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11篇
  免费   2798篇
  国内免费   4665篇
测绘学   697篇
大气科学   6953篇
地球物理   1769篇
地质学   5279篇
海洋学   1355篇
天文学   5153篇
综合类   633篇
自然地理   1535篇
  2024年   103篇
  2023年   260篇
  2022年   493篇
  2021年   592篇
  2020年   636篇
  2019年   811篇
  2018年   580篇
  2017年   639篇
  2016年   624篇
  2015年   732篇
  2014年   1105篇
  2013年   1181篇
  2012年   1159篇
  2011年   1247篇
  2010年   1179篇
  2009年   1557篇
  2008年   1394篇
  2007年   1446篇
  2006年   1304篇
  2005年   1086篇
  2004年   913篇
  2003年   792篇
  2002年   589篇
  2001年   556篇
  2000年   492篇
  1999年   410篇
  1998年   302篇
  1997年   170篇
  1996年   166篇
  1995年   148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36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9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5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1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7篇
  1982年   17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16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5篇
  1977年   17篇
  1877年   1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61.
 Computer networks like the Internet are gaining importance in social and economic life. The accelerating pace of the adoption of network technologies for business purposes is a rather recent phenomenon. Many applications are still in the early, sometimes even experimental, phase. Nevertheless, it seems to be certain that networks will change the socioeconomic structures we know today. This is the background for our special interest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s, in the role of spatial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mation of networks, and consequences of networks on spatial structures, and in the role of externalities. This paper discusses a simple economic model – based on a microeconomic calculus – that incorporates the main factors that generate the growth of computer networks. The paper provides analytic results about the generation of computer networks. The paper discusses (1) under what conditions economic factors will initiate the process of network formation, (2)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dividual and social evaluation, and (3) the efficiency of a network that is generated based on economic mechanisms. Received: 5 July 2000 / Accepted: 28 November 2000  相似文献   
962.
一次人工增雨作业云回波个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根据雷达连续观测所获取的降水回波资料,对2000年7月29日人工增雨作业前后的天气背景、雷达回波演变等特征进行分析,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63.
利用数字化雷达回波参数分析人工增雨播云条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迟竹萍  陈金敏  朱平盛 《气象》2001,27(4):46-49
利用数字化测雨雷达观测的层状云雷达立体扫描资料和探空资料,分析得出层状云降水部分特征,并利用多元逐步回归获得催化作业效果指标y=2.0mm.h^-1,在使用雷达立体扫描资料进行人工增雨作业时指导方面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964.
局地自适应多级模式降水预报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年来,我国对西北太平洋上的热带气旋的实时业务定位精度有了很大的提高,平均定位误差均在20-30km,美国在同一海区的定位误差也在这一精度水平上。值得注意的是,计算业务定位误差的标准是各国确定的所谓“最佳位置”,然而,该“最佳位置”并不一定能代表实况。事实上,我国和美国的“最佳位置”是有差别的,平均达54.4km,且存在明显的年际变化和地理分布特征。这意味着,我们可能过小地估计了业务定位误差。  相似文献   
965.
北疆冬季降水异常与前期环流特征的相关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相关分析法计算了北疆冬季降水与前期各月北半球500hPa平均高度场的相关系数,选择相关好的域计算了北疆冬季降水异常年份对应的前期相关月的500hPa距平场,结果表明当年9月欧洲脊的强弱及新疆上空急锋锋区的位置与前冬降水异常有一定的相关,6月北欧-极区冷空气的强度及12月西西伯利亚脊的位置和强弱与后冬降水异常有一定的相关。  相似文献   
966.
在总结昭苏县25年雷达探测冰雹云和指挥防雹作业技术的基础上,研究并编写了昭苏县防雹雷达站防雹业务技术规程,本文扼要介绍雷达观测、雹云识别、作业指挥,效果分析等部分主要技术规程。  相似文献   
967.
南疆西部大降水天气过程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南疆西部1970-1999年大降水天气过程的分析表明,大降水集中出现在夏季,中亚低涡是造成南疆西部大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  相似文献   
968.
对 195 9- 2 0 0 0年广西春播期 (2~ 4月 )及各月降水进行 EOF分解 ,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型态及气候变化规律。结果表明 :广西春播期降水及各月降水全区一致性偏多 (少 )是主要分布型态 ;2、 3月降水呈增加趋势 ,由少雨向多雨转变 ,4月降水呈减少趋势 ,由多雨向少雨转变 ,二者有反相的特点 ;春播期及各月降水均存在准 2 a振荡 ,分月降水还具有 45 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 ;90年代后期 ,广西春播期降水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期  相似文献   
969.
利用 195 8- 1995年北太平洋月平均海面温度及南宁地区后汛期 (7~ 9月 )降雨量资料 ,分析了它们之间的相关关系。得出 :南宁地区后汛期降雨量与上年夏季至当年春季的海面温度存在相当明显的遥相关关系。对 1996- 1999年后汛期降雨量进行预测试报 ,并经 2 0 0 0年实际应用 ,得到基本相符的结论  相似文献   
970.
一种改进我国汛期降水预测的新思路   总被引:2,自引:5,他引:2  
1998年1月赤道东太平洋海温为正异常、1月黑潮-西风漂流区海温为负异常、青藏高原冬春积雪为正异常。通过对1998年汛期降水的预测实践分析研究指出,当此三因子同时异常时,利用其中任何一个单因子都难以较好地同时预测出1998年发生在我国长江中下游和东北嫩江流域的多雨区和华北平原的少雨区。而通过EOF分解和动力模式对三因子异常进行综合集成所作的预测和实况基本一致。对多因子异常的综合集成是改进和提高汛期降水预测水平的有效手段,沿着这一新思路,利用EOF筛选出前明显异常的重要因子,选择一个较好的区域气候模式,有希望通过综合集成作出比较可信的预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