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2篇
  免费   375篇
  国内免费   587篇
测绘学   54篇
大气科学   410篇
地球物理   536篇
地质学   1000篇
海洋学   762篇
天文学   20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47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89篇
  2021年   89篇
  2020年   115篇
  2019年   142篇
  2018年   117篇
  2017年   119篇
  2016年   155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201篇
  2012年   141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15篇
  2009年   134篇
  2008年   165篇
  2007年   173篇
  2006年   143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83篇
  2002年   86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68篇
  1999年   62篇
  1998年   36篇
  1997年   5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35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6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9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上海软粘土微观特性及在土体变形与地面沉降中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对上海软粘土的颗粒及集合体成分、孔径分布、微结构、孔隙溶液与阳离子交换性作了分析 ,对固结前后的孔径变化与人工回灌对土体性质可能带来的影响作了探讨 ,从物理化学角度阐述了软粘土微观特性对土体固结变形及地面沉降的影响.  相似文献   
72.
Far-from-equilibrium batch dissolution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on the 2000–500, 500–250, 250–53 and 53–2 μm size fractions of the mineral component of the B horizon of a granitic iron humus podzol after removal of organic matter and secondary precipitates. The different size fractions were mineralogically and chemically similar, the main minerals present being quartz, alkali and plagioclase feldspar, biotite and chlorite. Specific surface area increased with decreasing grain size. The measured element release rates decreased in the order 53–2>>>2000–500>500–250>250–53 μm. Surface area normalised element release rates from the 2000–500, 500–250 and 250–53 μm size fractions (0.6–77×10−14 mol/m2/s) were intermediate between literature reported surface area normalised dissolution rates for monomineralic powders of feldspar (0.1–0.01×10−14 mol/m2/s) and sheet silicates (100×10−14 mol/m2/s) dissolving under similar conditions. Element release rates from the 53–2 μm fraction (400–3000×10−14 mol/m2/s) were a factor of 4–30 larger than literature reported values for sheet silicates. The large element release rate of the 53–2 μm fraction means that, despite the small mass fraction of 53–2 μm sized particles present in the soil, dissolution of this fraction is the most important for element release into the soil. A theoretical model predicted similar (within a factor of <2) bulk element release rates for all the mineral powders if observed thicknesses of sheet silicate grains were used as input parameters. Decreasing element release rates with decreasing grain size were only predicted if the thickness of sheet silicates in the powders was held constant. A significantly larger release rate for the 53–2 μm fraction relative to the other size fractions was only predicted if either surface roughness was set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higher for sheet silicates and several orders of magnitude lower for quartz and feldspars in the 53–2 μm fraction compared to the other size fractions or if the sheet silicate thickness input in the 53–2 μm fraction was set unrealistically low. It is therefore hypothesised that the reason for the unpredicted large release rate from the 52–3 μm size fraction is due to one or more of the following reasons: (1) the greater reactivity of the smaller particles due to surface free energy effects, (2) the lack of proportionality between the BET surface area used to normalise the release rates and the actual reactive surface area of the grains and, (3) the presence of traces quantities of reactive minerals which were undetected in the 53–2 μm fraction but were entirely absent in the coarser fractions.  相似文献   
73.
南北地震带强震复发间隔的估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南北地震带各主要断裂带历史强震的时空特点研究 ,试图寻找出带内各主要构造带强震的复发和填充特征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其差异性 ,对未来各带发生强震的危险性作出估计  相似文献   
74.
75.
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的黄土记录及其古气候意义   总被引:9,自引:14,他引:9  
北京邻区枣沟、斋堂和赤峰黄土-古土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在幅度和相位上都有明显的差异。在两个冰期-间冰期旋回,磁化率记录具有冰量变化模式,而粒度记录具有轨道周期特点,粒度和磁化率之间的相位关系在从冰期向间冰期转换和冰期向间冰期过渡的过程中,既有滞后也有超前的表现,很难单纯以成土作用来解释。由于黄土粒度主要反映粉尘源区环境和古风场强度的变化,而磁化率主要记录的是沉积区的成壤作用,反映夏季风的强度变化,因此剖面粒度和磁化率变化的不协调说明古风场和粉尘源区变化与粉尘沉积区气候变化之间不统一。这可能意味着控制夏季风强度变化和控制冬季风强度变化的机制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76.
