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2篇
  免费   305篇
  国内免费   553篇
测绘学   12篇
大气科学   1371篇
地球物理   49篇
地质学   105篇
海洋学   146篇
综合类   44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55篇
  2021年   78篇
  2020年   73篇
  2019年   77篇
  2018年   56篇
  2017年   54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73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86篇
  2012年   106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117篇
  2006年   79篇
  2005年   53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0篇
  1995年   28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91.
华北盛夏暴雨过程的能量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利用实况资料和T213输出资料,对发生在2005年8月16日~17日的华北暴雨过程进行了能量学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前24h~36h,对流层上下层有暖湿空气同时发展,是暴雨发生的重要动力机制;强的干、湿静力能锋区稳定维持是这次大范围暴雨产生的能量基础,中低层湿静力能差值大于0,且数值很大,说明对流不稳定层结很强,暴雨发生在高能、高不稳定度的条件下;水汽的充足补给作用,是这次暴雨过程能量转换的基础。  相似文献   
92.
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的中尺度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T106数值预报产品资料,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提取云南冷锋切变型暴雨过程中的中尺度降水系统,对其有关物理量的特征及演变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通过中尺度滤波方法,可以从常规的数值预报产品资料中有效分离出直接导致暴雨的中尺度天气系统,通过对这些中尺度系统的分析及追踪,可以为暴雨预报提供更为客观的预报依据;水汽的强辐合时段与暴雨降落时段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暴雨落区比水汽的强辐合区域要稍偏向于水汽输送的下游方向;在该型暴雨的发生过程中,北部冷平流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南部暖平流的作用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93.
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暴雨数值模拟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选取2003年7月4-5日南京暴雨个例,采用非静力中尺度模式MM5进行模拟,着重研究了不同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对雨量中心强度、雨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不同的边界层参数化方案,垂直速度场、水汽通量散度场、涡度场、水平风场的散度以及θse场都表现出不同的特征;合理边界层方案的引入对预报效果有明显的改进;结合边界层和自由大气的动力、热力结构进行了综合分析,给出了边界层作用与自由大气动力、热力结构的配置情况。说明这种配置对暴雨的形成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94.
2003年江淮梅雨暴雨与湿位涡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统计了2003年发生在江淮地区的梅雨暴雨,根据暴雨中心对流稳定度及降雨性质将暴雨分为4种类型。分析湿位涡与梅雨暴雨中的惯性不稳定、对称不稳定、对流不稳定的关系发现:第1类暴雨往往与对称不稳定有关,第2类暴雨与对流不稳定有关,且这两类暴雨高层多具有强惯性不稳定,降水相对较大;第3、第4类暴雨是稳定性降雨,高层一般不具备惯性不稳定,雨量一般较小。高层的惯性不稳定对降水的加强作用明显。  相似文献   
95.
利用IAP三维云模式对2005年7月一次强暴雨过程上游的水汽通量进行了人工影响试验.模拟和分析发现,AgI播撒速率的选择对增雨效果影响较大,仅当播撒速率在0.07g/s以下时才有增雨效果;过冷云水发展到极大值时,以0.05g/s播撒AgI获得的增雨效果最好,播撒过程使得自然云内的冰晶和雪晶出现的时间提前,含量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96.
2003年一次梅雨大暴雨成因的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运用中尺度非静力模式MN5对2003年梅雨期一次大暴雨天气进行数值模拟,在降雨模拟基本正确的基础上分析暴雨发生原因。结果表明:该次梅雨大暴雨属于切变类暴雨,对流层低层有能量锋区、高层有惯性不稳定活动,暴雨区位于低空急流的左前方、高空急流的右前方。暴雨中心物理量要素的时间一高度演变显示:低层正涡度、辐合,高层负涡度、辐散,深厚的上升运动,等相当位温线抬升,湿位涡及其正、斜压分量3者负值加大均有利于降雨加强;暴雨减弱阶段,这些要素一般向相反方向转变。该次大暴雨的直接影响系统具有明显的中尺度时、空特点,大暴雨的发生与高层惯性不稳定和低层对流不稳定有关。  相似文献   
97.
对2004年鲁西南两次台风影响造成的大~暴雨过程分析结果表明,西风槽作用下的降水,若有台风低压参与,系统均得以发展,雨势进一步加强。台风低压与西风槽结合及结合点位置,对鲁西南暴雨的形成均很重要。如副高强盛西进时,一般台风低压偏西,与西风槽结合点偏西;副高东退时,结合点一般偏东。  相似文献   
98.
“05.6”广西持续性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黎惠金 《广西气象》2006,27(3):22-25
利用常规资料、T213初始场及6h预报场、卫星云图等资料,用中尺度分析方法,并配合诊断分析,对广西“05.6”持续性大暴雨成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这次过程是在稳定的大尺度环流形势和有利的物理量场条件下发生,是大、中尺度天气系统相互作用的结果,具有典型的中尺度性质,表现出强降雨的不均匀性、突发性和局地性,是中尺度天气系统活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
对2004年8月登陆我国的台风"云娜"的热动力结构及其演变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从大尺度环境场、台风中尺度动力和热力场三维结构、台风云雨特征等多角度,对模拟结果与实际观测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模式不仅较准确地再现了台风登陆前24h移动和演变的全过程,在移向、移速和登陆时间、地点上与实况十分接近,而且对台风系统中尺度结构、云雨特征的模拟与分析场及卫星观测也有较好的一致性。采用的模拟工具是新开发的双重嵌套AREM模式,该模式是静力模式,但对台风仍有较强的模拟能力。此外,本试验无任何人为台风模型的嵌入是其中的一个特点,从而增加了试验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湘东南东江流域1959~2006年共48年的历史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方法,对东江流域历年雨水集中期的气候规律以及2006年雨水集中期的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东江流域历年的雨水集中期多出现在6月和8月;东江流域雨水集中期的出现,受台风的影响较大。2006年由于04号台风"碧利斯"的影响导致了本年的雨水集中期出现在7月中旬,其特征是降水强度强、强降水范围广、过程降雨量大,而大尺度引导气流、南海季风对"碧利斯"的西行路径及降水强度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