太平洋副高西部脊 (120°E) 的增强北跳。进一步分析表明, 在太平洋中部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和西伸之前, 副热带高压南侧ITCZ中对流和孟加拉湾北部的对流活动明显并且都经历了一次增强活跃过程, 这意味着热带ITCZ和孟加拉湾北部对流的异常活跃可能对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跳西伸产生影响。全球大气环流模式模拟结果表明, 赤道中太平洋ITCZ中对流异常活跃不仅可导致副热带高压的增强北移, 而且还可导致副热带高压西伸, 与诊断分析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196.
南海北部1987年9月~1988年10月沉积物捕获器中颗粒物质和硅藻通量的季节性变化受到季风气候的控制.颗粒物质与硅藻在东北和西南季风盛行期增加,在季风转变期减少.浅层和深层的颗粒总通量、蛋白石通量、碳酸钙通量、蛋白石/颗粒总通量比值、碳酸钙/颗粒总通量比值、有机碳/磷的比值以及浅层硅藻Thalassionema nitzschioides、Coscinodiscus excentricus、Coscinodiscus nodulifer、Nitzschia marina和Rhizosolenia bergonii的通量在东北季风期间明显地增加了,这些变化可能与1987年~1988年发生的EINino事件相关.  相似文献   
197.
厄尔尼诺与亚洲季风对港澳地区降雨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分析研究了香港1853~1997年(145年)、澳门1901~1997年(97年)的月和年降雨量的一些特征。主要结论是:(1)香港、澳门年降雨量存在准2~6年的周期振荡,澳门年降雨量有很强的长期趋势,香港年降雨量无明显趋势;(2)香港、澳门年内雨量的峰值出现在西南季风期(6月和8月),而谷值在东北季风期(12月);(3)EI Nino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正,降雨偏多。在La Nila事件年,香港、澳门年降雨量距平百分率多为负,降雨偏少。  相似文献   
198.
首先分析了河套华北地区旱涝的前期异常环流,然后探讨了这种异常环流形成的机制,最后采用了OSU-AGCM作了大西洋地区热源异常强迫的数值试验。结果表明,大西洋地区海温异常强迫激发的定常波向上、下游的能量传播,造成的前期秋冬季环流异常与河套华北地区的夏季旱涝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99.
吴统文  钱正安 《气象学报》1996,54(5):558-568
为了分析西北干旱的形成原因,本文首先利用高原北侧地区5站历年夏季的降水量资料等,制定了该区的干湿标准,划分了历年夏季的干湿等级。接着又利用ECMWF的格点资料等对比分析了该区干湿年夏季间垂直环流的差异,也探讨了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高原北侧干湿状况的联系。其主要结论是:1)文中制定的以降水标准差为判据的干湿标准适合西北干旱区;2)高原北侧干湿年夏季间在高原北侧和高原上的垂直环流存在明显差异;3)青藏高原地面热状况与上列差异有关,也即青藏高原的热力作用是西北干旱的重要成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0.
南边界强迫的非线性临界层与副高的形成、维持和振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陆维松  陶丽 《气象学报》1996,54(6):651-660
用非线性准地转正压涡度方程模式,在南边界取定常强迫波,采用4种方案模拟了非线性临界层及其上激发的Kelvin猫眼,以确定热带的定常强迫对副高的形成、维持和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南边界定常强迫仍在非线性临界层内激发行星尺度的准定常反气旋的Kelvin猫眼流场,猫眼的移动、强度和形状变化与夏季副高比较相似.而北边界定常强迫所得结果与夏季副高差异较大。因此,南边界所激发的非线性临界层上的Kelvin猫眼可能是夏季副高形成、维持和振荡的一种更为重要的新物理机制。文中还提出准定常行星波穿越副热带的非线性临界层的物理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