坝上高原安固里淖粒度年纹层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在安固里淖湖心区获取一未扰动沉积物样柱,分析发现了由冬季风搬运物与湖心沉积共同形成的粒度年纹层,建立了纹层年表,恢复了安固里淖湖区8507aB.P,以来的环境变化过程。8507-5429aB.P。冬季风活动较弱,后期的所波动;5429-3244aB.P.冬季风活动较强,3244-2494aB.P。冬季风活动减弱;2494-1165aB.P。冬季风活动略有增强;1165aB.P以来,冬季风活动减弱。安固里小淖粒度年纹层反映的冬季风变化情况与我国北方地区同期的环境变化和海平面变化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77.
黄河中游降雨特性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卢金发  刘爱霞 《地理科学》2002,22(5):552-556
以黄河中游36个有泥沙粒径资料的水文测站流域为样本,在不同自然地理类型流域划分的基础上,建立了流域泥沙粒径特片与降雨特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流域,流域泥沙的粗细与降雨季节性变率和年际变率之间存在着相当好的线性正相关关系;而与年降雨量和降雨不均匀系数之间呈明显的非线性关系。流域地面物质、植被和地貌发育程序等下垫面环境因素对泥沙粒径特性与降雨特性之间关系起着十分重要的控制作用。不同类型流域曲线的斜率各不相同,在图中所处的位置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78.
基于GIS的时空复合体-土地利用变化图谱模型研究方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以地学信息图谱理论、地球空间信息认知理论、地球系统科学与地理综合体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中的时空复合体模型为依据 ,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的基本单元 ,即“图谱单元”,它是记录时空复合信息的基本单元 ,由“相对均质”的地理单元和“相对均质”的时序单元复合而成 ,并提出了研究土地利用 /土地覆被变化图谱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79.
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环境信息高分辨率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李雪铭 《地理研究》2002,21(2):201-209
对辽南滨海黄土粒度研究证明 ,滨海黄土是在第四纪冰期寒冷气候下的产物 ,但是 ,由于滨海黄土所处靠近沿海的地理位置使得这种黄土的形成机制具有独特性。冰期时渤海湾西岸海面下降出露的冲洪积物和海底砂是滨海黄土除西北内陆地区以外的另一重要物源 ,搬运以风砂跃移方式进行。滨海黄土的粒度中包涵了丰富的有关渤海湾海面变化的信息。辽南滨海黄土剖面中的粒度拟合值、 2 - 3Ф粒级百分含量反映了渤海的海退、海侵过程和末次冰期蒙古高压的强弱 ,这种变化与滨海黄土 3个孢粉组合带所反映的古气候环境相吻合 ,同邻近地区的海面升降变化和深海岩芯氧同位素阶段也存在良好的对应关系 ,滨海黄土粒度的拟合度是本区古环境变化的重要的替代指标。  相似文献   
80.
山东月湖的沉积物分布特征及搬运趋势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薛允传  贾建军  高抒 《地理研究》2002,21(6):707-714
1998年 11~ 12月和 1999年 8~ 9月各一个月对月湖进行的野外工作 ,共取得表层沉积物样品 131个 ,应用激光粒度仪并结合传统的筛分法对这些样品进行粒度分析 ,进行矩法计算获得粒度参数。采用Gao命名方法 ,将沉积物划分出 5种主要类型。利用Gao -Collins粒径趋势分析模型 ,计算该区沉积物粒径趋势所显示的沉积物净搬运方向 ,结果表明 ,沉积物从四周向湖中心搬运 ,同时显示湾顶的西部和北部、涨潮三角洲以及湖心等地貌单元是沉积的优势区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