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09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37篇
测绘学   56篇
大气科学   76篇
地球物理   80篇
地质学   308篇
海洋学   85篇
天文学   92篇
综合类   21篇
自然地理   20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8篇
  2020年   31篇
  2019年   3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24篇
  2015年   23篇
  2014年   33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40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7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33篇
  1999年   29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1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12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stellar complexes and superassociations, as well a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se kinds of gigantic groups of young stars, are discussed. The main difference is that superassociations are the result of induced (triggered) star formation, while the stars and clusters in stellar complexes develop as a result of the spontaneous processes typical of galactic gaseous disks.  相似文献   
82.
守时工作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王正明 《天文学进展》2004,22(2):104-114
随着近5年时间传递技术(多通道GPS/GLONASS CV、TWSTFT、GPS P3 CV)和原子时算法的发展,国际原子时TAI和各国的守时工作有了较大的进展,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NTSC)和国内其他时间实验室的工作也不例外。介绍国际权度局(BIPM)时间部有关2000~2003年TAI的研究进展,以及NTSC和国际、国内某些时间实验室守时工作简况。另外,自2000年以来国际上对UTC之未来的争论很激烈,因此就2003年5月28~30日在意大利都灵市举行的“UTC的未来”研讨会的情况也作一些介绍,以便国内天体测量相关学术领域的同行们对这些发展有一个基本的了解。  相似文献   
83.
介绍了本星系群中最大的旋涡星系M31(仙女星系)的基本观测性质。与银河系结构类似,M31的基本成分包括:核、核球、盘和晕。对以上各个成分的观测和研究进展分别作了综述,重点是盘的星族成分和恒星形成历史,以及球状星团的分布和晕的形成历史。同时与银河系的各种观测特征和形成机制作了详细的比较。  相似文献   
84.
孙莉莉  高梦瑶 《地质论评》2022,68(5):1603-1771
为推动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工作的开展,根据 《中国地质学会精品地学研学路线、课程评选办法(试行)》, 学会组织开展了第二批精品地学研学路线、第一批精品地学 研学课程的申报、推荐和评审工作。  相似文献   
85.
汪洋撰文批评笔者提出的"广西型花岗岩"没有任何意义,认为花岗岩类的全岩Sr、Yb含量不是指示花岗质岩浆起源压力的可靠指标,以Sr-Yb为基础的花岗岩分类没有地球动力学意义。笔者认为,花岗岩可以形成于不同的压力条件下不是笔者的发明,国外早有论述,例如Defant和Drummond(1990)关于埃达克岩和岛弧ADR的认识。汪洋认为,花岗质岩浆可以形成于下地壳部位,也可以形成于中地壳深度,还认为基性岩浆分离结晶可以形成花岗质岩浆,这都是笔者不赞同的,因为缺乏野外证据。广西型花岗岩以富Sr和Yb为特征,指示在相图上位于石榴石出现线之下和斜长石消失线之上,暗示残留相既无石榴石也无斜长石。汪洋引用了不同地区不同作者对广西型花岗岩成因的不同见解,与笔者关于广西型的概念没有任何关系,也不能据此否定笔者关于广西型花岗岩的认识。  相似文献   
86.
新构造运动对冲积河流影响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新构造运动本身及其对冲积河流的影响,可以深化地貌学理论、沉积旋回复杂性假设等的认识,也与实际应用密切相关。将活动构造作为新构造运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回顾了新构造运动对冲积河流影响,并提及新构造运动本身的研究进展。控制流域水系格局及河流走向的研究,侧重地质学解释;新构造运动应力场的研究,深化了新构造运动机理及驱动力的探讨。三类基本缓慢新构造运动影响水系发育、河床演变、河型变化及河道冲淤,表现出复杂性、层次性、敏感性和先兆性;文章兼及河流侵蚀作用形成"新构造"的研究进展,回顾了物理模型实验研究成就及数学模拟研究端倪。进而指出:应注重该学科的交叉、渗透、综合研究与新构造快速运动方式对冲积河流影响的研究,定期进行新构造运动活跃区的升降速率、河床演变与泥沙输移的观测,进一步推进物理模型实验与数学模拟研究,并加强研究力量的协作与融合。  相似文献   
87.
介绍了国内外关于热带气旋外眼墙形成和维持过程的相关研究进展,包括大尺度环境场和热带气旋涡旋内部动力学过程,如涡旋罗斯贝波理论、轴对称化过程、涡丝化作用、β-skirt轴对称化外眼墙形成假说和边界层非平衡动力过程等。随着对外眼墙形成机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当前存在多种外眼墙形成的机制理论,而这些机制均强调在外眼墙的形成阶段,热带气旋外围有大量对流及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因此,热带气旋外眼墙的形成很有可能是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的。最后,提出研究多种机制相互作用导致外眼墙处的对流和位势涡度扰动的发生发展过程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88.
大量研究表明,蓝离散星的形成可能有多种机制,目前比较流行的形成机制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类:密近双星系统的质量传输及双星并合、密集星场的恒星碰撞,以及包含双星系统的恒星间 (双星-单星、双星-双星)相互作用导致的恒星并合。与此同时,蓝离散星在各类恒星系统中的普遍存在,也使得研究这类恒星的形成及演化成为追踪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化学演化及积分光谱性质变化的有效指针。  相似文献   
89.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的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激光时间传递技术是通过激光脉冲在空间的传播来实现地面与卫星时钟或地球上远距离两地时钟的同步,它具有很高的准确度和稳定度。一些国家已经成功进行了激光时间传递的试验,结果证明利用激光进行时钟之间的同步是有效可行的。介绍国内外已有的激光时间传递试验的情况和结果,重点介绍美国地面与机载原子钟之间的激光时间比对,以及法国的LASSO(LAser Synchronization from Stationary Orbit)和T2L2(Time Transfer by Laser Link)计划。  相似文献   
90.
不同恒星系统(银河系晕、疏散星团、球状星团、矮星系)中蓝离散星所表现出的观测特性各不相同,这与恒星系统动力学环境及相应的蓝离散星主导形成机制直接相关。因此,分析研究蓝离散星的不同观测特性,也就成为研究蓝离散星形成机制、恒星及双星系统演化以及恒星系统动力学演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