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63篇
  免费   1277篇
  国内免费   2889篇
测绘学   334篇
大气科学   1437篇
地球物理   1325篇
地质学   5741篇
海洋学   1253篇
天文学   5192篇
综合类   512篇
自然地理   735篇
  2024年   43篇
  2023年   107篇
  2022年   254篇
  2021年   319篇
  2020年   350篇
  2019年   456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348篇
  2016年   387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661篇
  2013年   804篇
  2012年   718篇
  2011年   856篇
  2010年   864篇
  2009年   1198篇
  2008年   1086篇
  2007年   1032篇
  2006年   962篇
  2005年   825篇
  2004年   695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484篇
  2001年   430篇
  2000年   398篇
  1999年   357篇
  1998年   296篇
  1997年   152篇
  1996年   154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38篇
  1993年   145篇
  1992年   69篇
  1991年   59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48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8篇
  1984年   28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30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15篇
  1979年   4篇
  1978年   6篇
  1977年   31篇
  1975年   2篇
  18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981.
A paleoseismological study of the medieval Kamenka fortress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Issyk-Kul Lake depression, northern Tien Shan in Kyrgyzstan, revealed an oblique slip thrust fault scarp offsetting the fortification walls. This 700 m long scarp is not related to the 1911 Kebin Earthquake (Ms 8.2) fault scarps which are widespread in the region. As analysis of stratigraphy in a paleoseismic trench and archaeological evidence reveal, it can be assigned to a major twelfth century a.d. earthquake which produced up to 4 m of oblique slip thrusting antithetic to that of the nearby dominant faults. The inferred surface rupturing earthquake apparently caused the fortress destruction and was likely the primary reason for its abandonment, not the Mongolian–Tatar invasions as previously thought.  相似文献   
982.
利用卫星光谱分析技术进行断层逸出气体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少震例中,临震前地壳出现气体异常,震前地下岩石受力产生裂隙,隐藏在地层中的CO2、CH4等温室气体逸出地表或水面。利用卫星光谱分析技术对断层逸出气体组分含量和总量进行监测,筛选出能够反应地震孕育过程中地下逸出气体异常演化特征的参数,建立地震短期预测的动态演化方法。对于认识震前地表气体异常机理,了解流体震兆的演变规律与这些气体异常的动态关系,改善卫星遥感地震预测,是很必要的。  相似文献   
983.
对2004年鲁西南两次台风影响造成的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作用下的降水,若有台风低压参与,系统均得以发展,雨势进一步加强。台风低压与西风槽结合及结合点位置,对鲁西南暴雨的形成均很重要。如副高强盛西进时,一般台风低压偏西,与西风槽结合点偏西;副高东退时,结合点一般偏东。  相似文献   
984.
超级终端在自动站维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殷明洁 《广西气象》2006,27(1):55-57
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中的超级终端检测、判断自动站采集器的状态,同时可对已缺测的正点数据进行补救。  相似文献   
985.
针对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些现象,分析了产生原因,阐述了给国家、社会甚至企业自身带来的危害性,并提出了建立惩处机制,监督约束机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完善会计监督体系,提高职业道德等相应的治理建议。  相似文献   
986.
布卡拉曼加拉贝氏牙形石动物群首次在西藏阿里日土县多玛区脱塔拉剖面的吞龙共巴组底部发现,主要由Rabeignathus bucaramangus,Sweetognathus whitei,Sweetognathus ironatus和Mesogondolella cf.bissilli组成,指示的地层时代为Artinskian中晚期-Kungurian早期.此前,该动物群仅发现于美国犹他州、堪萨斯州、哥伦比亚的布卡拉曼加、帕米尔东南部和中国滇西保山地区.该牙形石动物群的产出地点位于班公湖以北、龙木错以南的喀喇昆仑地层分区,跨越了班公湖-怒江断裂带北界,而这一动物群被认为是冈瓦纳北缘浅海区特有的浅水相类型,因此推测班公湖-怒江缝合带可能不是冈瓦纳大陆的北界.  相似文献   
987.
青海南部治多县扎河地区发现中二叠世放射虫化石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在青海南部扎河地区通天河蛇绿混杂岩带(东段)中新发现一套泥质-硅质岩地层,为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的组成部分.首次在硅质岩中发现放射虫化石Pseudoalbaillella longtanensis Sheng et Wang,Cauletellidae gen.et sp.indet.,Entactiniidaegen.et sp.indet.,地质时代为中二叠世.表明甘孜-理塘结合带西段中二叠世深水沉积盆地的存在.  相似文献   
988.
西藏羌塘北部松西地区分布有白云母二长花岗岩,岩石以高Al、K和低Fe、Mg组分为特征,ANKC值平均1.16,大于1.1,属典型的过铝质花岗岩类.CaO/Na2O在0.257~0.516之间,平均0386,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其是泥质岩局部熔融所形成的.40Ar-39Ar年龄为101.42Ma±0.18Ma,形成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它的出现标志着班公湖-怒江结合带闭合后继续向北发生陆内俯冲,是后碰撞构造环境形成的花岗岩.  相似文献   
989.
藏北羌塘丁固—加措地区康托组的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西藏区域地质调查大队创建康托组以来,康托组岩石地层单位广泛应用于羌塘地区,普遍认为其时代为新近纪.笔者于丁固-加措地区的康托组地层中采获古近纪轮藻化石Obtusocharat sp.,O.lanpingenis,Gyrogona qinajiangica和部分孢粉化石,并在康托组底部安山岩中获K-Ar年龄65.1~66.5Ma.上述轮藻组合与同位素年龄指示的地层时代为古新世-始新世,据此将测区康托组的时代确定为古近纪.由于测区康托组之上被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角度不整合覆盖,因此康托组时代的确定不仅进一步完善了测区新生代地层系统,还指示测区在康托组与唢纳湖组或鱼鳞山组之间发生了一次强烈的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990.
总结了昆明地区关山动物群自1999年命名以来开展的研究工作和取得的新进展.简要叙述了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概况、地层位置、生物群组合特征和关山动物群的研究意义.在关山动物群中首次发现了古虫动物门的Vetulicola gangtoucunensis Luo,Fu et Hu,吐卓虫Tuzoia sp.nov.,古蠕虫Palaeoscolex sp.nov.,腕足类Heliomedusa sp.nov.及三叶形虫、海绵动物新属种.指出关山动物群是一个由多门类软躯体后生动物化石组成的伯吉斯页岩型的动物群,时代介于澄江动物群与凯里动物群(或伯吉斯页岩动物群)之间,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在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和寒武纪早期生物演化的研究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