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6篇
  免费   450篇
  国内免费   310篇
测绘学   60篇
大气科学   151篇
地球物理   731篇
地质学   1090篇
海洋学   108篇
天文学   101篇
综合类   53篇
自然地理   252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7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68篇
  2014年   109篇
  2013年   12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102篇
  2010年   90篇
  2009年   139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40篇
  2005年   124篇
  2004年   9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93篇
  2001年   66篇
  2000年   73篇
  1999年   72篇
  1998年   63篇
  1997年   47篇
  1996年   47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51篇
  1993年   35篇
  1992年   30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28篇
  1989年   1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21篇
  1986年   5篇
  1985年   5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7篇
  1976年   1篇
  195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41.
茈碧湖地热田地温场呈条带状分布,受金沙江—洱海断裂带控制,构成二元热储结构:上部为第四系冲湖积层孔隙型层状热储(面积3.696km2)、下部为盆地基岩裂隙型带状热储(面积2.4km2)。经评价,热田地热水资源总量为2.971×1014 kJ,有效资源总量为7.322×1012 kJ,发电量为2321 kW。热田地热水允许开采量为10048.6 m3/d。为地热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942.
矿床产于区域性主干断裂旁侧、向斜轴部发育的断裂带中,严格受构造控制。混合岩化花岗岩与锡的形成、富集关系密切,是成矿的母岩。  相似文献   
943.
勐佛铅多金属矿的成因类型为破碎带热液充填交代型。沿断裂分布方铅矿化、黄铜矿化、黄铁矿化、斑铜矿化、方铅矿化及相应的次生矿化蚀变。  相似文献   
944.
通过对青藏高原东南部及三江地区8个样品磷灰石和锆石裂变径迹分析、热史反演,对这一地区构造运动及隆升作用进行定量分析.表明青藏高原东南部新生代以来经历两次构造抬升期,在50 Ma和6~5 Ma,其特点是早期为缓慢隆升;晚期为快速抬升期,抬升速率为0.5 mm/a.位于三江地区杨子地块的楚雄盆地构造隆升受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  相似文献   
945.
在紫金山大岩里铜矿点的勘探中,开展了EH4电导率(电磁)成像系统物探工作,在其电阻率剖面中电阻率1 000~2 000Ω.m为隐爆角矿岩和英安玢岩的反映,较好地圈定了隐爆角砾岩产状及范围,为后续工作提供依据及方向。  相似文献   
946.
多个相关随机参数的空间变异性对溶质运移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给定渗透系数、孔隙度以及吸附系数的概率分布,采用顺序高斯模拟生成相关的多参数随机场的实现,作为地下水流和溶质运移模型的输入参数,对污染物浓度进行随机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与仅考虑渗透系数空间变异性相比,考虑相关的多参数空间变异性导致污染羽的扩散程度有显著不同。当孔隙度与渗透系数呈正相关关系时,会减少污染羽的扩散程度,反之,当孔隙度与渗透系数为负相关关系时,会加剧污染羽的扩散程度。吸附系数也是如此。在考虑吸附系数的空间变异性之后,污染羽的分布表现出拖尾现象。同时考虑渗透系数、孔隙度以及吸附系数空间变异性时,孔隙度非均质性对溶质运移的影响较吸附系数非均质性的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947.
月球探测中月面热环境影响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雯  李雄耀  王世杰 《地球科学进展》2012,27(12):1337-1343
在月球探测中,多光谱、热红外、被动微波辐射等探测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月表物质组分和物理特性的探测,也积累了大量探测数据。月球太阳辐照、月球表面温度、地球反照和内部热流等月面热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月表物质反射率、热发射率以及其他电磁学等基本性质,制约了探测数据的准确解译;同时,大幅度的太阳辐射强度和月面温度变化也直接威胁月面探测中巡视探测器和宇航员的安全。但是,目前月球表面热环境对探测活动的影响认识还比较欠缺,月面热环境的时空变化规律认识还不够充分,在实验研究不足的情况下对各种探测方式的影响缺乏系统的理解。结合月球探测的发展,进一步立足实验手段和探测结果,通过开展不同地形条件下月面太阳辐射和物理温度的时间变化和空间分布规律研究、探测数据与月面热环境参数时空匹配问题研究、建设具备类似物质组成和月面热环境特征的实验场地以及开展系统的热环境影响模拟实验研究,全面认识月面热环境参数的时空变化规律,探讨月面热环境对不同探测方式的影响将是月面热环境研究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48.
王艳忠 《地质与勘探》2013,49(3):469-474
为了解黑龙江东宁金厂金矿体土壤离子的电导率异常特征,查明金矿体中土壤离子电导率成分的离子组成以及不同种类离子的含量变化关系对电导率的贡献大小,初步探讨矿区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形成机理,本文对金厂金矿开展了土壤离子电导率测量,取得以下认识:(1)发现多个具有成矿远景的离子电导率异常区,经深部工程验证具有隐伏的金矿体;(2)组成土壤离子电导率异常的离子成分主要是HCO-3、SO2-4、Ca2+、Cl-、K+、Na+、F-、Mg2+、Mn2+等一套水可溶性离子,经过相关分析得出金矿电导率异常与各离子的相关系数为HCO-3>Ca2+>SO2-4>Cl->K+>Na+>F->Mg2+>Mn2+。  相似文献   
949.
The Perth Basin (PB) hosts important aquifers within the Yarragadee Formation and adjacent geological formations with potential for economic exploitation by both geothermal energy and carbon capture and sequestration. Published studies on the reservoir quality of the sedimentary units of the PB are very few. This study reports some petrophysical and lit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edimentary units of interest for geothermal and geosequestration scenarios and help interpolation toward non-sampled intervals. A new fluvial-dominated lithofacies scheme was developed for the Mesozoic stratigraphy from four wells drilled in the central PB (Pinjarra-1, Cockburn-1, Gingin-1 and Gingin-2) based on grainsize, sorting, sedimentary structures and colour that relate to the environment of deposition. Systematic laboratory measurements of permeability, porosity, and thermal conductivity were conducted on core samples to investigate a variety of lithofacies and depths from these wells. Empirical correlations are established among the different physical properties, indicating encouraging relationships for full PB basin interpolation such as between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when the samples are grouped into ‘hydraulic units’ defined by a ‘flow zone indicator’ parameter. The common principal controls on the PB thermal conductivity are the pore space arrangement and mineralogical content, which are strongly lithofacies-specific. Therefore, the lithofacies type could be a good first-order discriminator for describing spatial variations of thermal conductivity and then estimate their flow zone indicator.  相似文献   
950.
地球表面的温度信号向地下传播并影响地下温度剖面,这种温度剖面可从钻孔中测量,通过分析可重建过去表面温度变化.虽然认识到表面温度变化对地下温度和热流的影响已有很长时间,但仅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钻孔温度剖面才被广泛应用于气候变化研究.钻孔气候方法与其他重建过去气候的近似方法不同,因为它是基于温度剖面测量与过去气候,即地表温度(GST)、重构参数的直接物理联系之上的.钻孔温度气候研究方法已被证实可以重建过去地表温度趋势,并且最终可结合表面气温序列估计其预观测平均值(POMs).钻孔温度剖面并不是地表温度的代用指标,而是地球大陆表面能量平衡的直接测量.这种地下的信号通过热扩散衰减非常快,因而对从地下温度测量数据中提取过去气候变化信息的方法施加了一个物理限制.描述由钻孔中测量的温度—深度剖面来重建GST历史的基本特征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